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妻”制度下的女性悲劇

2020-02-28 11:53王婧萱
長安學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制度

王婧萱

摘要: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壇出現了許多表現“典妻”現象的作品,其中以柔石《為奴隸的母親》影響最大。柔石通過對浙東地區典妻習俗的生動描寫,刻畫了一個忍辱負重的中國普通婦女的形象,呈現了社會底層婦女的悲慘命運。本文主要以柔石《為奴隸的母親》為例,從春寶娘作為人妻、作為人母以及作為奴隸三個層面來探討典妻制度下的女性悲劇。

關鍵詞:“典妻”制度:春寶娘:女性悲劇

文章編號:978-7-80736-771-0(2020)01-047-03

“典妻”制度主要流行于我國的南方地區,尤其是江浙一帶。所謂“典妻”,就是將自己的妻子租或典給他人。一般都是窮人出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將自己的妻子典出或租出來取得一定的收入以維持生存,而承典者大多家境殷實但無子嗣,想通過典來的妻延續家族的血脈?!暗淦蕖边@一現象是特定歷史環境和條件下的產物,它的出現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從道德層面來看,這對女性是極度殘忍的,是對女性人格以及尊嚴的侮辱與踐踏。也正是因此,典妻現象受到了很多作家的關注,成為一部分作家表現底層人民尤其是底層女性非人生活以及悲劇命運的重要題材。柔石創作于1930年的短篇《為奴隸的母親》也選擇了典妻這一題材,可以看出作品對封建社會殘酷的階級壓迫、經濟剝削以及精神奴役進行了強烈的控訴。但本文更加關注的是在典妻制度下,春寶娘作為一個女性所經歷的痛苦和不幸。

一、作為人妻的悲劇命運

春寶娘是個有丈夫的女人,她盡到了一個妻子該盡的責任和義務,但是卻無法享有妻子的權利,甚至遭到丈夫的拋棄。這是她的悲劇之一。春寶娘是皮販的妻,皮販最初是勤勞的,他努力想過上好的生活,但境況卻越來越差,最后淪落到抽煙、喝酒、賭博的地步,變成了一個非常暴躁且兇狠的人。他在走投無路之際想到了自己的妻,想把春寶娘典出去,從這個女人身上撈一筆錢。他沒有絲毫的愧疚,他在乎的只是以春寶娘為交易換取的一百塊錢。春寶娘后來雖然去了秀才家,也逃不掉她的丈夫,他在花光了所有錢之后,又以春寶生病為由向春寶娘要錢。夫妻之情在皮販這里一文不值,春寶娘儼然已經成為皮販賺錢的工具。春寶娘后來又做了老秀才三年的妻。起初,老秀才對她是不錯的,尤其是在秋寶出生以后,更是偷偷給了她一只青玉戒指,這種生活也讓她產生了希望春寶的爸爸快點死掉并且將春寶接過來一起生活的想法。但是,老秀才對她的好有著很強的目的性。因為他要讓春寶娘為他生孩子、延續家族的血脈。她在這里無需忍受饑餓與寒冷,但是精神上的壓迫讓她備受折磨。她在這里過的仍是非人的生活。秀才的大妻,一個嘴巴不饒人、氣勢凌然的女人對春寶娘的排擠,讓她連家里的一個女傭都比不上。后來老秀才也不理解她,說出了一些讓她傷心的話,她終于還是離開了。所以,春寶娘在老秀才家也并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的妻子,她仍是被欺侮被損害的對象。她在秀才家只是充當了傳宗接代和生育的工具。

典妻制度是以夫權為中心的封建社會的產物,它一方面反映出在封建意識形態和宗法制度下,人們對于傳宗接代和延續家族血脈的重視,另一面反映了女性作為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中國傳統的禮教一直強調女性作為妻子的忠貞與貞潔,強調女性從一而終的道德觀念。因此,我們能夠理解祥林嫂以撞破額頭的舉動來反抗她的第二次嫁人,也能理解她想要通過捐門檻的方式完成自我的贖罪。典妻制度的存在看似與這一觀念相違背,實則不然。從一而終是對女性嫁做人婦的要求,強調女子對丈夫的絕對忠誠。因為女子沒有工作,沒有經濟權,所以大多是被丈夫養活的。在丈夫這里,妻子就變成了一種類似私有財產的存在。因此,在家庭發生變故或者有其他需要的時候,妻子就可以像其他物品一樣被賣掉或者典當出去以填補家用。這個時候,女人按照丈夫的意愿被典出去,就是對丈夫最大的忠誠。但這種忠誠對妻子自身卻是一種巨大的傷害,是對女性妻子身份的剝奪和人格的侮辱。

