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螺旋CT三維重建聯合纖維支氣管鏡在肺不張病因診斷中的價值

2019-07-26 01:22呂紹翔吳海華霍敏琴
分子影像學雜志 2019年3期
關鍵詞:三維重建支氣管鏡病因

呂紹翔,吳海華,霍敏琴

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新容奇醫院呼吸內科,廣東 佛山 528300

肺不張是臨床常見肺部疾病,一般由腫瘤侵犯、阻塞氣管,內膜結核導致氣管狹窄,炎性分泌物阻塞氣管,異物吸入阻塞氣管等所致[1-2]。傳統的X線平片及單排螺旋CT掃描是顯示肺不張常用手段,檢測速度較快,但受設備檔次、檢查方法和醫師臨床經驗的影響,只能對病變部位、范圍、形態及病情嚴重程度做出大致診斷,卻不能明確病因,不利于及時制訂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3-4]。近年來,纖維支氣管鏡已成功運用于多種肺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可直接觀察到支氣管病變組織的形態學變化,并依據氣管實際情況進行組織取樣、灌洗與用藥[5]。但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屬于有創操作,如果檢查前未對肺不張病灶部位進行良好的評估,則纖維支氣管鏡對肺部張病因的診斷準確性會降低,且檢查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會增加[6-7]。

螺旋CT掃描及三維重建技術運用多種成像技術,將橫斷層發展到多層面乃至立體,能夠提供豐富的肺部影像學信息[8-9]。故可將螺旋CT三維重建法作為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前了解肺不張病灶部位情況的一種有效手段,取長補短,提高診斷的準確率。本研究采用螺旋CT三維重建聯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技術對肺不張患者進行病因診斷,旨在了解該技術的病因診斷陽性率,診斷檢查耗時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此評估其在肺不張病因診斷中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進行診斷與治療的84例肺不張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伴有咳嗽、咳痰、胸悶、呼吸困難、發熱等臨床癥狀,普通胸部CT顯示肺不張病例;年齡18~75歲;不存在纖維支氣管鏡診斷與治療的禁忌癥。排除標準:(1)伴其他全身性感染疾??;(2)智力、精神、交流存在問題;(3)凝血功能障礙;(4)高血壓、顱內高壓、疑有動脈瘤;(5)心、肺、肝、腎、膽等器官存在嚴重問題;(6)長期臥床或ICU重癥患者。我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次研究內容,患者均已簽訂知情同意書。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84例肺不張患者劃分2組,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變位置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一致性較好(P>0.05,表1)。

表1 兩組肺不張患者臨床資料信息比較(n=42)

1.2 方法

1.2.1 實驗組 實驗組肺不張患者在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的提示下對病變部位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診斷病因。

螺旋CT三維重建方法具體如下:(1)采用西門子128層螺旋CT機進行掃描,掃描范圍為雙肺尖至肺底,層厚為0.6 mm,掃描時間為6.5 s。(2)患者取仰臥位,舉起雙手,屏氣數秒。(3)將圖像進行薄層重建,層厚為0.75~1 mm,間隔為0.6~0.7 mm。將圖像傳輸到三維工作站,通過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低密度投影、容積再現、仿真內窺鏡成像術等技術進行圖像后處理,重組患者氣管圖像。(4)觀察患者病變受累范圍、密度改變情況;支氣管形態改變情況;管腔內物質密度、形態改變情況等;同時注意氣管鄰近結構的變化。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方法具體如下:(1)囑咐患者術前禁食6 h,講解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大致流程與注意事項。(2)術前30 min,進行0.5 mg阿托品、0.1 g苯巴比妥鈉的肌肉注射,緩解迷走神經張力,減少氣道分泌物;再進行2%利多卡因注射液的超聲霧化吸入,維持5~10 min,麻醉鼻腔與咽喉表面。(3)采用日本富士能纖維支氣管鏡及配套裝置,患者取仰臥位,纖維支氣管鏡經鼻腔插入,依次觀察肺葉、肺段、亞段支氣管。(4)重點觀察患者肺不張病灶的肺葉、肺段支氣管處,對病理類型做出初步判斷。(5)根據病變部位,留取刷片及活檢組織,進行細菌學、細胞學等病理檢查。(6)著重監控患者的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等體征,若波動過大停止操作,如心率超過120次/min、血氧飽和度低于85%。

1.2.2 對照組 對照組肺不張患者在普通胸部CT的提示下對病變部位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診斷病因。

1.3 肺不張病因診斷標準

肺不張病因診斷檢查結果由2位專業醫師進行獨立分析,若存在疑問或結果不一致則診斷結果為不明。以活體組織病理檢查結果與治療結果作為患者肺不張診斷的金標準。(1)炎癥:刷檢涂片見大量中性白細胞,活檢病理報告為慢性炎癥;經抗菌素治療有效。(2)結核:刷檢涂片見抗酸桿菌,活檢病理報告為結核菌培養陽性;經抗結核治療有效。(3)肺癌:經組織學或細胞學提示肺癌,術后病理學確診為肺癌。

