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創新驅動 打造科技強國

2019-10-21 09:28郭哲
中國高等教育 2019年1期
關鍵詞:研究型大學人才

郭哲

在深化創新驅動、打造科技強國的背景下,我國科技創新面臨著何種挑戰?如何有效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研究型大學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角色與使命?為此,筆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教授。

科技創新已經處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頒布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和《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舉措。您認為這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對推進我國科技創新強國建設有何重要的戰略意義?

答:這三個重要文件的出臺都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可以說是抓住了新時代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牛鼻子”問題?!秶覄撔买寗影l展戰略綱要》對創新驅動發展進行宏觀層面的戰略布局和頂層設計,它明確了未來30多年創新驅動發展的目標、方向和重點任務,是新時代推進我國科技創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渡罨萍俭w制改革實施方案》則以具體的問題為導向,旨在打通某些現存體制機制的障礙和壁壘,著眼于建立健全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機制,針對具體方面提出可操作、可檢驗的實施細則、辦法和措施,從而有利于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具體實施?!洞龠M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則圍繞激發創新主體積極性、完善創新要素配置、構建支撐服務體系等問題,部署了8個方面26項重點任務。文件特別強調,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

問: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您對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如何理解的?

答:不同國家的具體國情不同,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各異,這就決定了各國創新的發展模式和實現路徑不盡相同,這正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存在的邏輯基礎和價值所在。從國內來看,我國幅員遼闊,人口、民族眾多,且城鄉、地區之間發展差異較大、不均衡程度高,面臨著復雜多樣的社會矛盾;從國際來看,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復雜的國內、國際局勢下,只有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實事求是,明確定位和方向,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做科學發展的實踐者,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更有效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強國的建設。

科技創新面臨體制機制的諸多挑戰

問:您認為,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我國的科技創新大致處于什么水平?

答:首先,從科學研究來看,對于一些新興的或前沿的科學領域,在某些“點”上或某些“方向”上,我國個別的研究小組和研究團隊已經位于世界前列。但我國整體科技水平還處在追趕階段。在很多領域,尤其是基礎科學領域,我國的創新基礎還比較薄弱,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差距還很大。其次,從人才來看,目前,中國科技研發人員總量接近4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一;國際科技論文數量已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位,論文被引頻次在2017年也上升至世界第二位。這些數字似乎說明,中國并不缺少科技人才。但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能起引領作用的全球頂尖科學家還很少,而就原始性重大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突破來看,頂尖科學家尤為重要。最后,從企業來看,我國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依然普遍缺少核心技術和原始研發能力。目前,在芯片、軟件、汽車、飛機、新材料、發動機、醫學技術、機床等領域,中國與歐美科技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國在載人航天、超級計算、高速鐵路、超高壓輸變電以及第四代核電等領域的成就舉世矚目,但仔細推敲后就會發現,我們取得的成就只局限在某些特定科技領域,而并非多數核心科技領域的全面領先。

問:您認為目前我國科技創新主要存在哪些體制機制障礙?

答:至于體制機制障礙,我想重點談下我國實施的各類人才計劃,畢竟人是創新的第一要素。我國的一系列高層次人才計劃在短時間內對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科學研究,營造創新氛圍,進而培養一大批潛心科研的高素質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時,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是,在人才評價標準上,各類人才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未區分研究的性質如何,直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只看論文數量、影響因子、專利數量等數字指標,這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各個學科專業自身的特殊性。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往往選擇見效快乃至重復性的領域作為科學研究重點,這樣就致使許多研究成果只是“跟隨性”“延展性”的工作。而原始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由于具有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出成果慢的特點,很多情況下則被其有意無意地忽略??偟膩碚f,將各類人才計劃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推動科技人才評價機制的改革,從而營造更適合科技人才發展的科研和學術環境,充分激發科技人才投身科學研究的熱情與活力,是未來我國人才計劃改革的一個重點。

如何有效推進科技創新

問:作為杰出的科學家,同時又是分管科研工作多年的高校管理者,您能談一談清華大學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采取了哪些具體的舉措?

答:首先,清華大學下設科研院,由其直接負責學??茖W研究管理和服務工作。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科研院的主要職責有五個方面:一是瞄準國家需求和科技前沿,有效爭取從國家到企業的各種科研資源,服務好學校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二是推動科研管理體制和評價激勵機制的改革和不斷完善;三是協助院系加強科研隊伍建設;四是促進學科交叉建設和國際、國內學術交流;五是維護學校學術聲譽和知識產權。2015年,學校層面成立了清華大學成果與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組建了專業化的隊伍,負責全??蒲谐晒c知識產權的管理、保護和運用工作。同時,學校還成立了技術轉移研究院,該院負責重大應用技術的轉化、技術投資和國際技術轉移等工作。此外,學校在全國各地還有十幾個地方研究院和派出研究院,與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經濟發展密切結合,推動學??萍汲晒麑嵤┺D化。

當今世界,科學前沿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越來越多是由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產生。為此,清華大學以深入推動跨學科交叉研究為主要抓手,采取了一系列行動,旨在打破傳統學科結構的壁壘,探索有利于跨學科交叉發展的制度環境和組織架構,進一步優化學校的整體學科專業布局。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學校成立了跨學科交叉研究工作領導小組和跨學科交叉科研機構管理辦公室,并設立了促進交叉研究的專項基金,還出臺了鼓勵教師跨院系兼職的制度和交叉學科學位授予制度。在學術資源整合方面,清華大學成立了智能無人系統研究中心、智能網聯汽車與交通研究中心、柔性電子技術研究中心等三個跨學科交叉科研中心,以及腦與智能實驗室、未來實驗室等兩個新型跨學科交叉實驗室。在人才匯集和學術引領層面,清華大學著重吸引全球范圍內頂尖的學者,以便更有效地產出重大國際前沿學術成果,真正實現引領。

問:科技人才是創新的主體。您認為應采取哪些措施切實提高科技人員的創新熱情?

