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2019-10-21 16:45余曉東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19年14期
關鍵詞:史料教學高中歷史措施

余曉東

【摘要】 ?歷史資料是歷史教學的必備輔助資料,主要包括出土文物、表格、碑文等。將歷史資料應用于歷史教學中,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多積累史料,并精心研究應用史料,以使史料在歷史教學中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內化的遷移,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 ?高中歷史 史料教學 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4-136-01

史料是歷史資料,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教師收集整理史料為前提,在挖掘歷史信息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學習歷史,拓寬學生的歷史知識面。教師借助史料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了解人類歷史上重大發展事跡的基礎上提升學習效果,為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1.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1幫助學生有效了解歷史

史料涉及的內容比較豐富,可以幫助學生在了解歷史的基礎上提高對高中歷史教材知識的理解。在新課改背景下,歷史教學的隨堂測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都有參考史料內容,這說明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教師精心研究史料,引導學生利用史料學習歷史知識,使學生在泛讀、細讀的過程還原歷史情節,可以有效幫助學生了解歷史。

1.2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史料,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歷史教學并不是讓學生靠死記來記憶歷史相關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和綜合能力。應用史料,可以使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基礎上敢于進行質疑,不唯教材,只唯史實,使學生的歷史學習更有條理。

1.3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依據

史料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將歷史事件與事件發生時的政治、經濟、文化進行聯系,了解歷史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與社會背景相聯系,以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依據。史料的正確科學的應用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使學生正確評價歷史活動。

2.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2.1真實性原則

真實是史料應用的第一原則,教師要保證選擇的史料真實典型。在選擇史料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與內容貼合的,符合學生需求的真實的典型的歷史資料,以幫助學生深刻了解歷史,以理解歷史事件的意義。史料分為實物史料和文獻史料,實物史料的可信度更高,是在人類發展過程中保存下來的物品;文獻史料主要是人對歷史事件的記載,在應用時需要進行核實,要與實物史料進行對比。

2.2多樣性原則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選擇史料時要做到題材豐富,結合文物、數據表格、圖像等多樣史料進行課堂教學的佐證,以保證史料的覆蓋面廣,對課堂教學有指導意義。史實是課堂教學輔助資料,是學生學習歷史的依據,教師在選擇時要有針對性。要選擇易于掌握的史料,對不易掌握而有重大價值的史料,教師可以進行整合和處理,以合適學生理解。

3.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3.1合理選擇史料

在應用史料進行教學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史料的嚴謹性。教師要對史料進行認真甄別,使史料兼趣味性和有效性于一體。如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進行秦始皇評價時,教師可以選擇《賈誼·過秦論》中的“懷貪鄙之也,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信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以暴虐為天下始?!焙汀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中的“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不及?!弊寣W生了解到秦始皇有功也有過,以促進學生對歷史的全面認識。

文字史料固然是史料的核心,但是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太長且枯燥的文字史料對其學習歷史并無用處。高中學生的歷史底蘊不足,教師可以將文字與圖片或視頻進行結合的方式進行史料呈現,以還原真實的歷史。如在講授洋務運動時,教師可引入“京師大學堂專業設置簡表”,通過簡表中科技、經濟及自然課程的設置與中國的儒家相結合,讓學生理解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學習原則。

3.2依托史料教會學生知識遷移

歷史教材是歷史教材的重要依托,是歷史事件的濃縮。教材中涵蓋非常多的針對性的史料,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探究教材中的史料,以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內化。教師在選擇史料時要與教材知識相結合,并將史料與教材內容進行對比講授,使史實發揮其課堂教學的補充和輔助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史料進行矛盾的設置,讓學生在矛盾中提高探究意識,進而對史料和教材進行深入探究。如《九國公約》的條款的實質是在維護各國在中國的勢力及利益的基礎上中行領土的行政完整。

3.3深入解讀史料

在合理選擇史料后,對史料的解讀是史料在歷史教學中應用的核心。教師要先對史料進行深入分析,了解史料中的關鍵詞句,通過信息提取、現象描述、原因分析和本質歸納等進行史料的解讀,以使史料發生的時間、地點、事件更加清晰;以使學生能夠將史料與教材知識進行結合,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對歷史事件進行還原;以使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本質進行理解,挖掘史料背后的內涵,用于歷史知識的學習。

總之,高中歷史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記錄人類發展歷程的方式,學生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能有效了解人類發展的過程。將史料融入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可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使學生能正確認知歷史事件,客觀評價歷史,進而傳承和發揚中國優秀文化。

[ 參 ?考 ?文 ?獻 ]

[1]楊德志.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實證”素養論析[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7(2):63-65.

[2]張娟,趙桐華,劉麗琴.論史料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高考,2017(9):87-88.

[3]安偉峰.高中歷史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運用史料的指導[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07):44-45.

[4]孫科.高中歷史史料教學實施探究式學習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6,29:253.

[5]馬麗麗.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史料教學研究[D].聊城大學,2016.

猜你喜歡
史料教學高中歷史措施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求函數零點個數的措施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的“史料教學”
以史料促教學
試論新課改下史料教學的作用及運用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