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學政治的課程改革

2019-06-11 11:07李國輝
學校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關鍵詞:課型政治課課題

李國輝

一、現行政治課型的現狀

現行政治課型的弊端經過數次改革,政治教學質量確有顯著的提高,但是從為社會主義現代建設培養創造型人才的要求看,從學生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來看,政治教學仍舊存在著“少慢差費”“高耗低效”的現象,課堂教學仍被“講讀課堂”和“串講課堂”主宰?,F行政治課型的弊端,既忽視了教師和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對知識的積極建構,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建立一種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兩種課型仍被廣泛采用,主要原因大概有兩點:其一,一部分政治教師思想還沒有解放,片面地認為,只有講深講透,學生才能聽懂,只有講課講透,才是對學生負責,否則放心不下。其二,有些教師惰性較為嚴重。教學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徑,圖方便,因為“講讀法”和“串講法”對教師來說,備課方便,教材內容弄通了,教學路子就出來了,一套教法,終身受用,無須再去動腦筋研究教法,設計課型了,正是因循守舊的思想才導致政治課型單調、機械,教學質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政治課型轉換的必要性

1.形勢發展要求政治課堂形式的轉換

在新課程改革中,政治教師必須以發展的眼光來面對學生,積極探索并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專業水平,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適應學生心理特點的課型,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社會培養成具有創造性的人才。

2.課程改革要求政治課堂形式的轉換

新的課型應建立在師生關系平等對話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加強交流與對話,從而相互理解、達成共識。轉換政治課型,是政治課程改革的內在的必然的要求。

3.政治學科的性質要求政治課堂形式的轉換

政治學科具有多重屬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社會性、綜合性、基礎性、實踐性、教育性、知識性、人文性等等。只有轉換課堂形式,才能達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政治教學質量。

三、政治課型轉換的新模式

(一)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意識和教學方式,樹立新的教學觀,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引導有著直接的關系。這種引導和影響首先表現在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意識。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新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不斷接受、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感悟教育的本質,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而是學習的組織者、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學習情感的激發者、探索研究的合作者和學生自能發展的促進者,教師應以平等的姿態,不斷的肯定、誘導、鼓勵和期待學生好奇的發問、大膽的質疑、熱烈的交流、充分的表達,以達到學生情趣的陶冶、心志的鍛煉和個性的張揚。其次,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觀,積極轉變教學方式。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真正把學習思想品德定位在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達到新課改對思想品德培養目標的要求。

(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新的學習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動手做

2.研究性學習

3.小課題和長作業

目前,學生進行這些小課題學習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要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進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間。思想品德教材中每個單元首頁都設計有一個“主題探究”,這就可以成為很好的小課題。第二,學生進行小課題的學習是一種研究性的學習,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經歷一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得出結論的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學會一些探索的方法。第三,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師起到引導的作用。第四,對小課題的評估主要不是看結果,而是注重過程。第五,小課題的呈現主要通過學生對實物和具體模型的操作,其內容結合身邊的事物。第六,小課題的學習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是有趣的。這種學習的形式應使學生在實際生活經驗的情景中,感知和體驗一些規律,學會利用知識與技能解決簡單的現實問題。小課題可以在課堂中通過合作學習方式完成,也可以通過作業形式布置,要求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完成這一作業,這一段時間可以延續幾周或者幾個月,這就是長作業。長作業是課題學習在課外的延伸。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要構建旨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思想品德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主題探究”可以設計成為小課題,讓學生在學習這一單元的時間內去完成,變成一個長作業,定期做個交流,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以信息技術為重要途徑,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在信息化的教育環境下,教育資源極大的豐富,能有效改變當前教育普遍存在著的單一、被動、接受性學習為主的弊端,使個人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和控制權真正成為現實,為個性化學習和學習方式多樣化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方便。在思想品德課堂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大拓寬教學資源,并且以更形象感觀的實現學生多種學習方式的需要,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同時,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課堂中的學習氣氛,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因此說,信息技術的運用是實現思想品德課學習方式多樣化的重要途徑。最近,教育研究者正致力于建立起一種嶄新的信息化的教育模式,即與多媒體和信息高速公路時代相適應的一整套全新、高效的學習模式。它的實現將會大大提高人類個體和整個社會的學習與創新能力。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運用于我們各學科的教學當中。當然,政治課型絕不止上述幾種,但不管什么樣課型,都必須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從而提高政治教學質量。

總之,課程改革倡導探究的、合作的、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為政治教師不僅擔負著傳授知識的任務,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教會學生學會做事,學會與他人相處合作。這就必須要求每一個政治教師付出艱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實踐政治課型,從根本上推進政治課的課程改革。

猜你喜歡
課型政治課課題
基于核心素養的創造式課型組合操作體系
學科教學中的課型設計思路
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美育優化探析
高中政治課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教學策略
答案
第十單元 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第二課時)
談談“誘思導學”教學模式在農村中學政治課的運用
竹溪縣實施“五個一”工程開展草根課題研究
“研”
關于語文課型研究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