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能高考背景下農藝專業實踐性發展模式探索

2019-11-14 11:30宋方祥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實踐性教學中職學校

宋方祥

【摘 要】眾所周知,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其現代農藝技術專業(以植物的生產與環境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專業)也因此成為各中職學校、高校經久不衰的熱門專業。但目前,隨著“普高熱”的局面越發凸顯,職業技術教育逐漸面臨嚴峻挑戰,中職類學校由于專業、特色發展等的限制使得其缺乏吸引力。尤其是農藝專業招生更為艱難,許多農藝專業面臨“學生不穩定,教師不安心”的被動局面,因而對中等職業學?,F代農藝專業實踐性發展模式探索勢在必行。

【關鍵詞】中職學校;現代農藝專業;實踐性教學;技能高考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292-01

目前,各農業類大學都在積極嘗試實踐教學,均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年報道的山西農大、楊凌農業科技園、安徽大學何家慶的先進事跡,均對職業學校農藝教學發展模式起到了啟示性作用。因此,在中等職業學?,F代農藝技術專業教學中,完善實踐性發展模式的意義格外重大。

一、當前中職學?,F代農藝技術專業教學現狀

1.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

我國的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是具有更高理論知識水平和專業實踐技能的綜合型人才。而當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及知識結構的影響,導致新課程理念和素質教育理念還不能真正貫徹到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偏向于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

2.教材開發沒有順應時代發展。

教學活動必須有一定的資料作為指導,可供教師參照開展教學,可供學生參照開展學習。但是我國的中等職業學?,F代農藝技術專業所沿用的教材陳舊,未能順應當代農業科技發展的速度,造成農藝類教材內容具有極強的滯后性。

3.課堂教學師生近乎“絕緣”。

我國的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一般都來自于高等院校的相關專業,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實踐培訓,不能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這樣的結果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真正關注學生的參與,不能真正激發學生更加充沛的學習熱情,不能給學生創設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幾乎為零,師生之間近乎于“絕緣狀態”。

4.評價手段過于單調。

因為受傳統理念的影響,對學生的評價基本是以考試的形式進行的。但是現代農藝技術專業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僅有理論知識是完全不夠的,還必須有更高水平的實踐能力,因此對評價方式進行改革也是推進實踐性教學改革的必要策略。

二、中職學?,F代農藝技術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策略

1.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完善中等職業學?,F代農藝技術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的首要條件,就是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保證學生理論與實踐的“兩條腿走路”。例如,學習果樹的栽培與病蟲害的防治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實踐基地之內,真正走到果樹的中間,讓學生仔細觀察果樹遭受到病害、蟲害之后不同的病癥及表現,理論和果樹進行實地對照,并針對產生的疑點問題開展廣泛而又深入的探討,對其變化過程進行及時的記錄,這樣便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架構,同時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實現實踐性教學的有效實施。

2.開展實踐實訓教學。

實訓課程是讓學生真正走上工作崗位,真正體驗實際工作的教學環節,因此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與實訓活動的開展,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更大提升。例如,某中職學校依據當地所處地區的海拔不同氣候也各不相同的實際特點,組織學生開展了校內實踐活動與校外實訓活動。在校內,通過翻閱圖書館資料、網絡搜集資料等;在校外實訓活動中,教師組織學生深入實地,對各種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下的不同作物進行了采集和整理,并對之前的實踐結果進行印證,最后形成一份調查報告,學生共同進行評價,總結其優點及長處,明確其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的實踐與實訓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給每一個學生鍛煉的機會,保證學生理論素養與技能素養的同步發展。

3.廣泛開展研究工作。

組織教師和學生開展研究工作,鼓勵教師申報農藝相關的課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題的研究之中,是保證師生的實踐技能不斷提升的有效手段。例如,某中職學校一方面鼓勵教師積極申報課題,并吸收專業教師與那些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水平,具有較強的科學探究欲望,能夠完成一定難度的研究任務的學生融入科研團隊中,師生配合、團結協作,保證了實踐活動的扎實推進。另一方面,學校積極鼓勵學生自行申報研究項目,利用學校擁有實踐基地的便利條件,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行確立研究方向,自行組織研究團隊、確立研究人員,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4.充分利用各種資源。

廣泛開發校內及校外的各種資源,有效利用各種資源為我所用,是實現實踐性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必要措施。例如,某中職學校就借助當地農業、種植業相對發達的現狀,把更多的資源拉入實踐教學活動中。首先,學校組織現代農藝技術專業教師來到校外,來到農田中、果園中、蔬菜大棚中,讓教師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調研、實訓、技術創新等活動,讓教師獲得了更加貼近于實際生產的實踐經驗,便于教師把這些經驗傳授給學生,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更大幅度提高。

總而言之,因為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和制約,當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仍然呈現出一種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模式,導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產生脫節,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實訓脫節的結果出現。因此教師需要從課程改革入手,從教學改革入手,注重教、學、做的統一,把實踐性教學改革做深、做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不斷發展提供無窮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劉莉淋.技能高考背景下高職工程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37(12):132-134.

[2]劉北萍.農藝專業技能訓練有效性的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9):224-224.

[3]杜廣彥,梁書孌,郝凌宇.項目教學法在農藝專業中的實踐與探索[J].科技視界,2012(22):162-162.

猜你喜歡
實踐性教學中職學校
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教學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課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和反思
試析如何通過語文實踐性教學提升小學生語言交際能力
中職學校文明禮儀教育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試論如何提高中職學校職業指導質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