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開展國情教育的現狀與思考

2019-10-18 09:20呂冰魏春梅
求知導刊 2019年16期
關鍵詞:高校

呂冰 魏春梅

摘 要:國情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當前高校大學生從高校獲取的國情知識有限,國情認識存在偏差。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因此,高校必須認清國情教育的意義,正視傳統教育方式的弊端,創新教育途徑,提高國情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高校;國情教育;途徑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6-0029-03

國情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傳播基本國情知識和認識國情的基本方法,讓受教育者能夠正確認識國家的歷史、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1][2][3][4]。早在1939年毛澤東同志就曾提出“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就是說,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次歷史飛躍的過程,也是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的過程,由此可見國情認識的重要性。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化進程加速,國情知識又發生了新的變化,信息的全球化加速了資本、物質的流動,為知識價值的傳播,為思想觀念的交流、交融、交鋒提供了新的平臺和空間,加深了人們對自身、他人、共同體以及整個人類的認識,帶來了認識和觀念的變革[5]。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6]、國務院辦公廳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強調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國情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態的健康發展。然而,現在有不少高校對國情教育的功能和職責劃分不夠明確,重視程度不夠,開展國情教育的途徑單一,導致了高校大學生在思想行為上出現了一些偏差,表現出“享樂主義”、崇洋媚外、“唯制度論”及“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高校國情教育的收效甚微,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效果。

一、高校在國情教育中的定位

過去的研究普遍認為,國情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各級學校的共同責任。高校因其特殊的地位,站在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黨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寄予厚望,高校不僅肩負著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還承擔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Richard認為,公民教育是所有學校的一項基本教育任務,而國情教育與公民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國情認識是公民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7]。大學生思想活躍,能夠接受更多前沿信息,大學階段對世界觀養成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不加以科學引導,容易導致大學生接受錯誤觀念,一旦形成思維定式,學生進入社會后將難以再施加有效教育。因此,國情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部分高校認為國情教育并非大學階段的任務,這是沒有意識到國情教育的重要意義。

二、高校開展國情教育的傳統途徑

長期以來,國情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諸如“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三門課程包含著大量關于中國近現代史的國情知識、我們黨對現實國情的根本認識和分析判斷及當前的基本國情和面臨的國內外形勢等,這使得課堂教學對基本國情普及具有特殊優勢。然而,高校學生往往對問題的深入研究具有濃厚的興趣,受限于學時及教學方法的限制,以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自由探討的空間較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容易使學生產生厭惡感、枯燥感。各種專業課也是獲取國情知識的重要途徑,由于許多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與國情教育密切相關,因此它們對開展國情教育還是有很大幫助的,如歷史學科、地理學科、經濟學科等都有明顯的教育效果[8]。同時,系統的專業課教學,能夠讓學生對本專業國內外的發展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幫助學生形成科學辯證的思維,讓學生獲得客觀認識和分析國情的能力。然而,各種專業課都有自己的教學目的,不可能以國情教育為中心開展工作,因此,借助專業課開展國情教育并不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控制的范疇內。

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利用各種有關國情的報告會、講演會和討論會等學術活動開展國情教育。通過這一途徑,受教育者不僅能得到關于國情的某一方面系統而深刻的知識,還可以得到如何認識和分析國情的方法。然而這種活動并不能經常開展,從形式上看仍然是單方面的講授為主,缺少與學生的互動。部分學者認為高校黨團活動也是開展國情教育的有效途徑[9],然而在大多數高校中,黨團活動形式更為單一,儀式感強,難于激起學生的熱情。

利用社會實踐機會開展國情教育,往往是學生更喜歡的方式。馬克思認為:社會實踐不僅是人類物質生活的根本基礎,也是認識世界的根本手段,是一切關于客觀世界知識的最終來源。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獲得比課堂教學更多、更真實的知識,有助于讓學生了解更真實的國情現狀,客觀真實的國情現狀又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國情觀。目前,積極開展諸如社會實習、社會考察、社會服務等實踐活動,是大多數學者倡導的國情教育途徑,也被認為是國情教育途徑改革創新的重要方向。

三、當前國情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

1.學生對國家性質存在疑惑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黨的十八大報告又全面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含義。中國共產黨從成立那天起,就把建立社會主義作為自己的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人為了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付出了極大的艱辛。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個偉大旗幟,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當前,部分高校學生從網絡上了解到一些片面的言論,對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認識不清、對我國的經濟體制認識不清、對改革開放的成果認識不清、對我國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的問題認識不清[10],出現了一些盲目自滿、罔顧事實的言論,有的還把這種言論進一步擴散到網絡上,實際上是國情認識不足,缺乏國情分析能力的體現。

