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土地流轉的幾點思考

2019-10-21 09:58張浩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關鍵詞:小農經濟土地流轉三農

張浩

摘要: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對以往三農戰略的深化和完善,對新時代“三農”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鄉村要振興,必須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本質上,就是要讓土地走上一條的高效,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目前,小農經濟制約著農村生產力的進一步釋放,以土地流轉為核心的土地規?;洜I也已在全國范圍發展開來。如何順利完成這一進程,除了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我們更要回顧相關歷史,以史為鑒,或許可以少走些彎路

關鍵詞: 鄉村振興;三農;小農經濟;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土地流轉

中圖分類號:F5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7517(2019)04-0001-01

建國初期,土地改革的成功,使農村出現普遍中農化的趨勢。面對這一形勢,劉少奇和東北局、山西省委在就農村互助合作運動的如何開展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實質上是對“農業社會主義”的認識問題,具體表現在1950年春的東北新富農問題、農業互助合作問題和1951年山西省發展農業合作社問題上。山西省委和東北局認為隨著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當前的農村農業要求和條件已經具備了使絕大多數農民‘由個體逐步地向集體方向發展,將互助組進一步提高到農村合作社。劉少奇認為不應過早過急地采取否定私有制步驟,急于搞農業合作社,“因為僅僅依靠農村的條件不能搞社會主義,農業社會化要依靠工業化”,[1]最后劉少奇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在大會上作了檢討,隨后農村在國家的推動下迅速合作化,直到人民公社普遍建立。改革開放的到來,才使人民公社體制被農民包產到戶所取代?!皬慕裉炜磥?,這場爭論的實質,其實是如何看待、對待農民的權利和以地權為核心的農民財產權;廣而言之,60年來的農村曲折與發展,根本問題也在如何看待農民的權利和以地權為核心的農民財產權?!盵2]

如今,我們回顧這場分歧和爭論,可以看到劉少奇的農業社會化必須依靠國家工業化的觀點是正確的,它從根本上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今天,我國生產力得到極大的發展,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的物質精神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的生產力發展到可以滿足我們去大范圍的調整土地與農民之間生產力關系。

土地的流轉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就業崗位的增加,離不開高度的工業化,其原因在于沒有充足的經濟發展,就業崗位增加,就無法使農民主動放棄土地經營權;沒有工業化,剩下的農民就不可能經營好規?;耐恋?,當然其中少不了農民各方面素質的提升?,F如今,我國經濟發展不充分,就業崗位不足,且其中大部分對于農民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更無法保障農民的養老需求。在充分了解這兩點的情況下,我們不可隨意,盲目對土地—農民的心臟——做出任何“手術”。盲目的進行,卻不對農民的日后的生活有確切的保障,勢必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影響社會和諧。

作者認為土地流轉應該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第一,確立農民土地主體的地位和所有權的不動搖。

長期以來,農民作為土地主體的地位,并沒有得到政府的充分尊重,例如在土地征收的過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和村干部排斥農民的參與,導致出現尋租行為和隨意征收,低價征收的現象,這樣不利于保護農民的私有財產權。對于農民的私有財產權,尤其是土地產權,不可隨意改動,任何改動都要在以土地所有權為核心的農民私人財產權的確認和保障下進行,土地流轉必須以產權為基礎,農民必須是起發展主體。也就是說土地流轉所帶來的發展成果應該更多為讓出經營權的農民所享有,而非實際經營者(政府,投資方或者經營大戶)。而且,所有權的不流轉,還可以預防農村的階級過分分化和貧富差距的拉大。

第二,堅持自愿,有計劃,有保障地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凡是農民不愿意甚至反對的事,即使勉強干了也會失敗。土地流轉,需要自下而上的產生,政府只需要引導規范,保證其順利進行,不能犯好心好意的主觀主義,其速度和規模要視經濟的發展而定。我國應不斷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有法可依,從而更好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權利,明確確立農民是土地主體的地位。同時,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在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權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不損害土地承包權權益的前提下,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在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時,不能損害其他經營主體,尤其是小戶農民的利益。

第三,加強農民保障的廣度和深度,切實抓好其落實情況。

“伴隨著集體時代的結束, 國家對個人的保障連同土地一起交給了農戶, 家庭和土地成了農戶主要的保障手段, 政府基本上不再負擔農村的社會保障?!盵3]所以土地既是農民工的后路和保障,養活著留守老人和兒童和歸鄉的生存,也是農民最重要的養老保障。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還沒有健全完善的今天,土地無疑是農村秩序穩定的最重要的支柱。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城市流浪的人,貧困潦倒的人,總是那些失去了農村土地的人。如果我們不能做好這一點,盲目流轉勢必會對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產生極其惡劣的后果。我們要“在完善土地制度的基礎上, 依托土地流轉來構建和完善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p>

除了上述的基本原則之外,在流轉的具體過程中要特別注重以下兩點:

首先,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中寫道: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這樣規定,既體現土地承包關系穩定的主基調,又有利于處理堅持土地集體所有與保護農民財產權的關系,有利于處理土地承包制度穩定與完善的關系,有利于處理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與化解人地突出矛盾的關系?!蹦壳?,以農村土地基本經營制度仍然大體符合我國國情,有著很大發展潛力,它是黨中央制定農村基本政策的根本依據,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權要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和“三權分置”改革,這樣流轉形式才能多樣化。另外,對任意調整農民承包地的違法行為,政府也要嚴厲制裁。

其次,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流轉后土地使用情況、用途的長期持續的嚴格把控,防止出現土地非農化的現象。我國人口眾多,糧食安全關乎國家大計,而實際使用者可能會在追逐利益本能的強烈驅使下,選擇種植效益的經濟作物,甚至改變土地的本來用途。2018年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就這一問題在8至12月在全國開展“大棚房”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結果發現除了“大棚房”問題,還存在大量擅自改變農用地用途,違法違規建設住宿餐飲、休閑旅游等經營性場所的嚴重問題。

斯科特在《國家的視角》中寫道政府對國家的管理總是以簡單化和清晰化為目的和標準,然而這正是其進行各種重大項目總是失敗的根本原因。他以歐洲最初林業經濟的失敗教訓為例,講述了他們只關注林業產生的金錢,只栽種經濟價值高的樹種,忽視森林其中動植物的價值和整個生態聯系,以致很快自食惡果,正如斯科特所說的“哪里最嚴格地按照公式去做了,哪里就必須要努力恢復森林原來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今天,我們進行土地流轉這一復雜龐大的工程,應該充分認識到其系統性、復雜性和發展性,不應當薄弱的簡單化,將焦點聚集在某個單一點上,那樣勢必會產生短視的后果,更重要的,“必須尊重廣大農民群眾的選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制度和小農體系中推進農業經營秩序和體系的創新?!盵8]

參考文獻:

[1] 于化民.裂變與重構——人民共和國的創世紀》下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432.

[2] 劉少奇論新中國經濟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183.

[3] 鐘漲寶,狄金華.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J].江蘇社會科學,2008 (01):147.

【通聯編輯:李雅琪】

猜你喜歡
小農經濟土地流轉三農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歷史作業設計初探
贊分鹽鎮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三農”熱點
新階段“三農”工作的新主線
農民發展致富途徑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根據、障礙和對策
農村土地流轉中地方政府職能的構建
中國農村土地流轉供需市場失衡問題的研究
城鎮化過程中土地流轉對農民土地權益影響問題分析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文化緯度對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