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建筑思想對現代建筑設計的啟發

2019-10-21 01:12陰永鑫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關鍵詞:融合

【摘要】:中國古建筑是古代勞動人民和匠師們,在不斷探索改造和積累經驗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它不僅凝結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勞動,也散發著屬于我們民族的光彩與風格。是我國建筑寶庫中一份難能可貴的珍貴遺產。而面對現代文明的輝煌成就和發展速度,我們應將古建筑的精粹和現代建筑文化進行完美的融合。

【關鍵詞】:古建筑文化 現代建筑文化 融合

中國北方的傳統建筑和江南別致幽靜的園林等古代建筑,都體現出中國古代建筑的重要思想理念,即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由此可知,從古至今堅持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共同的目標。所以,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我們應把古代傳統建筑作為現代建筑的基礎與背景。在現代建筑中傳承古建筑的工藝和精粹的同時,注入時代的元素和氣息,讓中古建筑文化與現代建筑文化在時代的進步中完美融合。

1中國古建筑文化的發展過程

1.1 古建筑中的宮殿、寺廟、橋梁

從我國的建筑歷史可知,古代建筑的定型時期,是從原始社會后期開始至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從剛開始利用黃土、木架、草泥建筑簡單的穴居和淺穴居,到商代利用夯土技術建筑宮室、宗廟和陵墓。到了西周以后出現了瓦,建筑技術又有所提高。秦漢至三國,我國的古建筑已步入了成熟時期,秦始皇統一中國時不僅修建了規??涨皦邀愋蹅サ陌⒎繉m,還修建了西始臨洮,東達遼東的萬里長城。漢魏時期在建筑上開始吸收外來民族的文化,佛教建筑成了這一時期一大建筑特點,如北魏時建立的大同石窟寺,雕刻的樣式和花紋都極具濃重的西域風情和印度情調。隋唐至遼,我國古建筑已發展到高潮時期,隋朝時營建的長安城,開始將宮殿、衙門、寺廟、居民住宅和市場進行布局分置,對我國城市建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另一個堪稱世界橋梁史上首創的河北趙州橋,更是構思精巧?!?】唐時期因為大力宣揚佛道思想,因此寺廟、佛堂院落、道觀遍布全國各地,最著名的有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筑之一的五臺山佛光寺大雄殿。宋金元時期是我國古建筑的轉變時期。例如,北宋時建的萬安橋,采用的“筏形基礎”,很好地解決了湖水沖刷的問題 金代建的盧溝橋,不僅是一座石砌連續圓拱的大橋,柱頭雕刻的獅子更是生動活潑,姿態萬千 元朝時聞名遐邇的白塔寺,在磚造的建筑上添加了彩色的玻璃磚瓦。明清是我國古建筑逐漸改變的一個時期,這時期最重要的建筑就屬當今的北京故宮了。故宮宮殿繁多,每個宮殿又自成一體。

1.2古建筑中的園林與民居

中國古建筑中的園林主要以崇尚自然山水為主題。西周時期的靈囿算是中國古建筑中最早的園林了。至春秋時期的姑蘇臺和梧桐園是江南園林的先風。漢代園林以塔和樓閣作為園林的遠景,使之與園林的近景形成交相輝映、層次錯落的鮮明對比,增添園林的美感。而到了魏晉南北朝至隋唐,因為佛教之風的大肆盛行,使得寺廟遍布于大江南北。所以,在寺廟興盛的基礎上帶動了寺廟園林的發展與興盛,如東晉高僧慧遠大師在香爐山瀑布旁建園。唐以后是苑囿和私家園林的大力發展時期,尤其是北宋時期的私家園林十分興盛。到明清兩代時期,不論是私家園林還是皇家園林都達到了鼎盛時期,有名的皇家園林有明代建立的北京皇宮的西苑,清朝建立的三山五園,即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和萬壽山的清漪園及圓明園和暢春園。私家園林的代表有上海的豫園、蘇州的拙政園等?!?】這些園林成了中國建園藝術的杰出代表。

民居,是指中國各地的居住建筑,它屬于建筑藝術史上出現最早、數量最多和分布最廣的建筑。但由于我國各地不同的自然地貌和人文習俗,民居在我國古建筑藝術史上也展現出了精彩紛呈多樣化的面貌。

