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探究

2019-08-01 01:45吳曉珍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19年6期
關鍵詞:重癥患者護理風險管理心血管內科

吳曉珍

【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間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94例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雙盲法分為常規護理管理的對照組和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觀察組,每組47例,比較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模式后的臨床效果。結果:兩組患者分別經不同護理模式干預后,護理風險管理的觀察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和并發癥情況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對本次護理的滿意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治療和護理過程中開展護理風險管理辦法能夠明顯改善患者安全性,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發展,有效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風險管理;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75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6-108-01

心血管內科是醫療技工中較為特殊的科室,該科收治患者的范圍包括心絞痛、心梗死、心衰竭及心率失常等,且收治的患者均具有病情復雜、病癥危機的特點,故在臨床治療中存在較高的危險性,加之患者治療周期較長,更易發生風險事件,進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

護理風險管理模式是近年來心血管重癥病房內應用效果顯著的護理模式之一,該管理模式應用后對患者、患者家屬及護理人員進行針對性的風險評估后,能夠制訂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從而減少科室內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本文選擇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94例分別進行常規護理和護理風險管理,旨在研究常規護理與護理風險管理的不同,現有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心血管內科94例重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4.3±7.6)歲;疾病類型包括心肌梗死13例,高血壓危象15例,心衰11例,惡性心律失常8例。觀察組患者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5.5±7.1)歲;疾病類型包括心肌梗死10例,高血壓危象16例,心衰10例,惡性心律失常11例。本次研究患者均符合心血管內科疾病診斷標準,且均無其他器官疾病。兩組患者的臨床基本信息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47例患者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圍繞病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47例患者在此基礎上開展護理風險管理,具體為:①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建立??剖覂茸o士長擔任風險管理小組組長,選擇臨床護理工作經驗豐富的護士為小組成員,并針對科室以往護理工作進行查漏補缺,查閱相關文獻并進行討論分析后,將其融入到日常護理風險管理工作中。②提高護理人員專業能力。加強護理人員對護理應激預案的準備,確保每位護理人員在遇到患者跌倒、墜床、供氧障礙及突發性暈厥等危險事件時能夠合理處理,同時定期組織護理人員護理技能考核,以此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此外,醫院還應注重護理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鼓勵并督促護理人員自主學習能夠保護自己的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減少護理糾紛[2]。③護理風險管理實施。治療儀器設備管理:患者治療過程中使用的醫療設備應有專人負責管理,除做好日常設備保養工作外,護理人員需接受治療儀器使用方法的專業培訓,熟練掌握不同儀器的使用方法,嚴禁避免因儀器使用不當或儀器運行故障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藥物服用管理:由于患者疾病的特殊性,所服用的治療藥物種類繁多,為避免患者出現用藥錯誤,護理人員可對其進行藥物知識教育,患者用藥后護理人員需嚴格關注患者的身體變化,積極了解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等現象,對于無法自行服藥或對藥物知識掌握不足的患者,護理人員可為其提供定時分發藥物的服務,幫助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完善科室內各項規章制度:要求小組組長及小組成員嚴格遵守醫院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文書書寫責任制等,細化護理流程,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

1.3 觀察指標

①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護理過程中由護理人員詳細記錄護理過程中是否出現包括設備故障、輸液事故、護理差錯、患者摔倒跌傷等在內的風險事件,并作出分析。②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心血管內科患者易出血、血腫、低血壓等并發癥,護理人員需對其進行詳細記錄并分析,其中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n×100%。③患者護理滿意度。將紙質滿意度調查問卷全部分發到患者手中,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對護理質量、護理人員技能和服務態度、住院環境等各方面,滿分為100分,以80~100為非常滿意、以60~79為一般滿意、以59(含)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n×100%。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采用SSPS 22.0統計軟件進行,并以P<0.05表示差異有可比性。采用(x±s)和%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且以t和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

經不同護理模式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共發生2例風險事件,對照組共發生10例風險事件,則觀察組風險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數據比較差異存在可比性(P<0.05),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

不同模式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共發生血腫、低血壓在內的并發癥2例,發生率為4.26%,對照組患者共發生出血、血腫、低血壓在內的并發癥9例,發生率為19.15%,說明風險管理護理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兩組數據之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護理的滿意度

經調查后,觀察組患者對本次護理各項服務的滿意度評價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詳見表3。

3 討論

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具有病情多變、病勢兇猛的特點,加之病房內治療儀器復雜,造成護理工作中存在較多的危險因素,稍有不慎便會引起護理事件,不僅影響護患關系,還會對患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3]。以往心血管內科采取的常規護理管理流程過多的注重系統化、流程化,導致護理過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提高護理工作安全性方面效果不佳。護理風險管理是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將風險管理與護理工作共同開展,努力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強化護理人員安全意識和風險文化學習,可有效減少護理過程中的不安全事件,降低護患糾紛和護理差錯的發生,對提高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4]。

石玉芬等[5]學者將80例心血管內科重癥病房的患者隨機分為40例常規管理的對照組和40例護理風險管理的觀察組,分組護理一段時間后發現,護理風險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有效性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均優于常規管理辦法的對照組(P<0.05)。此次研究筆者發現,觀察組患者在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患者不良事件和并發癥發生情況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對本次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故,此次研究結果與石玉芬等學者研究結果類似。

綜上而言,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夠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安全的護理服務,對促進患者身體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春鳳.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6, 11(2): 150-151.

[2]梁小琴.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探究[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15): 97-100.

[3]韓艷玲.簡析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7, 5(22): 107-108.

[4]許輝, 李曉光, 陳艷妮, 等.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 河北醫藥, 2017, 39(13): 2055-2057.

[5]石玉芬, 彭娜, 王燕妮.在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價值探討[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 2018, 6(29): 93-94.

猜你喜歡
重癥患者護理風險管理心血管內科
動脈血乳酸動態監測在心臟外科重癥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應用
心血管內科臨床用藥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治療的臨床研究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
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皮膚損傷的影響
血糖變異性與重癥患者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方法及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