魯迅先生曾說過,“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兒性;無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兒性的混合?!边@也說明了妻子在家庭生活中常常要犧牲自己,面對嚴厲的丈夫,她們不得不用一種妻性,即隱忍、順從的態度去委曲求全,為自己在這個家庭中爭得一絲活下去的空間,有時甚至是放棄自己妻子的身份。在《燈下漫筆》里,魯迅寫到,在西周時期,人被分成王、公、大夫、士、皂、輿、隸、僚、仆、臺十等,其中“臺”級別最低,沒有人臣服?!啊_沒有臣,不是太苦了么?無須擔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長大,生而為‘臺,便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驅使了?!濒斞敢环矫鎸懗隽藝藘刃纳钐幍呐?,一方面對深受壓迫的卑微女性給予了極大的同情。即便是一個奴隸,都還有一個比他更低下的妻可以指使。

二、作為人母的悲劇命運

母親是一個女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角色。春寶娘一次次成為母親,卻一次又一次被剝奪了做母親的權利。這是她的悲劇之二。在被典出的前一年,春寶娘曾生下過一個女孩。但她還沒來得及將孩子的臍帶剪掉,更沒有好好地看孩子一眼,她那殘忍的丈夫就將女嬰投入沸水之中給活活燙死了。這件事發生在一年前,但是當春寶娘再次想起她的女兒,她仍極為痛心。對一個母親來說,她愛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但從傳統的宗族觀念來看,只有生兒子才能延續家族的血脈,而女兒是沒有用處的。尤其對那些生存艱難的家庭來說,女兒是一種拖累。正如張愛玲在《琉璃瓦》中所說“女兒是家累,是賠錢貨”,所以女兒可以不要,可以賣給別人家做童養媳,甚至可以死。無論是對這個無辜的孩子還是對她的母親來說,這都太殘忍了。一個母親將孩子生下,又親眼見證了她的死亡,這莫過于人間最悲慘的事情。命運對春寶娘就是如此殘忍。

春寶娘的悲劇不止于此。她既是春寶的娘又是秋寶的娘,可她卻無法同時擁有兩個孩子。在春寶長到五歲的時候,春寶娘被典給別人,這就注定了骨肉分離的悲劇。春寶娘沒有不舍丈夫,她不舍的是兒子春寶。到了秀才家,她生下了秋寶,但心里卻依然想著她的春寶。秀才夸女人“秋寶”這個名字起得好,而女人卻說“我不過因春寶想到罷了”,她一直在惦念她的春寶??墒钱斔氐郊依飼r,她朝思暮想的春寶早已忘記了她。她與她的秋寶剛剛經歷了一場痛徹心扉的離別,她忍著內心巨大的傷痛,趕回以前的家,想從她的春寶身上得到一點安慰,可是沒有。她想念她那肥白可愛又活潑的秋寶,可是過不了多久,秋寶也會忘記她,就像春寶一樣。凌宇說,《為奴隸的母親》的“深刻之處在于它不僅僅著力于春寶娘物質上的貧困帶給她的磨難,而是更著力于刻畫她身為奴隸,人身被買賣,母愛不能兩全的心靈的痛苦?!边@是春寶娘最大的悲?。核莾蓚€孩子的母親,但她的兩個孩子都遠離她,一個是心理距離上的遠離,一個是現實距離上的遠離,漸漸也會變成心理上的疏遠。春寶娘只能在這樣的痛苦中熬過一個又一個“沉靜而寒冷的死一般的長夜”。