例如,漢族地區的民居主要以中軸對稱的方式布局為主,北京四合院是其典型代表。南方則以多樓房較緊湊的住宅為主,其典型的住宅以天井為中心,外部或圓形或方形,福建的永定土樓是其代表。而少數民族的居住樓也是非常多樣化的,西北部的新疆維吾爾族多以平頂、土墻,建一至三層外帶院落的樓房作為住宅 西藏則以外部為石砌內里木構的碉樓為住宅 蒙古族是可移動的蒙古包 西南少數民族則是一木構的欄桿式樓房為多,其中以云南的竹樓最為特別,還有就土家族和苗族的吊腳樓 北方黃河中上游則是以窯洞為住宅?!?】

從中國建筑的文化發展過程可以看出,中國古建筑文化作為一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被流傳至今,它所表現的是一種巨大而宏偉的空間文化形態。不論是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恢宏璀璨的北京故宮,還是意境深遠的江南園林,樸實平凡的居民建筑,都在歷史的長河中給人們以深刻的思考,訴說著屬于我們民族的獨特文化。

2 中國古建筑文化如何立足于現代建筑文化

2.1 現代建筑中對古建筑文化的把握

我國的古建筑文化之所以能夠保存延續下來,不僅經過了歷史長河中時代變遷的考驗,也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文明和現代文明的考驗。它是現代文化和未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在現代建筑中,對古建筑文化應進行傳承和汲取并發揚,但在這個傳承汲取的過程中應要有所把握,對古建筑文化的理解和運用,絕不應該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不應一味地想著生搬硬套盲目復制,而是應該吸收古建筑文化中豐富的內涵。例如,讓我們從永定土樓的建筑中,學習中國古建筑的包容、仁愛、和諧。從中國古建筑主要選用土、木為材料這一點,學習中國古建筑對土地森林大自然的依戀,理解那份對大地、對自然的一種血肉相連的真正依賴,在古建筑的傳承和汲取中繼續創造出了令人感動的東方文化。而從那些流傳保存下來寺廟院落、道觀,可以看出儒道釋的思想對中國古建筑也有著深刻的影響。

2.2 將中國古建筑元素融入現代建筑中去

很多人認為現代是一個新的社會,應該有新的思想,新的表達形式,傳統的東西已經成為過去式。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什么叫做傳統文化?是具有重要價值,具有生命活力,歷經歷史風霜,積淀、保存、延續下來的文化才被稱為傳統文化。那么,古建筑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如果現代建筑摒棄這種傳統文化底蘊,完全采用新世界的新潮流來創造,這樣只會淪為這個世界中平淡無奇的一類。因為它將古建筑中的文化底蘊丟失了,沒有了屬于自己民族的特色和風采。所以,在現代建筑中應吸收中國古建筑的元素,將兩者完美合理的融合起來,展現出古建筑與現代建筑文化風采和建筑風采。例如,建筑設計師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將蘇州的歷史文化融入現代化的建筑設計中,使之成為一個新的標志性建筑。

3以實例分析中國古建筑元素在現代建筑中的運用

3.1貝聿銘與蘇州博物館

例如在蘇州博物館的新館,蘇州博物館的新館其建筑風格屬于新中式建筑,這種風格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房屋屋頂的設計,也是我們走進博物館時首先看到這個獨特的屋頂設計。這種屋頂的設計手法源自蘇州古建筑的坡頂,屋頂四周的翹角以及它的做工工藝,把傳統建筑和現代建筑的特色發揮到了極致,這些屋頂通過現代科技材料,用金屬、玻璃以及木材作為屋頂主要的材料,通過光照處處不同的層次,演繹出不同的環境效果,讓人猶如進入一副中國山水畫的感覺。

蘇州博物館建筑群的布局方式,延續蘇州建筑群落布局的特點,把博物館放置于院落之間,通過這些院落之間相互組合,使建筑整體跟周邊環境相互融合、協調統一,拙政園作為蘇州最有名的建筑群落之一,博物館主館的建筑風格延續了拙政園建筑的特點,成為整個群落中的一個重點。白墻、灰瓦成為博物館主要的建筑基色,這些淡雅的色調與周邊建筑色調相互融合在一起,作為新中式建筑,建筑中的灰色材料,被現代的灰色花崗巖所代替。