2.警惕“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就是把歷史視為一種無主體的偶然結果,否定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決定論。歷史虛無主義通過否定歷史主體,顛覆唯物史觀,強調個體性敘事,通過對個案的展示,用個體歷史的細節研究來演繹整體歷史,通過各種方式重新解讀歷史,妄圖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從而否定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而歷史虛無主義的根本就是唯心主義。2013年1月,習近平同志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發表講話,指出:重大政治問題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嚴重政治后果。古人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睔v史虛無主義具有消解主流意識形態,搞亂人們思想的惡劣作用,被敵對勢力利用而達到分化我國的戰略目的,從而從根本上動搖社會主義中國的立國之本和強國之路。當前,歷史虛無主義者借助網絡媒體大肆宣傳個人見解,“再造”國家歷史,詆毀英雄人物,而青年大學生被奇聞怪談所吸引,對網絡信息無差別地吸收,容易被錯誤引導,形成錯誤的世界觀、歷史觀。

3.信息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21世紀以來,信息全球化以互聯網為載體,呈現出高速的、不可逆的發展態勢,伴隨著全球化進程,越來越多的信息和思想被大學生所接收,但是信息潮流難免一時泥沙俱下,學生很容易被許多錯誤思想所誤導[11]。在當前各民族和平發展的共同愿望下,世界格局依然混亂,發展前景夾雜著很多不穩定因素,信息的全球化為知識的傳播,為思想觀念的交流、交融、交鋒提供了新的平臺和空間,帶來了認識和觀念的變革,然而,集中、片面的錯誤信息極有可能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成為反動勢力利用的工具,世界各國都對信息管理不遺余力。面對西方反華勢力借助新式傳播工具對我國青少年進行的思想滲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分清敵我力量,積極有效地開展國情教育創新研究,用辯證唯物主義武裝學生頭腦,遏制不良思想在高校的傳播。

四、國情教育途徑的創新之路

當前,新聞媒體的選擇性宣傳,加之學生接收到的國情知識可能本身就存在問題,學生對客觀認識國情的能力不足,使得高校開展國情教育面臨諸多困境。筆者認為,傳統的國情教育途徑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發展,信息全球化條件下的國情教育途徑亟待創新。

通過分析以上問題不難發現,問題的根源在于如何教會學生科學地認識國情??茖W認識國情應該是國情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國情教育與國情研究相輔相成[12]。而當前教育途徑的主要缺點恰是難以教給學生科學認識國情的方法。馬克思指出:矛盾分析法是我們認識事物、解決矛盾的根本方法。在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堅持一分為二看問題、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課堂上堅持的矛盾分析法原則,卻被學生漫不經心的學習狀態忽略掉了。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利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問題,必須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1.利用思想政治課開展歷史問題探討

在教學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將課堂作為學生辯論交流的平臺,當代學生善于總結知識,辯論和交流有助于學生信息交流和信息整合,通過信息的互換,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國情知識,引導學生認真地思考國情背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國情觀。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選擇思維敏銳、具備一定國情認識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在辯論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提供一個適于交流辯論的課堂環境,杜絕人身攻擊,防止辯論話題脫離就事論事的范疇,演變成一場爭吵;教師要給予發言者均等的發言機會,反對質疑動機,扣帽子,貼標簽。如果課堂出現事實性認識障礙,討論雙方請求教師解惑時,教師應給予適當的解答,幫助討論順利進行。課后指導學生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補充對課堂討論問題的認識。通過系統的辯證思維引導,教師要到教會學生如何科學認識國情的目的。

2.利用輔導員工作開展社會熱點問題探討

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建立了規模相當的專職輔導員隊伍,專職輔導員教師同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分工不同,可以利用與學生多通道接觸的優勢開展國情教育。社會熱點問題往往背景復雜,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對提高學生科學認識國情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高校輔導員可以在班會活動中開展社會熱點問題討論活動,話題可以根據學生專業興趣靈活設置。在開展活動之前,可以選派思維敏銳、具備一定國情認識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帶領學生做好討論前的知識儲備?;顒娱_展時教師扮演的角色與前文所述相同。當前新聞媒體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報道有失客觀,容易誤導讀者??茖W地討論問題,有助于挖掘問題深層次原因,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防止形成極端思想,有助于打擊敵對勢力否定我國歷史、挑撥社會矛盾的企圖,讓學生獲取正確的國情知識并掌握科學分析國情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魏茂全,安曉輝.當前大學生國情教育中應注意的幾個關系[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1):49-50.

[2][8][9]勝令霞.大學生國情教育途徑選擇初探[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11):175-177.

[3][11]馮剛.關于高校大學生國情教育與形勢政策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5):14.

[4]王煉鋼,張淑娟.“概論”課程教學中的國情教育[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8):46-49.

[5]楊雪冬.新世紀以來全球化的特點及中國的應對[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2(10):68-76.

[6]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N].中國教育報,2015-01-20(01).

[7][10][12]谷滿意,李渡.國情教育:消除當前國情認識錯誤傾向的根本路徑[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8-24.

基金項目:宜賓學院2015年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課題項目“新時期大學生國情教育途徑研究”(2015SZ12)。

作者簡介:呂冰(1987—),女,廣西貴港人,碩士,宜賓學院黨委組織部工作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魏春梅(1985—),女,重慶人,宜賓學院外國語學院研究實習員,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英美文學。

猜你喜歡
高校
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知識管理
淺議高校儀器設備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
高校安全隱患與安全設施改進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新常態下高校檔案工作發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