母愛是偉大的,這一點無需質疑。母親總是以她特有的溫厚、隱忍和愛去成全她的子女,她們愿意為了自己的兒女奉獻一切乃至生命。對于一些婚姻不幸或者是承受過喪夫之痛的女人來說,她們在子女身上寄托了更為深沉的愛,并常常成為她們活下去的依托和精神的支柱。但是這種愛有時候也會變成一種壓力,也是造成女性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唐弢說:“中國婦女在孔孟之道熏陶下養成一個全民族性的特點,在丈夫身上得不到的東西,希望從兒子身上得到它,丈夫死了,只要有兒子,那就守著,以母性補妻性之不足,結果往往失望,甚至成為悲劇?!边@個問題不僅僅存在于二十世紀的三四十年代,直至今天,依然如此。魯迅筆下的單四嫂子、祥林嫂也都經歷了這樣的悲?。喝龤q的兒子是單四嫂子生活下去的希望。阿毛被狼叼去吃掉了,給了祥林嫂致命的一擊。春寶娘也是如此,支撐著春寶娘在老秀才家里待下去的動力是兒子秋寶,兒子春寶則是春寶娘回到那個破敗不堪的家庭中的唯一原因。但她回到家中,才發現春寶已經不是她記憶中的春寶了,而且春寶早已不記得她了。春寶娘只能是在漫漫長夜里咀嚼自己的悲慘人生。很多時候女性都深知自己的悲劇命運,但又無力反抗,因此將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兒子身上?;蛘吒鼫蚀_的說,孩子成為她們能夠繼續活下去的唯一動力。但是這唯一的動力有時候也會被無情的剝奪,給女性帶來更大的痛苦。

三、作為奴隸的悲劇命運

從小說中可以看出,春寶娘一直都是作為一個奴隸或者說是一種物品存在的,而不是一個人。這是春寶娘的悲劇之三。春寶娘可以作為一種物品被典出,這說明她是具有價值的。首先,從秀才一方說,她具有使用價值,她是生育的工具,可以滿足秀才傳宗接代的需求。其次,從皮販一方說,她是可以賺錢的工具,可以使其獲得一筆經濟收入。春寶娘典出的價錢是一百元。葉圣陶《這也是一個人》中的伊,在丈夫死了以后,也被公婆以二十千錢賣掉了?!耙恋母赣H,公公,婆婆,都以為這個辦法是應當的,他們心里有個成例:田不種了,便賣耕牛。伊是一條?!粯拥夭辉撚凶约旱闹饕姟缃裼貌恢?,便該賣掉。把伊的身價充伊丈夫的殮費,便是伊最后的義務?!边@段話更是直接道出了女性作為奴隸而存在的悲劇命運。作為一種物品,女性不可以自主選擇,她們只能按照丈夫或者公婆的意愿去生活。雖然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也付出了巨大的勞動,但是由于沒有經濟來源,只能依靠丈夫養活,所以她們的付出常常被否認和忽視,女人因此成為男人的物質性資產。

“她的悲劇,是其對自身命運的習以為常,欲有所動,又無處表述?!痹谥袊鴤鹘y男權社會中,男性話語的主導地位是普遍而深人人心的,是被整個社會群體所認可的。即便是春寶娘這種深受其害的女性,也對這一傳統觀念深信不疑。春寶娘對于自己即將要被賣出的這一事實沒有做出任何的反抗,只是自認倒霉。所有的女性,從一出生起,就將命運交由了自己的父親,等到長大成人,她的命運就到了其丈夫的手中,如果有一天丈夫不幸死掉了,女人還要將自己的命運交給自己的兒子。她們并非意識不到自己的悲哀處境,而是主動選擇放棄任何的反抗,因為她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掙脫男權社會的禁錮,大多數時候只能選擇眼淚或者沉默,只能以極為隱忍的方式確立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魯迅在《娜拉走后怎樣》中寫到,“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边@深刻的道出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女性由于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是不可能擺脫命運的枷鎖,獲得自由和幸福的。

結語

中國現代文學自“五四”發生以來,許多作家都以表現底層人們的不幸生活作為自己的創作題材。柔石,作為左聯的青年作家,自然將廣大貧苦人民作為自己的創作對象?!稙榕`的母親》就是借典妻習俗來寫底層女性的悲慘生活。凌宇在《中國文學史》中寫到《為奴隸的母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次正面地從‘典妻這一特殊角度,解釋了封建宗法制度下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非人生活”。小說所塑造的春寶娘的形象是中國廣大備受壓迫、喪失了做人尊嚴的人妻、人母以及女奴的集合。身為妻子,她得不到丈夫應有的關愛,喪失妻子的權利和尊嚴。身為人母,卻不能陪伴自己孩子的成長,要承受生離死別的痛苦。作為女奴,她是廉價的商品,無法享有完整的人格。她的不幸是中國千千萬萬女性的不幸。她們沒有自己的名字,她們是春寶娘,秋寶娘,是祥林嫂,是單四嫂子,是無數個說不出名字的貧苦的忍辱負重的底層女性。

猜你喜歡
制度
我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完善
夏朝
第1課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制度的籠子》
某些單位的制度
《制度的籠子》
制度“上墻”更要“上心”
論制度安排的后發優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