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職班主任“心理化教育”模式實踐運用

2019-11-14 11:30閆佳靚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中職班主任教學實踐

【摘 要】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化教育”模式對其成長有促進作用,本文從“心理化教育”模式出發,分析了我國中職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對中職班主任“心理化教育”模式進行實踐探析,以期找出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解決,促進學生發展,給從事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經驗和建議。

【關鍵詞】中職班主任;心理化教育;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056-01

中職學生的心理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時期,其心理特別敏感,需要中職班主任注意到中職學生的心理需求,應用“心理化教育”模式探索其產生的心理問題以及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從而進行研究和實踐,培養學生形成樂觀健康的心理,樹立正確的心理觀念,促進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形成良好的人格與個性。

一、中職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學生個體因素。

中職學生正處于心理敏感的階段,外界的因素如單親家庭或是家庭貧困等,極易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傷害,若是不及時發現解決,會影響學生的人格以及性格的發展,造成其出現焦慮、敏感的心理,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

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在情感上有開放性與封閉性,在此時期,學生渴望得到認可與贊同,希望受到關注,重視與同伴的交往,會向同伴傾訴自己的秘密與疑惑,但與家長相處不親密,心理的秘密和疑惑往往不會與家長溝通,甚至瞞著家長,討厭父母的管束與詢問,出現叛逆心理。

中職學生處于感情的萌發期,對愛情充滿幻想,會出現早戀、暗戀等情況,而由于生活經驗少心理尚不成熟,心理深受能力弱,一旦被拒絕會產生心情低落,憤怒等情緒,對學生心理造成巨大的傷害。

2.學校德育教育舉措。

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往往采用行政管理模式,樹立教師的權威與威信,實行說服教育,此實現了學生“遵紀守法”的目的,學生在表面上表現出服從,但在背后會“我行我素”,因教師無法發現學生的心理狀況,不能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學生,導致其性格出現偏差,不利于中職學生日后個性的養成。

3.“心理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提出人類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1]。在生活水平普遍較高的今天,生理需求得到解決,學生主要是尋求安全、社會以及尊重的需求,是否在學校得到安全感、與同學和教師相處融洽、得到同學與教師的尊重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

二、中職班主任“心理化教育”模式實踐探析

1.建立平等師生關系,創建和諧心理氛圍。

我國行政式的教育模式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心理距離拉大,教師與學生產生明顯的界限,對學生與教師關系的認識產生固定心理,教師用威嚴鎮壓學生,學生在私下仍然不聽管束,導致兩者之間的對立,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學生受制于教師的權威害怕與其交流,兩者之間缺少心里的溝通。

“心理化教育模式”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聯系,打破傳統的師生關系,實現有效的傾聽與溝通,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情感溝通的環境,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積極主動找教師,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與發展。

2.利用激勵性評價,給予積極性心理暗示。

中職班主任利用暗示效應能激發學生的潛意識中的積極因素,促進其健康心理的發展。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式對人們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2]。

消極的暗示會產生消極的作用,不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如教師對待學生的漠視態度以及差生的評價都會給學生帶來心理暗示,使得學生缺少自信,影響其個性的發展。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暗示,能讓學生朝著教師期望的健康心理目標前進,例如,班主任可以對學生灌輸我們是本年級最好的一個班,無論是學習、紀律還是衛生都處于學校第一,教師通過積極的暗示能夠讓學生積極學習,保持安靜的紀律,在打掃上仔細認真,保持相應的榮耀,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產生驕傲和自豪的心理。

因而,班主任在于學生的相處中要仔細觀察學生,對其多采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利用其潛意識的作用其促進其健康心理的發展,培養良好的個性與品格。

3.締造班級文化,使群眾心理得到優化。

事實證明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因而班主任要建立良好的班級環境。要打造干凈舒適的班衛生環境,在此環境下,讓其以舒暢的心情來學習和活動,有助于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要制造公平、嚴明的制度環境,在制定班干部或是班規時,要在所有學生參與的情況下一起制定,并要求學生嚴格履行,讓其既是班級的制造者,也是班級的執行者,培養他們正確的紀律觀。要營造和諧團結的人際環境,學生是在交往中發展自身的個性以及品格,良好的人際環境能促進學生形成積極開朗的性格,促進其心理健康。

4.鼓勵寫心理周記,及時了解學生心理。

為了了解學生具體的心理情況,幫助其解決問題,中職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堅持寫周記,通過周記可以發現和了解學生的心理矛盾和疑惑等問題,班主任根據其傾訴有針對性地進行交流與疏導。此模式下可以增加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感和親近感,在遇到問題后會積極主動找班主任進行傾訴,有利于班主任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幫助其疏導或解決,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5.建造班級心理委員模式,深入了解學生。

事實上,很多學生在遇到問題后羞于向班主任傾訴,因而可以在班級設立心理委員,專門傾聽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心理委員的選取人員要嚴格進行。首先,有正確的價值觀,心理健康,對心理學知識有一定了解,要受到學生信任,有群眾基礎。其次,要善于傾聽,掌握好的溝通技巧,最后,能積極參加學校的心理培訓活動。

心理委員要定期對班主任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報告,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對班級中出現的消極狀況進行及時處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6.加強實踐活動,培養良好心態。

很多中職學生會出現對未來產生迷茫,擔憂日后生活以及工作,情緒低下,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參加運動會以及專業技術大賽等,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加學生的自信,消除消極情緒,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中職班主任“心理化教育”模式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中職班主任在模式下要建立平等師生關系,創建和諧心理氛圍,利用激勵性評價,給予積極心理暗示,締造班級文化,鼓勵堅持寫心理周記,建造班級心理委員模式,深入了解學生,加強實踐活動,促進中職學生的心理發展。

參考文獻

[1]徐莉莉.中職班主任“心理化教育”模式探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4(07):31-35.

[2]鮑湧.心理化教學在高中思政中的實用性研究[J].新課程(下),2016(11):18-18.

作者簡介:閆佳靚(1988-),女,漢族,河南長葛人,本科,許昌技術經濟學校助教,研究方向:護理及護理教育。

猜你喜歡
中職班主任教學實踐
中職班主任工作難點解析及對策探討
試論中職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滲透
夯實基本功,做立德樹人的中職班主任
中職班主任班風建設的大掌控和微管理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