1.4 評價指標

1.4.1 診斷檢查的陽性率評價 分別統計兩組肺不張患者的病因診斷結果,分為炎癥、結核、腫瘤、異物、不明。以金標準為依據,計算不同檢查方法的診斷陽性率。

1.4.2 診斷檢查的過程評價 分別記錄兩組肺不張患者在纖維支氣管鏡檢查過程中所消耗時間的多少;同時記錄檢查過程中所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出血、嘔吐、缺氧、醫源性氣胸、氣管痙攣、心律失常等。

1.5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肺不張患者的臨床資料、診斷評價指標進行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診斷檢查的陽性率評價

以活體組織病理檢查結果與治療結果為金標準,實驗組肺不張患者的總診斷陽性率為100.0%,優于對照組的92.9%。應用螺旋CT三維重建聯合纖維支氣管鏡對炎癥、結核、腫瘤、異物的檢出率均為100%,而普通胸部CT聯合纖維支氣管鏡對炎癥、結核、腫瘤、異物的檢出率依次為100%、81.8%、90.9%、100%(表2)。典型病例CT診斷圖像(圖1)。

表2 兩組患者診斷陽性率的比較結果[n(%)]

圖1 典型病例CT診斷圖像

2.2 診斷檢查的過程評價

實驗組螺旋CT三維重建聯合纖維支氣管鏡對肺不張患者的診斷檢查過程耗時為12.07±2.39 min,短于對照組的16.14±1.86 min(t=8.714,P<0.05,表3)。實驗組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8%,低于對照組的19.0%(χ2=4.086,P<0.05);兩組患者在診斷檢查過程中均無發生出血、心律失常的不良反應。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結果[n=42,n(%)]

3 討論

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包括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積再現、仿真內窺鏡成像術、最低密度投影、最大密度投影等,能夠實現影像的立體化[10-12]。其中多平面重建技術可獲得患者氣管的多層面立體圖像,可從不同方向的多平面顯示病變,直觀顯示整體氣管、支氣管樹的基本形態,利于醫師判斷病變的空間位置和范圍[13-14]。容積再現技術可幫助醫師觀察其腔內、腔外病變的形態,明晰病灶與附近組織的關系[15]。而仿真內窺鏡成像術技術具有無創特點,便于雙向觀察支氣管狹窄區域的病變程度[16]。目前,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多種肺部疾病的檢查中。有研究回顧性分析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影像學與術后病理學檢測結果的符合程度,認為該技術對肺癌輔助診斷及淋巴轉移預測具有較好輔助價值[17];也有研究發現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相比胸部CT常規掃描,可提供更豐富的三維圖像信息,對診斷孤立性肺結節的良惡性具有較高臨床應用意義[18]。

相關文獻也指出雖然螺旋CT三維重建法在肺部疾病診斷中具有較高價值,但仍有部分病灶不能完全辨別,存在出現誤診的概率[19]。纖維支氣管鏡能直接觀察到肺部病變部位,并能通過對病變部位進行活檢、刷檢及細菌學、細胞學檢查來明確病因,有效彌補影像學對肺部檢查方法的不足,且安全性較高[20-22]。通過螺旋CT三維重建法為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提供良好的肺部情況預測,降低檢查帶來的創傷等不良反應,通過纖維支氣管鏡檢查進一步驗證螺旋CT三維重建法提供的診斷結果。陳雪麗等[23]認為纖維支氣管鏡聯合CT在診斷先天性心肺氣道血管畸形引起的肺部疾病具有很大優勢,尤其適用于高度懷疑及無法確診的氣管瘺。

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通過螺旋CT三維重建聯合纖維支氣管鏡進行肺不張病因診斷,對照組患者通過纖維支氣管鏡進行病因診斷。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病因診斷陽性率為100.0%,對照組的病因診斷陽性率為92.9%。實驗組的診斷檢查耗時與不良反應發生率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將上述兩種檢查手段聯合使用,能夠提高肺不張病因診斷陽性率,利于臨床醫生在支氣管鏡檢查時對支氣管狹窄位置作出精確判斷,減少醫療檢查帶來的風險。

綜上所述,螺旋CT掃描三維重建聯合纖維支氣管鏡可以提高肺不張病因的診斷水平,減少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所耗時間,同時降低檢查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肺不張病因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

猜你喜歡
三維重建支氣管鏡病因
超聲支氣管鏡引導下的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在肺和縱隔占位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醫病因
基于Mimics的CT三維重建應用分析
超聲小探頭引導下經支氣管鏡活檢對于肺外周病變診斷價值
視疲勞病因及中醫治療研究進展
電視的病因
基于關系圖的無人機影像三維重建
三維重建結合3D打印技術在腔鏡甲狀腺手術中的臨床應用
多排螺旋CT三維重建在頜面部美容中的應用
經支氣管鏡活檢聯合刷檢對支氣管肺癌的診斷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