答:80年代社會上存在這樣一種說法,“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目前來看這句話應該已經成為歷史,但這一形象的比喻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科學研究人員并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與重視。一篇文章統計,僅有15%的大學生希望成為專業領域內的一流專家,而超過半數的大學生更希望自己成為職場精英。因此,要想切實提高科技人員的創新熱情,我認為首先要解決好待遇問題。我們應該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把科技攻堅克難需要的和急需的人才以及在國際上最有競爭力的人才留下來,助其安家樂業。同時,由于科研報銷繁瑣、行政事務繁多等諸多的現實困境,科研人員真正投入科研工作的時間還有待充分挖掘。

其次,還需要設計科學的、合理的科研評價體系??蒲性u價要立足科研成果的本質和學術水平,而不是它們的表現形式。除了可量化的結果評價外,科研的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更需要得到重視和積極推動。我們要注重衡量科研人員為了某一研究真正作了多少貢獻和該貢獻的價值,而不僅僅是發了多少論文。當然,客觀公正地對原創性研究的失敗來進行評價也非常重要,不能僅以成敗論英雄。國家及高校應該突出強調并鼓勵科研人員從事基礎領域的原始創新研究,而非功利性地一味要求研究成果立竿見影。此外,我們還必須加強中國科技期刊的建設和發展。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該國在國際科技活動中的話語權。而從目前來看,國際上大約有70%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主導的雜志上。因此,中國科研人員要想在國際舞臺上更好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就必須著力提升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最后,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崇尚科學、尊重科學家的濃厚氛圍,不斷教育和引導全民尊重科學、學習科學、傳播科學。中國科協以及各地方科協要加強科普宣傳工作,讓民眾加深對科學知識、科學研究的理解與尊重。此外,主流媒體要加大對科學家的關注力度,積極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激勵年輕人傳承老一輩科學家求真務實的精神,努力引導青年科技工作者為建設科技創新強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大學在國家科技創新中的角色與使命

問:您認為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在國家科技創新中扮演著何種角色?

答: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社會信息化的深入發展,作為新知識、新思想甚至新技術產生的發源地的研究型大學,無疑在各個國家的科技創新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是培養卓越的科技創新人才。許多科學家、政治家、企業家都畢業于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學,或在這些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自80年代初以來,全球百強大學共培養出近6000余位高被引科學家,占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的2/3左右。同時,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百強大學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杰出學者數量占到所有大學的90%以上。二是不斷產出重大、原創性的研究成果,成為科技創新的源頭。以全球頂尖期刊《科學》《自然》和《細胞》的發表為例,目前全球百強大學每5年平均發表論文在90篇左右,占全球大學所有發表的70%以上。三是發揮研究型大學優勢,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發達國家的平均科技成果轉化率已經達到40%左右,美國的一流大學更是達到了70%左右的驚人程度。世界知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區基本都是依托于科研實力雄厚的研究型大學發展起來的,如美國的“硅谷”、德國的慕尼黑高新技術開發區、俄羅斯的新西伯利亞聯合科研基地、英國的蘇格蘭高新技術開發區以及日本的筑波科學城等。

問:在國家推進“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您認為我國的研究型大學如何才能有效發揮自身的技術和人才優勢,為國家科技創新更好地服務?

答:在我國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歷史進程中,研究型大學承擔著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產出高質量科技成果的重要使命。第一,在人才培養上,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解決好“為誰培養人”的問題。研究型大學要更加注重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科技人才,解決好“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要充分發揮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底蘊深厚的優勢,結合世界科學研究前沿,積極推進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教育教學體系改革,使得培養的人才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和扎實的理論功底,具有高超的創新能力,具有國際競爭力,解決好“如何培養人”的問題。第二,在科學研究上,要將自由探索與國家戰略結合起來。鼓勵注重原始性的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力求科學突破。一方面,研究型大學要本著“十年磨一劍”的務實精神,尊重科學研究的基本規律,真正俯下“身子”、耐住“性子”做研究。另一方面,要面對國家重大戰略急需,努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第三,在服務社會上,要積極探索產學研有效結合的新機制,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作出有益貢獻。第四,在文化引領上,研究型大學要大力弘揚解放思想、勇于創新、大膽挑戰、積極合作的精神,倡導潛心研究的修養、嚴謹求實的學風以及寬容失敗的氛圍,堅決反對急功近利的學術“浮躁”之風,努力為科技創新人才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最后,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上,要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學校建設實際需要,積極在國外人才引進、中外聯合培養、國際學術交流、國際課程建設、多元文化交融等方面提升學校的國際化辦學水平,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努力。

猜你喜歡
研究型大學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創新之城
研究型教學在職業院校的應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國有企業研究型審計思考與探索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至善
小學數學單元研究型整合學習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學視角下數學課程學習初探
毛遂自薦
為國家選人才
中國最美的十所大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