?

化繭成蝶

2019-04-30 04:22徐韶華
考試周刊 2019年35期
關鍵詞:歷史課堂教學核心素養

摘?要:成功的課堂教學中精彩的結尾會使整個教學過程在歸納中得以升華,在練習中得以鞏固,在朗讀中激起共鳴,在描述中余音裊裊。使課堂教學化繭成蝶,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梢詮囊韵滤姆矫婕右詫嵺`:1.

構建重點知識概念圖;2. 構建綜合知識綱要圖;3. 構建各類年表;4. 構建記憶口訣。

關鍵詞:核心素養;歷史課堂教學;結尾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學科領域中具體化為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是學生順利完成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的學科認識活動和問題解決活動的穩定的心理調節機制,即學科能力。由此可見,基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的學科能力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的共同要求?!读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提出:充分體現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發揮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為宗旨,引導學生正確地考察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逐步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問題。

在歷史教學整體的推進過程中,既要注重歷史學科能力的設計,又務必要與整節課的內容推進形成和諧的統一。學生的各項能力的鍛煉是建立在對歷史知識掌握的基礎之上的,當學生具備了相當的知識基礎,才有可能運用各種方式提升其學習理解、實踐運用、創新遷移能力。只有統籌全局,才是一節綜合全面優質的好課。因此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有賴于良好的開端,有聲有色的進行全過程,還有教師是否圓滿完成全部教學任務,恰到好處地結束一堂課。課堂結尾也是一門藝術,好的結尾會使整個教學過程在歸納中得以升華,在練習中得以鞏固,在朗讀中激起共鳴,在描述中余音裊裊。因此,要求教師注意課堂教學結尾設計的藝術,不可“虎頭蛇尾”,有始無終,草率從事。

課堂教學中歷史老師完成教學任務后要準時結束一堂課,結課方式多種多樣,可以以飽滿的情緒推動學生的情感升華,也可以恰到好處的留下疑問承接下課內容。但我覺得更應該對本堂課的核心知識作一總述,闡明要點,在具備知識的基礎上,利用精心設計的結課使主題升華,從而更好地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理念。

歷史老師使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在結課時化繭成蝶,可從以下方式實踐:

一、 構建重點知識概念圖

秦的大一統

西方國家步入近代

如“秦的大一統”,是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一統,共同奠定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格局。圍繞主干知識在結課時加以構建,羅列核心知識,直觀體現其邏輯關聯,把歷史事實與概念知識的內在聯系清晰地表達出來。有助于精確掌握本課的重點知識。

二、 構建綜合知識綱要圖

單元知識教學的結尾升華,如“世界步入近代”,學生要理解世界步入近代,由農耕文明進入工業文明時代;歷史的發展趨勢是發展資本主義。根據初中生的認識思維,僅憑龐雜的歷史事件還不足以精確理解、概括歷史發展線索。這張綱要圖呈現了主干歷史事件、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過程、方式等。歷史老師結合此圖,通過歷史解釋,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實施知識概念遷移,從而理解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經濟、思想因素以及認識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達到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的成效。

三、 構建各類年表

大事年表:理解歷史的變化與延續。

如學完甲午中日戰爭和中國的抗日戰爭后,在結課時可拓展升華:從“近代中日關系”思考當今中日關系應如何發展?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培養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情感價值觀,歷史老師可以指點古代中日關系、補充新中國的外交政策、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等,引導學生從多元化思考中日關系的發展前景。

分段年表:全面深入分析歷史問題。

歷史老師制作分段年段表,分析階段特征得出結論,引導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的分析歷史問題。如學完美蘇爭霸三個階段史實后,思考美蘇冷戰影響。分段年表中呈現了歷史事件分段與整體進程關系,從中可理解美蘇長達40多年的“冷戰”,既緩和又緊張,互有攻守,從而得出美蘇冷戰中軍備競賽、地區熱戰,威脅著世界和平,也制止了世界大戰的爆發。從分段年表中的中美關系,可以深入理解:任何國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是本國利益。在課堂教學中突破重點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歷史學習方法,并根據所學內容有理在據的闡述觀點和看法,從而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比較年表:理解歷史的統一與多樣。

如認識改革和恰當的政策調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歷史老師在結課前用多媒體顯示表格,將較長時間、較大空間范圍內的事件作比較,除了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重要的是形成知識遷移,通過比較、分析,以史為鑒得到有益的啟示:計劃、市場商品貨幣等是經濟手段,各國應合理利用;合理的改革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改革要符合國情,實事求是;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國家的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等。以達到內化提升的轉化過程。

四、 構建記憶口訣

趣味記憶:如“南昌起義”指揮人:可記“劉爺煮粥喝”——劉伯承、葉挺、朱德、周恩來、賀龍。

數字記憶:如“第二次工業革命”結課時,歷史老師要求學生記憶123,一、一個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個時代:電氣時代。二、兩個國家:美國、德國;兩種能源:電力、石油。三、三項發明:電燈、汽車、飛機;三種動力機器:發電機、電動機、內燃機。

歌謠記憶:如“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結課前,學生可以齊誦歌謠:“列寧實施新經濟,余糧征集被代替。糧食稅成新決議,商品貿易重新啟。國民經濟脫危機,蘇聯不久也建立。繼承列寧斯大林,興工業化蘇聯起。一九三六新憲法,高度集中體制立”。這首歌謠集中反映了蘇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經濟措施:20世紀20年代列寧在經濟上實施新經濟政策,使蘇俄的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鞏固了政權。20世紀二三十年代斯大林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使蘇聯成為強盛的工業國。斯大林的治國特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形成“斯大林模式”。結課時的誦讀,能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及情緒來升華核心知識。

初中生的認識水平還處于感性認識階段,不具備辯證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也不具備概括總結歷史特征,對歷史老師的課堂教學內容不能精確掌握。這就需而歷史老師優化課堂結尾藝術,畫龍點睛。采用形象直觀的概念圖表、知識網絡綱要、歷史年表等多種形式,呈現本課要點及知識點間的邏輯關系,將繁雜的歷史內容化繁為簡,便于學生把握相關史事的時間、空間聯系,幫助學生運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術語,對較長時間段或較大范圍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說明,將所學歷史知識化繭成蝶,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磊.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歷史學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李如密.中學課堂教學藝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蘇繼紅.歷史年表: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7).

作者簡介:

徐韶華,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福山中學

猜你喜歡
歷史課堂教學核心素養
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嘗試
重視史料教學,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微課資源在歷史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