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兩漢樂府詩中的酒文化

2019-09-10 23:13郭夢麗
新教育論壇 2019年26期
關鍵詞:樂府漢代文化

摘要:在中華民族傳統中,酒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的載體,蘊含豐富內涵。飲酒的習俗也體現著當時人們的觀念、文化、民俗及人際交往,從而形成一定體系的酒文化。作為兩漢社會民間記錄的樂府詩中就存有多篇作品與酒及酒文化有關。

關鍵詞:漢代;樂府;酒;文化

在中華歷史的漫漫長河的中,酒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一直為歷代文士所鐘愛與贊賞?!妒勒f新語任誕篇》就有:“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1]的記載。由此可知,酒作為一種文化載體,以其特殊的形式及深刻內涵深存于中華民族士人心祗,通過酒與飲酒的方式可以見出不同時代士人的飲酒風尚。

一、酒與漢代社會

漢代國家統一,所以飲酒風氣盛行。如《史記叔孫通列傳》:“劉邦除秦苛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日夜無度”。[2]張衡《東京賦》:“春醴惟醇,燔炙芬芬。君臣歡康,具醉熏熏?!盵3]可見,酒在漢代是一種常民文化。

首先,飲酒作為一種社交活動,最常見的是以酒待客的文化現象。例如漢樂府詩《隴西行》云:“請客北堂上,坐客氈氍毹。清白各異樽,酒上正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4]這首詩歌是贊美漢人女子持酒待客的民歌。樂府解題曰:“古辭云‘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佳詪D有容色,能應門承賓。次言善于主饋,終言送迎有禮”的記載。從這首詩歌中可窺見漢人待客之習俗:第一,待客于堂上。根據現代漢語大詞典可知“堂上”原意是尊長居住的地方,后來引申為正廳上,如《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7]這首漢樂府詩則取其引申廳堂之意。第二,在漢代中下層文士以酒待客取代以茶代客。相傳神農嘗百草時代就已經發現了茶的妙用,但直到漢代茶的飲用價值才逐漸被世人認知且飲茶禮俗僅流行于貴族階層。如《趙飛燕別傳》就有:“帝命進茶,左右奏帝云‘向日侍帝不謹,不合啜此茶’”[5]的記載。由此可見茶帶有明顯的貴族化傾向而酒則平民化許多。

其次,酒往往與音樂舞蹈相伴而生?!皹犯币辉~,早在先秦時期已經出現。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陜西出土的秦始皇陵中的錯金銀鐘[6]便刻有“樂府”二字。又如西漢惠帝時任命夏侯寬為樂府令,執掌宮廷用樂。再如,西漢武帝時設立樂府機構采集民歌?!稘h書·藝文志》有云:“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盵7]由此可知,樂府本是漢武帝時的官府名稱,后來逐漸演化為民歌的代稱。漢樂府除感情真摯之外,亦可體察民情了解民俗。據文獻資料記載,兩漢樂府詩中有多篇涉及酒與音樂。首先,從曲名來看,如《將進酒》、《置酒高堂上》、《當置酒》、《置酒行》等。據《古今樂錄》記載可知《將進酒》是漢代鼓吹饒歌十八支曲中的一支,歌詞專寫宴飲賦詩之事,后用于激勵士氣,宴享功臣。樂府題解曰:“古辭曰‘將進酒,乘大白?!舐砸燥嬀品鸥铻檠浴?。由此可知酒與音樂密不可分。而《置酒》系列是相和歌辭平調曲二中的一支曲子?!端螘肪矶稑分尽分械摹洞笄返氖迩柙~就包括《置酒》。其次,直接描寫酒與樂器的樂府詩歌。如雜曲歌辭《董妖嬈》:“歸來的美酒,挾瑟上高堂”;相和歌辭《善哉行》:“歡日尚少,戚日苦多。以何忘憂,談箏酒歌”。這兩首樂府詩中詩人均借助音樂反映飲酒之人的精神狀態,抒發對自己對人生的感悟。

