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續傳燈錄》中布袋和尚的文學形象

2020-02-28 11:53倪麗婷
長安學刊 2020年1期

倪麗婷

摘要:布袋和尚,名契此,是唐末五代出現在浙江奉化的重要佛教人物,從佛教經典的記載中可以了解到在民間出現的布袋和尚被認作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布袋和尚因他常常攜帶一個布袋而得名,在許多古籍資料中記載了“布袋”的神通廣大。歷史上記載布袋和尚的文獻資料非常之多,本文通過對其他文獻資料中布袋和尚的梳理,以佛教文獻《續傳燈錄》為主,突出對布袋和尚進行文學形象的分析。

關鍵詞:《續傳燈錄》;布袋和尚;文學形象

文章編號:978-7-80736-771-0(2020)01-058-03

一、《續傳燈錄》的作者簡介及編撰背景

(一)《續傳燈錄》作者及內容簡介

《續傳燈錄》共有三十六卷,目錄三卷,作者是明代僧人居頂。居頂,出生年不詳,圓寂于公元1404年,字圓極或元極,浙江黃巖人,曾任職僧錄司講經,有《居頂文集》等傳世。本書編撰于明洪武年間,即公元1368-1398年間,意在承續北宋《景德傳燈錄》,故名《續傳燈錄》。

有關布袋和尚的內容分布在《續傳燈錄》的卷七、卷十三、卷十六、卷十七、卷十九、卷二十二、卷二十五、卷二十七等。其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卷都有關于布袋和尚或布袋的內容,故本文選擇《續傳燈錄》作為本篇的研究文本。

(二)《續傳燈錄》編撰背景

唐末五代,隨著文化逐步向南轉移,佛教也受到南方各國君王們的保護和支持,繼續廣泛而又穩定地傳播。禪宗五家中除臨濟宗創立于北方,其余四家都創立于南方,而臨濟宗的后繼者,不久也渡江南下,這也標志著中國佛教的中心在向南遷徙。

在此之前的燈錄編排體例,多在六祖惠能下分出南岳、青原二系,有的燈錄還在二系下再分五宗二派。居頂認為五家宗派互相激揚,其源同出六祖,所以《續傳燈錄》不分二系五宗,而統一標注“大鑒下”第幾世,這也是《續傳燈錄》在編排上別出心裁的地方。該書內容上接《景德傳燈錄》,從大鑒下第十世寫至二十世(宋元兩代),目錄中共標人名3110.正文中收載行狀、語錄者1203人。其材料多從《五燈會元》、《佛祖慧命》、《禪林僧寶傳》、《禪門宗派圖》等書中摘錄,被收入日本《大正藏》。

二、“布袋和尚”的簡介及其他文獻中的形象

(一)布袋和尚的生平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強盛的王朝,但在中唐的“安史之亂”之后,由盛轉衰,直到晚唐僖宗年間政治腐敗,爆發農民起義,中國的南北及中原地區的社會都混亂之至。在這社會動亂的時代布袋和尚以一個笑對人生、為社會無私奉獻的形象出現。布袋和尚出現在明州奉化,明州屬于當時的十國之中的吳越,吳越地區的錢镠王就曾采納布袋和尚的多次關于治邦的提議。此后的七十余年間,浙江一帶很少發生大規模的戰亂。吳越王統治的時期,重視農桑,興修水利,社會安定,佛教在江浙一帶的發展也很興旺。

布袋和尚,名契此,自號長汀子?!蹲诮淘~典》中記載“布袋和尚,五代后梁僧人”。明州奉化人,布袋和尚最早可見于《宋高僧傳》卷二十一中的《唐明州奉化縣契此傳》,部分如下:

釋契此者,不詳氏族,或云四明人也。形裁服腰,蹙頞皤腹,言語無恒,寢臥隨處。常以杖荷布囊入鄽肆,見物則乞。至于醯醬魚菹,才接入口,分少許入囊,為長汀子布袋師也。曾于雪中臥,而身上無雪,人以為奇之。

文中沒有記載布袋和尚的來歷等信息,但可知其外表形象。他形體肥胖且腹大,言語無常,居無定處,常常用一杖扛一個布袋出入,向人們乞討吃食和其他物品,也不介意魚肉葷腥,每次吃的時候都將食物的一小部分放在布袋里面,自號長汀子,被人們稱為“布袋師”。

