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公民意識培養研究

2019-12-05 02:43王劍
科技風 2019年31期
關鍵詞:公民意識高中歷史核心素養

摘?要:伴隨著新高考的實施,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方法已經向突破原來的傳統教學模式發展,教學目標內容也有所轉變,其中公民意識培養問題成為了關注的熱點,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公民意識也成為了社會和學校共同思考的問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還能夠幫助他們了解自身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培養其社會責任感,為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打下基礎,從而加快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非凡意義。此文,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高中歷史教學中公民意識的培養問題做了初步探索,從概念界定、內容、途徑與方法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公民意識

高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不僅僅包括歷史解釋、歷史理解、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價值,還包括著價值觀樹立以及公民意識培養工作。也就是說,歷史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實現教學目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公民意識。

一、概念論述

(一)公民意識

所謂的公民意識指的是公民個人對自己在國家中地位的自我認識,它所強調的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法制意識、道德意識、環境意識、世界意識等。培養高中生公民意識,能夠更好的使其承擔起公民的責任,更好的發展青年。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高度,提出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高青少年的公民意識。

(二)公民教育與高中歷史課程之間的相互關聯性

公民教育在高中歷史學科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其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其相關性越來越密切與我國經濟日益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進程不斷變革息息相關的,教師可以借助公民教育理念,將其運用到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之中。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幫助他們了解自身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培養其社會責任感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現存在的教學問題

(一)教師思想滯后

部分教師因其自身素質受限,例如老教師文化水平稍低。思想轉化慢等,導致教育思想跟不上時代要求,尤其是新課改之后,部分教師與時政連接不到位。教學思想停留在歷史教材表面層次,教學方式和手段比較單一,沒有辦法向學生傳授公民理念,培養其公民意識,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模式單一

就目前現狀來看,大多數歷史教師的教學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沒有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建立價值觀念,這不利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更不利于學生公民意識的建立。在不同國家公民意識和管理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于先告訴學生中心思想,再進行分析,這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讓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傳遞的思想,師生之間沒有互動,沒有引導學生公民理念的建立。教學方式單一,內容單調枯燥,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阻礙公民責任感的建立和培養。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公民意識培養策略

(一)選擇適當的教學切入點

設定高中歷史學科的意義在于,引導學生們從歷史中得到人生啟迪,從社會中感悟人生道理,樹立公民意識。俗話說,讀史使人明鑒。因此歷史課堂要革新教學方式,創新教學內容,重視課本內容與社會相聯系。所以,如何切入是一個關鍵點。根據社會調研分析,我總結了兩個關鍵點。

1.與時事相結合

處于高中年齡的學生,對于社會的熱點和新鮮事物十分敏感。他們熱衷于發現和思考新事物。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將社會和歷史結合在一起。老師在教學中就應該有意識的將這兩個模塊結合在一起。通過課堂討論分析,讓學生逐步形成獨立的觀點。簡單地說,與時事熱點相聯系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歷史與社會的熱情度,樹立公民意識,提高課堂的實際價值。

2.多維聯系

歷史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歷史被人稱為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歷史的學習要靈活,要多角度。不能局限于某一個點。他和現實之間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切入之時,教師要清晰的掌握這些多維聯系,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度。然后利用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將他們有效的進行聯系。在分析問題時,要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可以引導學生從政治、經濟、思想、地理等方面著手,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提升公民素養。

(二)提高歷史教師職業準入門檻,加強歷史社會培訓

要提高歷史老師職業的準入門檻,歷史教學包羅萬象,歷史老師應該擁有著更專業的知識,更精湛的技能,更寬闊的見解以及正確的價值理念。所以要整體提高歷史教師的素質,最有效的就是從源頭抓起,提高職業準入門檻,提高歷史教師學歷水平。從以往的以??茷橹鬓D變成以本科研究生為主。其次,加強歷史老師的社會歷史培訓工作,強化其掌握歷史和社會聯系的能力,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

(三)進行情感溝通

歷史教育不僅僅應該在課堂中進行教育溝通,更應該體現在日常中的溝通。歷史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的45分鐘,學生公民意識培養,在教學過程之外,也不可忽視。高中學生對于老師的依賴性還是比較強的,所以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也需要教師進行相應的引導。教師要對學生加強關注,加大對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力度,擴展公民意識培養的空間。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他們進入歷史教育狀態,促進他們思維的轉換,樹立相應的價值理念,并且把他們融入到歷史課堂上,促進其公民意識的培養。

四、結論

綜上所述,傳統的歷史教學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已經不能培養滿足學生公民意識的需求。新高考情況下,核心素養和實踐引導的教學已經是共同追求的目標。究竟怎么實現學生公民意識的提升,究竟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模式,我們在不斷的探索。新的課堂是更加自由,更加以學生為主,老師的主要功能是輔助和引導。學習越來越成為學生主動的過程,學生將接受更優質的公民教育。然而,由于本人的能力和時間有限,文中部分結論值得進一步的商榷,希望各位老師不吝賜教。也希望能夠引起廣大同仁的關注,共同推動中學歷史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穎.當代中國公民教育歷史性復興的現實反思[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2).

[2]黃勇.重視歷史思維彰顯公民教育——歷史課標課程目標[J].教育科學論壇,2012(11).

[3]袁利平.四個國家的中小學公民教育[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08).

作者簡介:王劍(1984-),男,漢族,山東利津人,本科,中教一級。

猜你喜歡
公民意識高中歷史核心素養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從記者“公民意識”的覺醒到公民“記者意識”的強化
建構主義視野下公民意識教育實踐模式研究
當前中國公民意識缺失研究——以社會監督為例
淺析政治學視角下我國對于年輕女性的民主教育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