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何圖形與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探究

2019-10-21 16:45李毅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19年14期
關鍵詞:長方體動手圖形

李毅

【摘要】 ?與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教材相比,新編教材更注重突出直觀新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可以提升動手能力,鍛煉頭腦。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塑造學生的立體觀念,培養其對幾何圖形等圖形的思維能力。所以本文將針對于此進行一系列的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 ?幾何圖形 動手操作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4-158-01

一、動手操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小學時期對知識的渴望與新奇也高于其他時期。因此,應當積極利用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激發對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教學過程是藝術的過程,應當積極促進學生享受課堂,享受與教師共同學習的過程。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引領學生找到成功的鑰匙,使學生有對學習毫無興趣到充滿興趣,從被迫學習到主動學習,從以應試為目的的學習到以獲取知識為目的的學習。小學生好動好奇具有兩面性,他們能夠集中精力學習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恰當的引導,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例如在教學如何認識幾何長方體的過程中,為了能使學生充分了解長方體的點、面、棱各個方面的特點??梢栽O計多種不同的參與方式,使學生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各個角度感受長方體的特點。使書本知識更加生動,立體??梢詫W生分組以每組四人的形式對長方形的點面棱進行數量的計算、長度的丈量、形狀的對比??梢砸龑W生進行裁剪、并對各個組成部分的特點進行一定的研究與討論,由學生自主進行對長方體的綜合認識。通過上述過程,學生可以發現長方體一共有六個面、十二條棱、八個頂點,同時還具有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面與相對棱完全相同的特點。由學生實踐過程中自己總結出的特點,更容易使學生印象深刻課堂氛圍也更加活躍。

二、動手操作,有利于學生認識新知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實踐操作。例如在進行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教學時,所設計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形,實踐操作與思考圖形特點后進行一系列的總結。學生可以通過基本圖形來把握其內在性質。為此,教學設計中也相應的包含了相關的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圖形觀察、實踐操作、對圖形特點進行一系列的思考等等。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獲得充分的想象空間與思考空間,從而深入的探討圖形的性質,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通過增添了實踐操作的教學過程,可以使學生獲得新知。

例如《認識角》這一課,一共可為兩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首先是讓學生直觀的引入“角”的概念,例如可以張開為不同角度的剪刀,鐘表上時針分針之間的不同角度。都可以使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感受到角的概念。第二部分中,可以對活動角不同的角度進行展示,并利用三角板進行比對,使學生感受到角度的大小約兩片張口大小之間的關系,并帶領學生探討角度是否與邊長有關。在進行教學時,老師應當盡可能多的利用各類素材,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可以利用辨認、對比、繪畫以及擺放用不同的時期操作方式與實踐活動。由此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時刻保持好奇心與集中力,使學生能夠發掘數學的學習魅力。

三、動手操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在創作的過程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同時,每天都具備良好的創造時機。創造能力與創新思維,是人類與動物相比較為突出的典型特征,人類群體所特有的特征。同時,該特征可以在后天的開發中得到增強。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布魯那提出了相應的發現教學法,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當首先起了一定的直接經驗,而后再向抽象經驗過渡。所以為了更好的學習數學,動手操作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學生不僅學習的是理論成果,更直接參與了知識的探索與開發過程,這里學生盡快建立起抽象思維。所以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的教學過程不應當僅僅局限在教學理論的傳播上,更應當重視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思維,推動其自發地進行知識探索、構建創新思維體系。所以進行數學教學的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創新思維,不斷鍛煉動手能力。

在教授有關長方體表面積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長方體的實物,使學生自己動手將長方體拆分,進行一系列的比對與統計。由此,長方體相對面完全重合的特點即可直觀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由于長方體各表面表面的計算方式為長×寬。所以只需要計算上下面中一面的面積,前后面中一面的面積,左右面中一面的面積即可。所以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為長×寬×2+長×寬×2+寬×高×2,由于該結論是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探索到的,更加方便學生理解與記憶。

四、動手操作,有利于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實踐出真知”所有知識的獲得都離不開實踐。所以在學生獲取知識時,使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動手去檢驗知識,才有利于知識廣泛地應用,并獲得實踐技能。在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動手操作發揮著較為突出的作用。為了充分達到教學效果,使學生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必須不斷開發出多種多樣的動手操作活動。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主體地位,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不斷優化學生的知識體系。

“包裝的學問”一課時,引入包裝糖果的問題。使學生在課堂開始時思考如何交兩盒糖果包成一包,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包裝方法進行相應的動手操作。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被充分地激發出來,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學生在利用眼耳手腦等不同部位的同時,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其綜合能力,為其日后建立學習體系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老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提升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所以,在開展對小學生的數學教學過程時,需要充分發揮動手操作的作用,使其通過實踐獲取大量感知信息,從而建立起一定的表象,最終上升為理性認識。同時也對應著數學課程標準所設立的經歷、體驗與探索的目標。

猜你喜歡
長方體動手圖形
拆拼長方體
探究組合長方體的最小表面積
分圖形
動手動腦DIY蠶寶寶
找圖形
表面積是多少
圖形變變變
圖形配對
動手動腦多快樂
問題征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