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闡釋學視野下的《說文?艸部》字研究

2019-09-10 07:22白曉妮
新教育論壇 2019年26期
關鍵詞:闡釋說文解字

摘要:中國文化乃是依賴于中華各民族運用符號的能力而形成的超有機體的存在,它包括制度、工具、居所、語言、哲學、信仰、風俗以及行為模式等種種要素。這就使得我們可以從遠古祖先的文化心理機能同漢字內在屬性的深層關系著手,來說明文化傳統對漢字形態特征的規定。漢字闡釋是主體對漢字構形功能及漢字與文化傳統之深層關系的詮解,它既可以揭示漢字本體與文化傳統的原初關系,也可以附帶或間接闡明這種關系的發展與演變?!墩f文·艸部》依據許慎“據形系聯”的方法,該部記錄的多是與草類植物相關的詞。雖然《說文》以形說義,釋義比較簡單,對文化的說解比較少,但是對《艸部》字的歸類體現了古人已經有了比較籠統的草本植物的概念?!镀H部》字反映了先民們對草本植物的認識,涉及到草類植物的名稱、部位、狀貌、草類的加工品以及與草類有關的動作等,體現了草類這一植物群落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關鍵詞:《說文解字》;艸部;闡釋;文化蘊涵

闡釋學是一門對意義的理解及解釋的理論和哲學,起源于古希臘羅馬時期和基督教的中世紀對神話和經文的解釋。在方法論的意義上,闡釋學大致可以劃分為傳統闡釋學和現代闡釋學。傳統闡釋學強調對文本所表明的人的心理的一種理解,尋求所謂普遍的、有效的闡釋,追求文本“唯一正確”的原意,認定原作者是主宰文本意義的最高權威。語言中的每個詞都在其形成時都無可避免地會記錄下當時社會的有關思想文化內容。漢字是一個特殊形態的文化系統,它除了有語言交際的功能外,還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信息蘊涵。我們可以從漢字內在屬性的深層關系入手,來窺探遠古祖先的文化心理機制以及文化傳統對漢字形態特征的規定。

一、采集文化

據民族學家研究表明,原始人類早期主要靠采集野果、野菜為生?!痘茨献有迍沼枴氛f:“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螺蚌之肉?!痹谠忌鐣r期,收采果蔬草根成為人類獲取食物的重要方式。人們在長期采集勞作的過程中,逐漸了解了草類植物的特點,開始從采集向種植的方向發展?!墩f文·木部》:“采,捋取也。從木,從爪?!薄墩f文·艸部》:“菜,草之可食者也。從艸,采聲?!薄稜栄拧め尣荨罚骸安?,草也?!闭f明菜是采摘可食之草,上古時期的蔬菜大多都是來自采集的野生植物。在《詩經》中就記錄了大量勞動人民的采集活動,婦女通過采集荇菜、卷耳、薇、蕨、蘋、藻、葛等活動,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采集活動在先民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人們通過采集來滿足對食物的正常需求。

二、農耕文化

先民們經過對各種野生果蔬的采摘、食用,反復實踐,總結經驗,進而到人工栽培種植蔬菜?!对姟R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薄多嵐{》:“圃,菜園也?!比藗冇昧鴺渲刹似?,選擇優良品種加以培植?!翱?,菜也?!薄吨参锩麑崍D考·蔬類·冬葵》:“江西、湖南皆種之?!笨梢娍艘呀涢_始大面積種植了?!镀H部》有許多與耕作有關的字,“蒔,更別種?!奔匆圃?,到現在有些地方仍有“蒔田”的說法?!拜?,陳草復生也?!庇捎陔s草的猖獗,阻礙了農作物的正常生長,于是人們就不得不拔去對農作物有害的野草?!稗?,拔去田草也?!薄?,耕多草?!薄败?,刈草也?!蓖瑫r有些字還可以看出古代的農耕制度,“菑,不耕田也?!辈桓锞褪切莞奶?,可見當時的人們已經懂得節省地力,來保障土地的糧食產量。

