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9-10-21 08:33梁志能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關鍵詞:健康生物教學生物

梁志能

【摘要】:生物教學不僅僅是教授學生們課本教材中的知識和規律,同時也是幫助學生們養成健康心理素養的有效途徑。本文圍繞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議題進行了探討,分別從生物學科的特點、理解和尊重學生、提高學生自信心方面進行了心理健康滲透教育觀點的論述,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生物 心理 生物教學 健康

1引言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社會面向上的重大問題,近年來,青少年自殺案件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除去直接的誘發因素,背后反映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中學教學環節,使學生們能夠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心理素質也得到提升是每一位中學教師應該關注和研究的內容。本文以生物學科為例,談一下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供教師們參考借鑒。

2借生物學科的教學特點,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很多生理知識,比如身體器官、兩性發育、生長孕育、生命價值觀等,這些知識內容本身與心理健康的關聯度較高,因此可以借助這些生物學科的知識和內容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生命的孕育這部分內容中,生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觀看生命胚胎發育的視頻課件,幫助學生們樹立精卵結合和生命孕育的科學觀念,取代學生們以往的各種片面錯誤認知,讓學生們能夠對兩性結合和生命孕育有正確和健康的理解。為了加深學生們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們與自己的家長溝通交流,詢問并了解學生們是如何從一個受精卵發育長成一個完整的胚胎,再到如何從母親身體脫離,直到最終成為一個獨立的生物體。通過學生和自己家長的溝通,學生們也能夠對兩性受精和胚胎發育的內容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又如,教師可以借青春期兩性發育這部分內容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學生們青春期的身體兩性發育特征入手,結合青春期少年的典型心理變化情況,為學生們講解性器官和性發育的知識,從成因、變化和結果等方面進行理論分析和視頻演示,幫助學生們解決青春期身體和心理的實際問題,樹立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健康的認知觀念。在課程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相關的社會性題目,比如學生早戀、早育等現象,激發學生們對這些現象的思考,發現和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更加全面正確且客觀地看待這些社會問題,提升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度,使學生們能夠將精力投入到學業成長方面。

3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因社會價值觀還不夠完善和成熟,往往會有叛逆心理。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自尊心強、急于獲得外界認可等現象和狀態。針對這種群體特征,生物教師應該保持包容的態度,從平等個體的角度給與學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這一方面也是很多生物教師十分薄弱的,比如部分生物教師僅僅關注到學生的功課成績是否達標,而對于學生的一些想法和觀念關注度低,在遇到問題或狀況時一味站在考試成績的面向上來考慮,批評和指責學生,不僅沒有實現雙向溝通和理解的效果,反而容易觸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學生故意跟教師作對,浪費了教師投入的心血和精力,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必須充分意識到這一做法的危害性,積極調整和轉變觀念,將學生視為獨立的個體,尊重他們的思想、理解他們的想法和行為。對于青春期的他們,教師更應該以引路人和大朋友的身份,不僅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同時也關注到他們的情感困惑、情緒壓力等問題,及時做好溝通、給與客觀中肯的建議、提供切實的幫助,以情感紐帶來建立師生內心之間的連接,在內心深處獲得共鳴,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來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消除學生們青春期內心的迷茫和困惑。另外,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生物教師要言行一致,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切實給學生們樹立正確健康的活榜樣,讓學生們能夠更相信自己,對自己的建議和觀點更加信服,這樣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更有利于引導和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觀念,更有利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4提升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價值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從學生個體方面展開,同時還要從學生群體方面展開。在生物教學中,以合作的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協作精神,以團隊的形式來實現集體的目標,并幫助學生們在團隊任務和目標實現的過程中體悟到集體榮譽感和個體在其中的價值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比如在傳染病這部分內容中,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們在小組中提供案例、表達觀點、進行任務的合作、能夠傾聽和理解其他成員,從而在實現傳染病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們通過傳染病的學習了解和掌握到各種疾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同時又能夠給學生們創建良好的交流溝通和團結協作的場景和機會,提高學生們的情感認知能力和協作精神,在完成小組任務和目標的過程中獲得價值觀,提高自信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了結合生活實際,教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設置實踐性活動,如艾滋病等傳染病的社會調查活動、關愛社會弱勢群體活動、關注生命健康活動等,更好地將生物教材上和課堂上的內容與生活社會實踐緊密融合起來,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擔當力,促進生物教育向著更廣泛更靈活更實際的方向發展。

5結語

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或正面臨青春期,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不能僅僅關注到學生的學科成績和外在的一些表現,更應該關注到學生的內心情感認知等心理問題。作為中學生物教師,應充分利用好生物這一學科的先天優勢條件,將課程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與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現象結合起來,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效滲透健康的情感觀念和價值觀念,幫助學生們能夠以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成長觀來要求自己,發揮出生物學科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將青春期教育棲息于課堂中,宋芝娟,《教育》,2018(28)

【2】初中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楊玉蓮,《新課程(中)》,2018(01)

【3】學前教育專業生物教學中的健康教育滲透,喻正瑩,劉云玲,《中國培訓》,2018(05)

猜你喜歡
健康生物教學生物
第12話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隱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從滲透人文素養的角度論新課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學
對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反思
優化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