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實踐舉措研究

2019-10-18 09:20符登霞
求知導刊 2019年16期
關鍵詞:發展創新十九大

摘 要:文章分別從發展新意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好脫貧攻堅戰是改善民生水平的關鍵、抓住社會發展與改善民生的核心等方面深入剖析,目的在于進一步改善民生水平,創建和諧社會。

關鍵詞:民生水平;十九大;發展創新;脫貧攻堅戰

中圖分類號:D67?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6-0018-02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發展新意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十九大對民生的提高有了更多新認識,同時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為未來民生發展奠定基礎與提供保障。

1.發展標題與模式創新

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民生水平改善,要求關注社會治理問題,并進一步加強與創新社會治理。相比十八大,十九大在民生水平問題上,增添保障等詞匯,由此明確發展中心,轉變社會管理為社會治理。十八大到十九大五年間,民生問題得到很大程度改善,并且民生水平提升明顯。同時認識民生與社會治理之間存在裙帶關系,社會治理成就明顯,在此基礎上未來仍需要加強創新,因此十九大會議報告中對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1]。

同時社會對治理問題的關注度不斷上升,表示黨中央更深入、透徹地認識了社會治理的重要性,歷經不斷深化的探索與總結,從1998年提出社會管理到2013年提出社會治理,這一轉變體現黨中央對社會發展與民生問題建設的新認識,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治理新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為社會治理、未來發展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發展模式,從中彰顯社會治理重要性,為改善民生創造有利條件。

2.發展與建設導語創新

十九大召開,習近平總書記針對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提出新的要求,重點強調社會建設、民生問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利益,堅定民生改善信念。綜合社會體制加快建設、改善民生水平,總結出發展指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永遠放在最高點,打好脫貧攻堅戰,改善民生水平。在全新發展與建設導語引導下,積極開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工作[2]。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實踐舉措

1.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將人民利益作為核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面整合群眾線路,將其滲透治國理政中,設定發展的終極目標是滿足人民基本生活的同時,不斷朝著美好方向前進。在實際改善民生水平中,時刻從人民角度出發,了解人民生活困難,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調整,制定詳細發展政策。明確黨中央保障與改善民生的初心與使命,復興中華民族,讓全體人民體會與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3]。

2.做好脫貧攻堅戰是改善民生水平的關鍵

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必須將脫貧攻堅作為首要目標,帶領人民奔小康,關鍵還在于人民本身??v觀當前發展局勢,脫貧攻堅工作應加大扶貧力度,拓展扶貧范圍,切實推動“六個精準”要求,實現2020年全國貧困人口能夠做到全部脫離貧困。努力摘掉貧困縣帽子,扶持貧困地區在脫貧道路上力爭上游。在實際工作中,縣鄉地區應加緊與城市發展的聯系,堅持精準扶貧原則,確定扶貧對象之后,將扶貧工作劃分不同模塊,按照模塊制定精準、詳細、全面的執行計劃。保證在脫貧攻堅戰中,脫貧資金使用到位,精準到戶,根據不同村莊、不同經濟情況具體總結脫貧措施。與此同時還要做好脫貧成效的總結,對于精準扶貧,必須狠抓落實,打好脫貧攻堅這一仗。加大貧困地區建設力度,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認真到位。做好產業扶貧工作,完善貧困地區教育與醫療條件,為人民脫貧提供堅實保障。針對貧困地區,及時觀察市場發展趨勢,創建與市場發展匹配的產銷對接機制,同時與城市發展接軌,運用國家提供的產業扶貧基金,充分發揮鄉鎮地區優勢,建設綠色農產品生產與銷售基地。保護鄉鎮傳統文化,創建旅游園區,將電商引入貧困地區,確保貧困群眾能夠有更多經濟收入。堅持黨中央為核心指導,打造全面參與的工作格局,以黨為中心,政府與基層著重從抓、幫、推角度出發,組建專業扶貧隊伍,制定嚴格考核制度,認真完成脫貧任務。對于不作為、虛假糊弄等現象,必須嚴格責問。利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脫貧攻堅發展的主線,整合貧困地區實體經濟與大數據資料,引進更多企業,切實解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問題。

3.抓住社會發展與改善民生的核心

社會發展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對于矛盾的解決,必須注意矛盾出現的變化,抓緊群眾最關心的內容,通過改善教育條件、社會治理、醫療以及就業等方面加以解決。關注環境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遵守職業道德。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相關制度,對民生建設與經濟發展適當引導。管理部門必須實打實地做,面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循序漸進探索總結解決方案,積累更多經驗,確保改善民生的實施能夠持之以恒。教育是民生問題的重點,教育改革持續深入,應加大對偏遠地區的義務教育的重視,尤其是學前教育,努力創新學前教育模式,建設更多學前教育園區,保證貧困地區的幼兒都能夠獲得學前教育的機會。在此基礎上還要重視特殊教育、職業教育與網絡教育,以道德教育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打造更多一流大學,落實教育改革前提下,集中社會教育力量,推進教育一體化。

就業問題的解決與人民生活質量、經濟收入等息息相關,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阻礙民生水平的提升。制定與現實情況相匹配的就業與創業機制,為創業人員提供更多扶持政策。認真解決就業質量低的問題,組織專業能力培訓機構與繼續教育機構,為就業人員提供深造的條件。針對返鄉農工、畢業生或者退伍軍人等重點就業人群,必須為其創造更有利的條件,清除部分家庭零就業情況[4]。

社會保障體系也是民生建設的關鍵內容。要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需要制定全民參保計劃,改善城鄉社會保障差距較大的現象。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尤其是保障性住房與老年人保障等。

三、結語

貫徹落實十九大會議精神,應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為全面小康建設提供有利條件。通過創新與優化各方面的管理體制,制定綜合治理方式,解決民生問題,創建和諧小康社會。

參考文獻:

[1]拉毛措.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J].黨的生活,2017(12):19.

[2]周益鋒.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J].實事求是,2017(6).

[3]李世澤.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幾點建議[J].廣西經濟,2017(11):47-48.

[4]龔維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J].黨的文獻,2018(1):9.

作者簡介:符登霞(1983—),女,苗族,湖南永順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歡
發展創新十九大
決勝與追夢:十九大后的中國經濟三重奏
“十九大”的教育話題
“十九大”行情拉開序幕
為十九大召開 做好三個準備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點話題)
為“十九大”創造穩定的安全生產環境
市場發展趨勢下的電子商務運營教學研究
物流化背景下物流貨運險的發展與創新
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的品牌打造與發展創新
加快農村文化發展 助力新農村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