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小兒保健知識

2019-10-21 07:05楊曉晶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19年12期
關鍵詞:中醫

【摘 ?要】中醫保健是現在社會比較關注的重點。依據五行對人體五臟進行調和,達到一種平穩的境界。所謂平穩,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以致中和。中醫保健就是通過各種方式使機體調理到理想狀態。由于小兒處于一種不斷生長發育的狀態,機體各功能完善不夠徹底,免疫力較低,尤其是肺、脾、腎三臟較成年人更容易患病,加上抵抗力較弱,發病較急,易于深入擴散,由小病轉為大病,直接危害生命安全。因此小兒保健方式一直是專家學者研究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小兒保健;中醫;陰陽五行

【中圖分類號】R473.7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280-02

目前中醫保健仍是預防小兒患病的重要方式。小兒是人類都會經歷的初始階段,是形成智力、知識、價值觀等方面的初步階段,也是體內各項功能生長階段。由于小兒機體免疫力低下,不得不對其進行保健增強免疫力,以預防病菌侵入體內,防止患病。如今,小兒保健被廣泛應用于疾病預防中,隨著中醫體系的不斷完善,家屬更愿意選擇中醫保健[1]。

1 中醫保健的作用

中醫作為我國最傳統的醫療保健理論體系,在治療疑難雜癥中起到了強大的治療效果,而且在養生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中醫重視體質的內在因素,對“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論述進行強調[2]。一方面要求人們飲食要規律、節制,生活習慣要合乎人體的生理機制,對自身心理狀態進行鍛煉、自我調節的養生之道;另一方面,要求人們積極消除致病因素,避免病情繼續發展。

2 小兒日常中醫保健措施

2.1 0至3歲小兒日常保健

(1)飲食調養:依據嬰兒脾胃功能,給予其軟、碎、爛的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均衡營養,避免偏食,避免飲食過度或營養單一。

(2)生活調攝:嬰兒要穿寬松舒適的衣物,不可穿著緊束,影響骨骼發育,妨礙氣血流通,同時應注意衣著不可過暖,溫度要適宜。養成良好作息習慣,保證嬰兒有充足睡眠時間。經常帶嬰兒去戶外進行運動,多曬陽光,增強免疫力。

2.2 4至6歲小兒保健

(1)飲食調養:多食用營養豐富的食物,以谷類為主食,同時食用牛奶、大豆、魚肉、水果、蔬菜等多樣食物,注意葷素搭配,均衡營養。培養其良好飲食習慣,做到不挑食、不浪費、少吃零食、定時進餐,同時應從小培訓獨自進餐習慣。

(2)生活調攝: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制定作息計劃表,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3)運動保?。簣猿置刻爝M行戶外活動,接受陽光照射,呼吸新鮮空氣。加強鍛煉,適當進行輕松、有趣的游戲,如踢球、打羽毛等,以增強小兒體質。

2.3 中醫按摩保健

按摩也是中醫保健的一種手段,當患病后,進行適當的按摩,可以促進血液流通,強生健體,幫助人體抵抗病菌的侵害[3]。

(1)揉脾經:按揉拇指末節螺紋面。指導家屬一只手握住小兒手掌,另一只手按住小兒拇指螺紋面,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按揉100至300次。主要針對小兒腹瀉、食物不振、黃疸等。

(2)揉肺經:按揉無名指朱節螺紋面。指導家屬一只手握住小兒手掌,另一只手按住小兒無名指螺紋面,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按揉100至300次。主要針對小兒感冒、咳嗽、胸悶、發熱等常見病癥。

(3)揉板門:按揉大魚際隆平面。指導家屬一只手握住小兒手掌,另一只手拇指端按揉小兒大魚際100至300次。主要針對小兒積食、嘔吐、腹脹、氣喘等。

(4)摩腹:指導家屬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面附在小孩腹部,有規律的在腕關節連同前臂做環形移動方式進行腹部摩法,操作時間為3至5分鐘。主要針對小兒消化不良、惡心、腹脹、腹痛等。

(5)推七節骨:選擇腰骶部正中,第四腰椎至尾骨末端處。指導家屬使用拇指繞側面或食指、中指指面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直推100至300次。向下推為推下七節骨;向上推為推上七節骨。主要針對小兒便秘、泄瀉、遺尿等。

(6)揉足三里:選擇小兒脛骨前嵴外一橫指,外膝眼下3寸處。指導家屬使用拇指端按揉脛骨前嵴外一橫指,外膝眼下3寸處100次至300次。主要針對小兒腹脹、腹瀉、下肢痿軟無力等。

(7)捏脊:選擇小兒背脊正中,大椎至尾骨末端處。指導家屬手心朝上,小指、無名指、中指握成空拳狀,拇指伸直,食指半屈,拇指對準食指前半段。找到尾椎下長強穴,使用食指與拇指將小兒皮膚捏提起,食指向前輕推,推動拇指,沿著督脈,自下而上,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順序,兩手交替工作,一直從尾椎下長強穴拿捏至脊背上端大椎穴,反復進行六遍拿捏。在第五遍時,找到位于督脈旁的腎俞穴,用食指與拇指將腎俞穴旁皮膚使用較大的力提拉。結束時,用雙手按揉小兒腹部腎俞穴處,力道適中,不可太大力。主要針對小兒驚風、夜啼、疳積等。

3 小結

如今,社會穩定發展,人類社會經濟也趨于上升趨勢,使用中醫保健來預防小兒疾病的發生也越來越盛行[4]。中醫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結合了前人的經驗與發展,建立了完整醫療體系。小兒中醫保健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歷代醫學的總結積累,小兒中醫保健逐漸發展。在中醫理論基礎上,對小兒進行保健養生,實施獨有中醫保健方式,對其進行治療和預防疾病,不會有任何疼痛感,對機體基本無損傷,在小兒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尹曉.中醫保健干預對脾虛體質兒童生長發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 (31):130-131.

[2] 蘇銀玲.中醫保健干預在促進脾虛體質兒童生長發育及體質轉變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0):2105-2107.

[3] 薛堅,徐麗,丘圣等.中醫保健干預對社區嬰兒體格發育影響探討[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23):84-86.

[4] 陳翠平,呂瑩.中醫保健干預對脾虛體質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29): 141-143.

作者簡介:

楊曉晶(1979-),女,本科學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中醫兒科。

猜你喜歡
中醫
中醫治療中風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醫治療糖尿病腎病研究進展
張之文教授治療干燥綜合征經驗總結
干燥綜合征陰虛津虧證的中醫治療
不同性別類風濕關節炎中醫診療經驗與思考
糖尿病患者的中醫飲食護理相關問題分析
中醫英譯的誤譯現象探析
社區中醫干預初產婦產后焦慮及抑郁的效果
關于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病38例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