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化招生背景下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2019-11-14 11:30黃志艷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生源學情

黃志艷

【摘 要】近年來,高職院校為解決生源問題,紛紛進行多元化招生。面對不同的生源情況,傳統的統一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堅持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念,從人才培養方案著手改革,《會計信息化》課程不僅針對不同學情制定不同的課程標準,并在此基礎上實行分層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元化招生;生源;學情;教學改革;會計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023-01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承擔著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大任務。近年來,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發展迅速。然而,隨著我國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以及2014年以來高職院校面臨生涯下降等原因,許多高職院校面臨生源不足和生源質量下降的問題,多元化招生模式已經成為的發展趨勢。多元化招生模式使生涯的文化基礎水平、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等方面呈現多樣性,對高職院校原來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職院校主要生源有:高考統招生、自主單招生、對口單招生、中職注冊生、普高注冊生、預科生,除此之外,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還有專門面向西藏學生單獨開設的西藏班,以及與淮陰工學院合作開辦的“3+2”分段培養班。2019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高職院校擴招100萬的任務,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等報考。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江蘇省第二批擴招試點學校,將于今年下半年面向社會招生500余人,這對原本生源結構多元化的學校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一、多元化招生背景下各類生源學情分析

高考統招生是目前高職院校的生源主力軍,其參加過高考并以文化成績作為選拔依據。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統招生有普通統招生、西藏班、與淮陰工學院分段培養的“3+2”班,普通統招生普遍文化基礎較好,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尤其是“3+2”分段培養班,他們不僅錄取成績高于普遍統招生,在三年??茖W習結束后,還需要參加省級統招考試,才可能被本科學校錄取,因此這類生源在校期間學習目標非常明確,學習能力強,自我學習意識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對參加課外活動興趣不濃。而西藏班雖然也是統招,但因為錄取分數較低,因此學生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部分學生還存在語言交流困難,但是他們普遍能歌善舞,積極參加各項課外活動。

對口單招是指中等職業學校優秀學生參加對口單招考試后進入高等院校深造一種模式。與普通高考相比,對口單招考試難度小、門檻低、參與人數少、升學率高,因此,相對于統招生而言,對口單招生普遍文化基礎較弱,但由于其在中職階段接受過較為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因此,專業實踐技能普遍較強,由于經歷過中職的學習生活,所以這些學生往往綜合能力較強,但學習能力較差。

高職提前招生是學生通過提前招錄進入大學,沒有參加高考,這類學生一般成績不理想,對參加高考沒有信心,所以一般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弱,缺乏目標規劃。

注冊招生是凡參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未被統一錄取,且取得全部七門科目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的考生,均可申請注冊入學。注冊入學的學生大部分高考分數較低,對學習理論知識缺乏興趣,但實踐課學習興趣較濃,動手能力較強,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缺乏紀律性。

二、多元化招生背景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單一,不能體現學生個體差異。

傳統教學模式下,同專業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教師沒有意識到不同生源學生文化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差距,忽視了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專業和課程建設落后。

職業教育應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會的教育。當前許多高職院校沒有因為“社會”與“人人”不同,制定不同課程標準,課程建設也是一鍋端。教師組織課程依據多年不變的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關注的更多的是學生群體,而不是個體。面對多元化招生的情況,高職院校急需開發相應的課程體系,提升教學質量。

3.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近些年來,由于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各大院校普遍大量引進教師。但是由于大部分新近教師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研究生,缺乏實踐經驗。而高職院校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師除了要有較強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面對如今多元的生源情況,大多高職院校師資隊伍明顯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三、多元化招生背景下《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在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操練”的教學模式下,不僅不同生源的學生差距較大,同一個班的學生也有接受能力的差距,有些學生“吃不飽”,很快完成任務,只能等待其他還“沒吃好”的同學。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自2017年開始探索面向多元化招生的教學改革。

1.基于學情特點,制定新的課程標準。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會計信息化》課程摒棄以往所一個專業所有班級同一種教學模式的做法,面對不同的生源,制定不同的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的文化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強弱,定位教學目標,重構教學內容。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過程中,依據社會需要和學情特點,對課程進行分類設計、組織和實施。

2.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主導課堂的教學工作,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傳授。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會計信息化》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為,對不同的學生群體設計不同的教學設計,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是課程的引導者,而不是決定者。教師鼓勵學生參與到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分析學生的特長。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從而引導學生完成各項教學活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建立分層教學模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由于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授課計劃采用統一標準,導致不同班級甚至同班級內部都會產生差異很大的教學效果。尤其是《會計信息化》課程,體現尤為明顯。接受能力較好的同學很快完成學習任務,而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反復糾錯,教師為了班級整體進度,只能讓接愛能力較強的學生遷就班級整體情況。在分層教學模型下,根據學情情況,每個班級制定不同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課程標準中還設置素質拓展模塊,供那些對課堂內容接受較快的學生使用。

參考文獻

[1]劉賢鳳.多元化生源結構下高職院校的現代教學設計[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8年第6期.

[2]薛峰,王成禮,藺旭鵬.基于高職擴招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轉型發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年第8期.

猜你喜歡
會計信息化生源學情
長洲怡生源記貨單考論
針對學情,實干巧干
農村生源不是“搖錢樹”
立足學情以點帶面
例說依據學情開展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信息化教育變革探索
加強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高校生源危機:“狼真來了”
關于獨立學院建設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