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近代中國進步發展的基本潮流

2019-09-10 19:26劉慧竹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關鍵詞:對外開放

【摘要】: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與抗爭的歷史,近代中國是在曲折中不斷發展進步的,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爭取民族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是全體中國人的任務。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闡釋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無論生產力的發展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都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因此,近代中國進步發展的基本潮流可以概括為民族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社會進步。從對外開放、工業文明、民族獨立、民主法制、教育開明、婚姻自由來論證近代中國進步發展的基本潮流是充分的。

【關鍵詞】:對外開放 工業文明 民族獨立 民主法制 教育開明 婚姻自由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是永恒發展的,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近代中國雖然飽受欺凌與壓迫但總體而言近代中國是在曲折中不斷發展進步的。文章跳出傳統的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潮流,認為近代中國社會所表現出的民族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社會進步是基本潮流,在此前提下,從開放化、工業化、民族化、民主化、開明化、自由化六個角度來解讀近代中國進步發展的基本潮流。

一、對外開放

近代中國從閉關鎖國走向世界,進行對外開放,涌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在西方列強的壓迫下,被迫開放通商口岸,閉關鎖國的狀態被打破,清政府與西方國家在通商口岸進行經濟往來,對外貿易也開始頻繁。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開放了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獨立發展的道路被迫中斷,并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增開了天津、煙臺等11個城市為通商口岸 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負責外交、通商等事務 設立總稅務司,管理全部海關稅務,雖然這一機構由洋人把持但是清政府逐步與國際相聯系,進一步邁向國際化 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并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近代中國對外開放的城市先從東南沿海逐步深入到中國內陸,開放的城市數量也不斷增加。清政府在政治上也不是封閉自守,“天朝上國”的觀念逐漸弱化,涌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遵守國際間的關系準則,和其他國家互派公使、領事,1876年中國第一個駐英公使——郭嵩燾產生。近代中國在對外開放過程中被西方列強攫取了一部分利益,但不可否認近代中國與國際接軌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二、工業文明

近代中國從落后的農業文明向先進的工業文明轉變。鴉片戰爭前,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中國一直占統治地位 鴉片戰爭后,在外國商品的沖擊下,小農經濟開始解體,中國逐漸依附于世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清政府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重要性,進行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最后失敗,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的發展。在外商企業的刺激和洋務企業的誘導下,民族工業也發展起來,民族工業的主要代表有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等。古代主要由驛站進行通訊交流,近代郵政事業取代了驛站的地位 1877年,福建巡撫在臺灣架設第一條電報線,成為中國自辦電報的開端 中國近代的鐵路、航運、航空也發展起來。中國近代的工業化道路表明了中國人民對國家富強的希冀。

三、民族獨立

通過反帝斗爭廢除不平等條約,實現民族獨立、民族解放。近代中國是一個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社會的進步發展受到嚴重阻礙,中國人民不斷努力廢除不平等條約,實現民族獨立、民族解放。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都是為了實現民族獨立、民族解放而進行的革命運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民族解放。一戰后,中國作為勝利的一方參加了巴黎和會,在巴黎和會上中國表明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態度,這是近代中國用外交談判的方式為廢除不平等條約所做出的努力。1922年華盛頓會議,北洋政府和日本通過外交談判的方式把以前德國在膠州的租借地歸還給中國,青島海關并入中國海關,中國收回了膠濟鐵路。1928年底,中華民國政府經過多次外交談判,廢除了協定關稅,實現了關稅自主。二戰期間,中國與德、日、意之間的不平等條約取消,美、英也放棄了在華領事裁判權,中國取得了司法自主權。近代中國人民進行反帝斗爭是追求民族獨立和解放的表現。

四、民主法制

近代中國從傳統的君主專制向現代的民主法制轉變。經濟上出現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政治上出現封建君主專制向現代民主法制的轉變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的。資產階級維新派認識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重要性,主張用君主立憲制度代替君主專制制度,批判專制君權、宗法等級制度及綱常禮教,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但促進了人民的覺醒和思想解放。清末的統治者也認識到君主專制制度的落后準備改變政治制度,實行憲政。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專制制度,創建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布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即《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吨腥A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國民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等自由 國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體 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內閣總理由議會的多數黨產生?!杜R時約法》從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成為近代中國民主化進程中的一座豐碑。近代中國人民對民主法制的不斷探索反映了中國社會出現的人民幸福和社會進步的發展潮流。

五、教育開明

近代中國的教育、思想文化具有現代化的特征。古代的教育主要靠私塾完成,主要學習四書五經,蔑視科學技術,存在“奇技淫巧”的落后觀念,選拔人才通過科舉考試。洋務運動時期創辦了京師同文館,開創了中國近代化教育的篇章。洋務運動中創辦的新式學堂有外語性質的學堂、軍事學堂、技術學堂,這些新式學堂培養了一批新式人才,如翻譯人才、軍事人才、技術人才等。選派留學生、翻譯西方書籍促進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維新變法時期,文化教育進一步開明化。新法中明確規定普遍設立中小學堂,京師設立大學堂 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書籍 準許設立報館、學會 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維新派人士倡導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清政府于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維新時期,中國近代女學也發展起來,1898年,梁啟超、康廣仁在上海創辦的“經正女學堂”是我國第一所自辦女學堂,女學以西式教育為主,聘請一些西方婦女任教。近代中國教育涉及翻譯、軍事、技術等多方面,出現了選派留學生制度,受教育范圍從男子教育擴大到女子教育,無不體現著中國教育的進步,中國向世界靠攏。

六、婚姻自由

近代中國社會呈現出婚姻家庭生活的現代化特征。傳教士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度、婚姻自由對于腐朽落后的中國婚姻家庭制度是一種沖擊。舊式的中國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在這種落后的、男尊女卑的婚姻制度下,造就了許多不美滿、不和諧的家庭生活。中國傳統的婚姻實行“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太過繁瑣,結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傳宗接代,甚至婚姻成為雙方父母的一場交易。新式婚禮主張男女平等、自由戀愛、一夫一妻,追求精神上的共鳴,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可以離婚、再婚,出現了登報征婚、結婚、離婚的方式?;槎Y效仿西方國家,由繁入簡,后來出現了集體婚禮的現象。近代中國婚姻家庭生活向自由、平等、和諧、民主邁進,在近代化的過程中人們向往幸福生活。

近代中國被迫打開國門,遭受西方列強的欺侮,由被迫開放到自主學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情形下,外交開放化、經濟工業化、民族獨立化、政治民主化、教育科學化、婚姻文明化程度取得一定進展。從整體上看近代中國是在挫折中不斷進步的、在曲折中不斷發展的,民族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社會進步是近代中國進步發展的基本潮流。

【參考文獻】:

【1】鄭劍順.晚清對外開放的歷史回顧及啟示[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4(1).

【2】王效,王燕.近代中國社會轉型探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6(1).

【3】楊云鵬,孟于群.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理論與實踐[J].云南大學學報,2013(4).

【4】徐永志.晚清婚姻與家庭觀念的演變[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9(2).

作者簡介:劉慧竹(1994-)女,漢族,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在讀研究生,單位:魯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猜你喜歡
對外開放
統籌城鄉發展背景下四川部分高校體育場館服務于鄉鎮居民的現狀與分析
探討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對外開放的必然與問題分析
哈爾濱新區對外開放路徑研究
上海某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管理模式調研分析報告
財經科學(2016年10期)2016-12-19
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對外開放對金融發展的抑制效應
中國共產黨的開放襟懷縱橫談
新常態下我國對外開放發展的現實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