把傳統中國古建筑設計精髓不斷發掘、提煉、擴展,并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現代建筑,蘇軾在《靈璧張氏庭院記》中說:“華堂夏屋有吳蜀之巧”,蘇州建筑在中國古建筑中,以精巧細致為主,蘇州博物館主要通過對蘇州古建筑風格和中國建筑元素提煉 從傳統的古建筑構造元素中發掘適合該建筑的設計元素,對蘇州傳統建筑中的幾何形狀進行演變,用現代的技術、材料重新詮釋現當代蘇州建筑設計風格。在建筑的空間規劃方面,中國傳統的移步換景淋漓盡致地體現在該建筑的空間中。

夏玉瑩在《民族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與轉化》中提到:“蘇州博物館新館這一傾情之作就使得蘇州民居風格和現代建筑和諧對接,融建筑于園林之中,使古代民族文化和現代的科技相輔相成?!蓖ㄟ^對局部空間的伸縮處理,讓人進入該區域時空間放大,給人一種探索進入的欲望,這也是建筑設計中空間使用的巧妙手法 進入后院時,大量地運用中國傳統的造園手法,亭榭、水面、置石、樹木映入眼簾,讓人進入具有禪意的私密空間,跟入口的空間感覺形成對比。

3.2王澍與寧波美術館

寧波美術館作為中國著名建筑師王澍的代表作之一,為了維持這座大樓給城市帶來的美好回憶,設計師王澍保留了原有空間結構不變得同時,并且在設計者的極力呼吁下原有的碼頭也得以保留。美術館建筑主體設計方面,面向人民路的一部分是利用一個入口的高臺院落和棧橋的設計,并沒有采用常見的廣場或者臺階布局,這種設計寓意中國傳統院落的結構。

建筑主體面向甬江的一側以出船的形象利用兩個扁平長方形相互疊加從而使建筑物更加親切,與周圍環境更加融洽。在建筑主體二層設有100扇高8米的杉木板門,這些杉木板門裝飾在沿江長100米長,6米寬的長廊一側,設計者的目的是展現一種新生的態度以及重建一種已經斷裂的生活方式。美術館的空間利用上分析,首先最底層是應用于美術館的日常運營,整個空間屬于開放式的展示形式,一層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藝術展品以及藝術展覽。藝術展示的過程中同時進行了營銷模式。

二層相對一層的空間風格更具有意境,二層主要應用于藝術展品的展示和創作。美術館的建筑材料上采用了青磚,青磚設計是體現在美術館的基座上。青磚設計與外景保持一致,形成了內外統一的設計場景?;系脑O計紋樣元素從敦煌中提取出來的。來揭示地域始發地是寧波人,船與港口的材料統一,也在預示著船與港口的材料是一致的。所以在材料的使用方面都揭示了一定的寓意和暗示,這種表現技法的體現需要一定的技藝水平。

4 結束語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自然環境和氣候都遭到破壞,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應尋求自然與人類,自然與建筑和諧發展的道路。我們既可以從傳統的文化中汲取它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可以結合現代的環境、氣候、人文風俗等特點,將古建筑的傳統文化的內涵,添上新時代的特征,實現古文化與現代文化完美的融合統一。

【參考文獻】:

【1】劉琦.中國古建筑文化與現代建筑文化的融合[A].吉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12:4-6.

【2】賀奇,羅鵬.芻議江西古建筑文化在當代建筑中的傳承應用[J].四川水泥,2014(11):156,159.

【3】陳擎,李小娟.傳統文化中的現代主義――談蘇州博物館新館設計[J].價值工程,2010,29(23):89.

作者簡介:陰永鑫(1982.7),男,漢族,籍貫:山東萊州人,東北大學畢業,現任鄭家洼子青銅短劍墓陳列館館長,管理學學士學位,研究方向:文博類

猜你喜歡
融合
美勞與共融合綻放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融合創新 協同發展
剛柔并濟
多彩融合
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與反思——以《價格變動的影響》“融合課”為例
公益廣告
破次元
閱讀理解
融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