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初中語文名著整本書閱讀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2020-01-11 01:11楊明貴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名著閱讀初中語文

楊明貴

【摘要】就目前來說,整本書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也深入到了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為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這一教學理念,主要是通過圍繞一部經典或一個人物,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閱讀,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分析這一理念的重要性,結合實際,提出一些關于整本書閱讀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 名著閱讀 整本書閱讀

整本書閱讀這一教學理念的出現,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密不可分。出于應試的需要,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呈現出碎片化、應試化等不良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整本書閱讀的目的在于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了解,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達到理想中的目標。

一、整本書閱讀的特點

1.以學生的閱讀經驗為主體

整本書閱讀相較傳統閱讀教學方式而言,真正的價值在于,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作為閱讀主體的作用,而教師只是引導者,通過發揮學生的作用,從而培養他們自身的閱讀能力。一般來說,學生的閱讀理解過程是讀者、文本、任務三方面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這三個方面共同影響著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認知程度。

以初中語文名著教學為例,在閱讀文本的選擇上要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可以稍微超出,但要注意把握程度。比如,讓七年級學生學習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便是不恰當的。這本書的深度明顯大大超出了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若用該書為素材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難以達到預想中的教學效果。

2.強調閱讀課程的整體性

整體性是整本書閱讀的顯著特點,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盡管學生是閱讀的主體,但并不意味著學生隨便閱讀的一本名著就是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是初中語文課程的一部分,有其教學目標,且應該是在教師引導下開展的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活動。閱讀的整體性是相對的,只要存在有機的關聯,都能看作一個整體。

初中語文閱讀部分的編排上,往往是由一篇教讀課文、一篇自讀課文和一篇名著導讀所組成,三個部分存在遞進關系,以教讀課文為基礎,了解相關閱讀知識和背景,自讀課文進一步引導,然后再引入名著閱讀,使整個閱讀過程呈現出動態發展趨勢,這種編排方式也是整體性的表現,目的在于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使閱讀教學發揮更大的效果。

3.強調閱讀能力培養的有序性

有序性是整本書閱讀的另一個特點,所謂閱讀能力是指讀者從已有的認知經驗出發,通過感悟閱讀文本中的語言符號,運用多種思維活動,學習語言表達方式,理解文章內涵的能力。閱讀能力制約著閱讀文本的選擇,若是所選閱讀文本,在很大程度上超過了初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便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為學生制定整本書閱讀的書目時,一定要從初中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出發。

有序性是指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閱讀水平,這個目的在短時期內無法達成,而需要大量的閱讀教學實踐進行培養,通過一些閱讀文本針對性的培養某一兩項閱讀能力,學生在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和基礎知識之后,才能緩慢地進行更深層次作品的閱讀,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作用。

二、初中語文名著整本書閱讀活動設計

1.閱讀引導

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閱讀引導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部分。這一部分需要教師精心準備,結合班級學生的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興趣,選取恰當的名著開展閱讀活動。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時,主要從三個方面開展:首先,帶領學生了解文本的基本信息和主要讀書方法,基本信息主要是指書籍名稱、作者信息、目錄和內容提要等。在閱讀方法上并不要求初中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教授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即可,如朗讀、默讀,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對文章內容進行勾畫,記錄感悟。其次,制定具有可行性、詳細的閱讀計劃,要求學生在規定的天數內完成文章的閱讀。最后,制定科學合理的過程性評價機制,采取恰當的方式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完成情況,將整本書閱讀真正落到實處。

2.過程記錄

在整本書閱讀進行過程中,教師也要隨時準備好應對學生的問題,主動檢查學生的閱讀進程。這一階段有兩個方面是需要注意的:第一,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進度有所了解,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給出解決方案。第二,為了了解學生是否將閱讀任務落實到每一天的學習中,可以要求個別學生對當天應完成的閱讀任務進行復述,從而達到監督學生完成閱讀任務的目的。同時,在這一階段,教師也要多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名著閱讀任務。

3.閱讀成果總結及匯報

在成果總結及匯報這一階段,采取的仍然是過程性評價的標準,若選取的閱讀書目是《昆蟲記》,那么對學生的評價可以以這兩方面為參照對象:第一,閱讀《昆蟲記》期間的閱讀任務單完成質量。第二,召開一次讀書報告會,由學生依次發言,講述自己閱讀《昆蟲記》的收獲和體驗,給予學生正面反饋,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從而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信心和動力。此外,一本書閱讀的結束并非是終點,而是要通過該書的閱讀來帶動更多的整本書閱讀。最后,由教師對《昆蟲記》整本書做出總體性的概括和評價,再介紹給學生一些類似的名著和書目,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初中語文名著整本書閱讀活動實施

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例,首先進行閱讀引導活動,教師向學生簡要介紹該書,然后制定閱讀計劃,鑒于該書語言簡潔,情節緊湊,因此,將閱讀任務安排在7天內完成,每天至少閱讀3章內容,教師隨時抽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和閱讀進度,在閱讀過程中完成摘錄筆記,教師不規定閱讀任務單的格式,由學生自行設計,在成果匯報階段將選取優秀作品進行展示??紤]到農村地區教學資源偏少,不一定每個學生都能擁有充分的書籍以供閱讀,教師更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幫助學生完成閱讀教學活動,在設計整本書閱讀活動前,便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可以采取復印、購買舊書等方式擴大班級擁有書籍的數量,也可采取劃分小組的方式來減少書籍不足導致的問題。

過程評價階段選取學生進行閱讀情況的抽查,根據閱讀進度提出相關問題,以檢查學生的完成狀況。成果總結及匯報階段,召開讀書報告會,針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一書的特點??梢詫⒃摶顒臃譃槿齻€專題,前兩個專題分別為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史形象分析,主要從書籍的內容出發,最后一個專題可以側重于該書中書信或日記及其對情節的推動作用,還可由學生自行發揮,如將自己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來,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書信或日記這一形式在寫作中發揮的作用。

關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整本書閱讀活動便告一段落,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再將類似的《平凡的世界》和《名人傳》等書推薦給學生,主人公們頑強不屈的精神定能感染學生,幫助學生用更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挑戰。

四、結束語

總體而言,針對以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將整本書閱讀作為一種先進理念引入初中語文課堂,是一個良好的改進手段。但若要真正發揮作用,則需要教師學生共同努力,創造條件,將該閱讀教學方法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以達到轉變閱讀教學思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目的,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名著。

參考文獻:

[1]王婧.基于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行動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S2):65.

[2]李春梅.基于整本書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研究[J].華夏教師,2019,(34):32.

[3]趙桂珠.新形勢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創新探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9,(10):4.

[4]趙亞平.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現狀及改進策略[J].貴州教育,2019,(08):27.

猜你喜歡
名著閱讀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如何讓學生愛上大部頭名著閱讀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活動化教學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