二、傳情達意之手段

詩人往往借助不同類型的文學體裁,如詩、詞、小說、散文等為寄托,抒發自己的情感既有對社會的不滿,亦有對人生的感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酒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的載體,一直被歷代文士所喜愛,他們通過飲酒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對生活的憂愁。

首先,酒是一種忘憂之物。如漢樂府中《善哉行》云:“歡日尚少,戚日苦多。以何忘憂,談箏酒歌?!睒犯忸}曰:“古辭云‘來日大難,口燥唇干?!匀嗣豢杀?,當見親友?!睆拇祟}解可知,此時士人的飲酒是為了排解內心的苦悶與憂愁。因為擔心來日大難,人命如朝露,短暫而易逝,所以借助飲酒排解生活的煩憂與苦悶。又如,《驅車上東門》:“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蝗顼嬅谰?,被服紈與素”。[8]這首詩首先呈現的是一幅白楊蕭蕭、松柏夾路、死人長眠的墓地場景,營造一種壓抑、敬穆的氛圍。其次論及人命如朝露,轉瞬即逝,且服食求仙,多為藥誤。最終轉而勸人飲酒行樂的人生感慨。

其次,也有飲酒行樂的詩句。如《滿歌行》云:“飲酒歌舞,不樂何須”、“為當歡樂,心得所喜”。[10]樂府題解曰:“為樂未及時,遭世險巇……宜自娛以頤養,保此百年也?!睆拇祟}解可知,這首詩歌是勸人借酒行樂之作。又如《西門行》“今日不作樂,當待何時?逮為樂,逮為樂,當及時?!劽谰?,炙肥牛。請呼心所歡,可用解憂愁”。[11]樂府解題曰:“古辭云‘出西門,步念之’始言醇酒肥牛,及時為樂?!庇纱祟}解可知,這首詩歌的目的是勸人及時行樂。開篇即言要飲醇酒,吃肥牛,今日不作樂,應該何時呢?次言人生苦短,如白駒過隙,最終以仙人王子喬做結。王子喬是漢代傳說中的神仙,黃帝的后裔,壽命如金石,不可考證。詩人以王子喬自比,目的是告知世人雖然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但是我們應該心胸闊達、不為瑣事而煩,及時行樂。

總而言之,兩漢時期,酒已經全面滲透社會的各個方面,上至宮廷,下至庶民階層。漢代的飲酒風尚已經與先秦時期有明顯不同,飲酒活動的禮儀化色彩漸趨淡化,人們逐漸擺脫禮教的束縛,轉而追求精神享受。研究漢樂府與酒及酒文化可窺見兩漢社會世人的生活狀況與精神風貌。兩漢酒文化的發展歷程,正是燦爛的中華文明史的一個縮影。

參考文獻:

[1]劉義慶著:《世說新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47.

[2]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九[M].北京:中華書局,1965,2722.

[3]費振剛,胡雙寶,宗明義輯校:《全漢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442.

[4]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三十七[M].北京:中華書局,1979,542.

[5]徐陵編,吳兆宜注:《玉臺新詠》卷一[M].北京:中國書店,1986,24.

[6]魯迅校錄,王中立譯注:《唐宋傳奇集》卷八[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438.

[7]袁仲一:<秦代金文陶文雜考三則>《文物與考古》第四期,1982,92-96.

[8]班固:《漢書·藝文志》卷三十[M].北京:中華書局,1962,463.

[9]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六十一[M].北京:中華書局,1979,542.

[10]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79,636.

[11]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三十七[M].北京:中華書局,1979,549.

作者簡介:郭夢麗,女,1995年10月10日,民族:漢,安徽蚌埠人,碩士學位,淮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猜你喜歡
樂府漢代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樂府—清平調之二
誰遠誰近?
漢代嶺南的貢納情況述略
漢武帝立樂府之辨
漢代造型藝術與當代中國畫發展問題研究
敦煌漢簡字體特點研究
論漢代女樂繁榮的原因
論吳國倫的樂府詩創作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