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2019-11-14 11:30龐莉嬋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閱讀能力培養小學語文

龐莉嬋

【摘 要】教師在教小學語文時,要讓教學課堂充滿藝術效果,另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著主導的作用,主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參與到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去,從而使語文的教學內容變得富有趣味性,其次,對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190-02

閱讀能力是在智力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綜合能力,閱讀教育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每個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任。而語文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陣地。閱讀課的教學是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環節的主體,上好閱讀課,更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所期望的。筆者就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談談以下幾點。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創造力的意義

《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能力尤其是閱讀創造力對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所以近些年來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已經逐步重視起學生閱讀創造力的培養,但是其發展現狀卻并不盡如人意。

接下來,筆者將進一步分析閱讀創造力的意義以及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存在的發展現狀,以期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們為什么要加強對其閱讀創造力的培養。

我們知道,閱讀能力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是占有很大的比例中,這主要是因為閱讀能力是學生識字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的重要基礎。只有學生的閱讀能力過關之后,其識字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才有可能獲得一定的發展。

而閱讀能力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閱讀創造力,其不僅僅對于學生識字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的發展有益,更重要的是其還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這對于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是十分關鍵的。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閱讀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1.閱讀興趣有待進一步提高。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都將教學目標與重點集中在學生成績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忽略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如概括段落大意、文章中心思想、修辭手法的運用等。這種填鴨式的教學雖然能夠從短期內獲取預期的教學效果,但是從長久上來看,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還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甚至影響語文學科的整體水平。

2.缺乏高質量的課外閱讀書籍。

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閱讀水平,只憑借課本知識已經達不到學生的學習要求了,如果要保證閱讀活動的順利完成,就需要為其提供足夠豐富的閱讀資源,通過對的當前小學語文閱讀進行分析,很多小學生除了上課的書本以外,很少再去進行課外閱讀,由于年齡與知識水平的限制,能夠使用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書籍有限,缺乏選擇性。另外,一些家長在購買課外讀物的時候缺乏指導性,很多家長憑借自身了解為孩子購買《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故事內容豐富的書籍,但是一些低年級學生很難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含義,增加了課外閱讀的難度。

3.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缺失。

新課標改革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有的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仍然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高,老師和學生之間很少交流,老師不能有效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從而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只對學生講解重要知識,就讓學生自己學習,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如果缺少老師的監督,讓學生自己學習,學生學習效率會大大降低,從而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三、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1.合理設定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應該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相關內容的閱讀任務,教師應該以教材閱讀為主,根據其中的重點、難點設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增強學生的文字功底,還要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講,各方面的基礎與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年齡需求,以培養閱讀興趣為主;而對于高年級來講,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這個時候教師要注重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自我探究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閱讀教學目的設定不僅要與教材相對應,還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加強課堂閱讀指導。

老師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的基礎上,著眼全局,篩選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教學難點教師要設置好坡度,讓學生有一種“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學重點要鮮明新穎,這樣才能讓學生明白這節課要學會什么,他們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教師在課堂上起指導和點撥作用,講授的東西少了,學生占有的時間就更多了,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時間組織學生語言文字練習,在練習中要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參與學習過程。閱讀課文前,教師根據文章主旨、人物、情節、線索等提出問題,讓學生讀后掩卷沉思,復述課文,既達到了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也達到了掌握課文要旨的目的。在閱讀中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形聲的摹擬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閱讀后對重點片段進行必要的模仿訓練,這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3.加強閱讀訓練,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單純地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培養學生閱讀創造力的作用,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加強閱讀訓練,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而想要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要求我們不僅僅要加強課內閱讀,而且還要融入一些課外閱讀。就課內閱讀而言,教師可以將一些課本中所有的文章讓學生進行提前預習,增強其對于課本閱讀類文本的認識,掌握文章中的重點內容,并進一步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或者是主旨等。

就課外閱讀而言,主要是為了給小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在培養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同時,進一步拓寬其眼界,以此來作為培養和發展起閱讀創造力的一個平臺。

4.幫助學生豐富知識儲備。

學生的知識儲備對閱讀的質量有重大影響。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著重關心學生認知結構方面的發展。皮亞杰的“同化——順應”機制理論認為,當文本內容與讀者的原有知識結構基本相一致時,文本提供的知識信息便可以“同化”為讀者的知識;而當文本內容與讀者的原有知識結構不一致時,讀者便會通過“順應”增加新的認知結構。因此,提高學生的認知結構必須以擴大閱讀量為前提,大量的閱讀將會不斷豐富和加深學生的認知結構,從而使學生能從容面對不斷涌來的新文本。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僅閱讀文學經典,雜志、報刊等也應當有所涉獵。閱讀教學就是要通過學生、教師一次次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不僅是解讀文本,而且要實現學生的自我建構。

四、總結

隨著新課標改革不斷深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運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教學,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白純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定音石”[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北卷)[C].2012.

[2]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283.

[3]王愛霞.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創造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7,(06).

猜你喜歡
閱讀能力培養小學語文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