三、烹飪文化

草類植物在古人的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古人在食用時發明了多種烹飪之法。有的可以用來做佐料,“蔞,草也??梢院圄~?!薄扒?,艸也。根如薺,葉如細柳,蒸食之甘?!惫湃艘庾R到新鮮的蔬菜不能夠長期保存,所以發明了一些儲存方法:腌制法和干制法,直到現在人們依然在使用?!拜?,酢菜也?!奔措缢岵?。王筠《句讀》“酢,今作醋。古呼酸為醋,酢菜猶今之酸菜?!薄?,菹也?!彪绮?。朱駿聲《通訓定聲》:“此酢菜之名?!惫痧ァ读x證》:“菹也者,蘋菹也?!惫湃擞么讓⑹卟说靡约庸?,進而得到貯藏的目的?!败?,芥脃也?!奔醇毲械?,鮮脆可口的腌芥菜。說明古代不僅腌各種各樣的菜,還腌瓜腌果,使得果蔬能夠得以長時間的保存。以上這些字足以體現出先民杰出的智慧,我們現代人所掌握的真理有很多都是建立在古人對自然界觀察總結的基礎上的。

四、自然崇拜

在先民的集體表象中,每一種自然現象,都不是我們認為的那樣。在它們身上先民見到了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他們認為,天地萬物變化都是有生命的神力主宰的結果,于是產生了對自然的崇拜心理?!墩f文》:“芝,神艸也?!薄抖巫ⅰ罚骸啊墩摵狻吩唬骸翚夂?,故芝草生?!薄稜栄帕x疏》:“芝,一歲三華,瑞草?!毙戾|《系傳》曰:“芝為瑞,服之神仙。故曰神草?!惫湃苏J為芝是祥瑞之草,吃了靈芝草就可以變成神仙,從此長生不老,遠離生老病死等等凡間的一切苦楚。實際上芝是一種菌類植物,只是一種可以食用的菌類罷了。這可以看出古人對健康的一種渴望向往之情,從而對它們產生了崇拜心理。

五、祭祀文化

索緒爾認為:“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會在他的語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構成民族的也正是語言?!痹谏瞎艜r代,先民特別注重祭祀,希望通過祭祀活動,得到神靈的保佑,求得福氣。古代人們經常用蒿草、茅草來祭祀?!敖?,祭藉也?!奔醇漓胗脡|在地上的草席?!吧a,茅藉也?!抖Y》曰:‘封諸侯以土蒩以白茅’?!吨芏Y·地官·鄉師》:“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辟Z公彥疏:“鄉師得茅束而切之,長五寸,立之祭前以藉祭,故云茅蒩?!鞭Р顺擞米魇秤檬卟送?,還用以供祭,周人采之不斷?!对姟ふ倌稀げ菹x》“險彼南山,言采其蕨?!薄稗?,白蒿也?!惫糯2杉纵镉糜诩漓?,“蕭,艾篙也?!庇屑漓氲挠猛?。

小結:漢字是一種文化的凝聚物、傳載體,我們可以從中探究古代文化的種種信息。先民在自己有限的眼界里進一步選擇其特殊的主觀視點來為某一概念構成有形表象,以字形間接地表達字義,在這曲折間接地形義聯系中,就可以窺探出造字當時的文化背景。文化傳統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不僅規定了漢字的發生、發展與存在,而且規定著漢字闡釋的過程與結果,同時漢字闡釋無法擺脫中國文化價值觀對闡釋者的深刻影響。通過對《艸部》字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草類植物與人類生存發展的密切關系。原始人類靠采集果蔬植物以充饑,用草制作器物、衣服,生病了用草醫治,草還可以供觀賞把玩、祭祀佩戴之用等等,在這一系列被使用的過程中無一不滲透了先民的情感與思想,從而更真切形象的向我們展示出古代的文化蘊涵。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2013.

[2]黃德寬.漢字闡釋與文化傳統[M].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5.

[3]臧克和.說文解字的文化說解[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白曉妮(1995.02—),女,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西北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闡釋說文解字
體演教學法在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中韓世界遺產地(點)解讀及其實踐對比研究
論登慈恩寺塔詩闡釋的演變
論“魯迅闡釋”的態度與方法
“六書”在小學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說文解字》的認識
《說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體驗知識的形成、產生和發展
從出土文字看《說文解字》存在的問題
詩性的追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