在其他的一些傳記的記載中,還有記錄布袋和尚在下雨天穿草鞋,在驕陽天穿木屐,如同天氣預報一般,沒有一次不應驗的:布袋和尚曾去福建一地化木材有一布袋,從岳林寺井中取出時,取之不竭,故而歷經一場大火災的岳林寺,又重新得以新建,當地的僧眾和百姓都認為布袋和尚有神力。在其圓寂時,留下偈子“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倍蟊徽J作是彌勒菩薩的化身。

雖然有關布袋和尚的形象在后世被神化,但他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位人物。在《明州岳林寺寺志》卷三《布袋和尚》中有記載稱“后有他州見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間多圖畫其像焉?!痹诖酥?,彌勒菩薩的新形象,大肚彌勒的造像得到了僧人和百姓的認可,后來流行到全國,很多佛教的寺院中都將大肚彌勒供奉在天王殿的正中位置,供人頂禮膜拜。到了北宋時,布袋和尚的聲名更加顯赫,故在“元符二年(1089)賜號定應大師;三年祥光現于葬所,得錫杖凈瓶,邑人建閣藏之。崇寧三年(1104),賜閣名崇寧?!?/p>

(二)有關布袋和尚的傳記

有關布袋和尚的記載,歷史上有很多,最早是北宋時期釋贊寧法師的《宋高僧傳》,契此傳在卷二十一,全文共260余字,用簡潔的預言記載,沒有過分夸張其神通之處。北宋釋道原法師在江浙民間搜集到更多的資料,寫成《景德傳燈錄》,有關布袋和尚的內容和語錄在卷二十七,全文共650余字。道遠法師和贊寧法師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在江浙一帶搜集資料的,因他們著作面世相差不到八年。

之后是宋代普濟編撰的《五燈會元》,卷二有布袋和尚的相關記載,全文790余字,相較于《景德傳燈錄》,增加了幾首偈子。

南宋志磐編撰的《佛祖統紀》,卷四十二載有布袋和尚契此的傳記,全文共500余字,較之前的傳記,增加了一些故事,可見布袋和尚的影響范圍更廣了。

元代念常編撰《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七載有布袋和尚契此的傳記,內容與《景德傳燈錄》相同。

元代天臺山國清寺住持曇噩編撰《明州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簡稱《布袋和尚傳》,此篇篇幅較長,較之前增加了不少契此的事跡傳說和語錄。傳記前有幾個題序,傳記之后附載明末廣如法師撰寫的《布袋和尚后序》,篇幅超過前者,又增加少許契此的事跡和語錄,并且對傅大士的傳說也有所提及。后面還附有《重刻彌勒傳略記》等,現存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明州岳林寺刻本。

清康熙十年(1671年)“廣州南海寶象林”弘贊編撰的《兜率龜鏡集》中也有部分載有與布袋和尚相關的內容。

清雍正時《浙江通志》的《布袋和尚傳》。

1923年天臺山比丘興慈據曇噩的《布袋和尚傳》和明末廣如法師的《布袋和尚后序》中所載布袋和尚的事跡、語錄公案,并且參考了《五燈會元》《神僧傳》《指月錄》等重新分段編寫了《明州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

此外,《岳林寺志》《奉化市志》以及奉化長汀村的《奉化長汀張氏宗譜》中也都有記載有關布袋和尚的事跡及語錄。

三、布袋和尚在《續傳燈錄》中的文學形象

(一)《續傳燈錄》“布袋和尚”的形象特征

1.“來去無蹤”。在布袋和尚的傳記中,《續傳燈錄》主以布袋和尚的語錄事跡和詩偈描寫為主要的編撰方式。在《續傳燈錄》卷十三中記載稱“大眾須知:悟了遇人者,向十字街頭與人相逢,卻在千峰頂上握手:向千峰頂上相逢,卻在十字街頭握手。所以山僧嘗有頌云:他人住處我不住,他人行處我不行。不是與人難共聚,大都緇素要分明?!边@一段的主要內容是講布袋和尚與他人在一處相逢時,卻在另一處握手,或者說是打招呼。這首偈子的含義是很多人居住的地方我選擇不在那里附近居住,有很多人聚集的地方我盡量不過去,不是和百姓們很難相處,而是僧侶和世俗之人要有所分明。結合這一段再回顧記載布袋和尚的所有傳記中,都沒有記載布袋和尚的出生年和他具體在哪一年的事跡,語錄,最多記載的是關于他的故事。事跡是真真切切發生,并且沒有用夸張的語句來陳述的事實,而故事是增加了作者本人的想象力再結合發生的事件所敘述的并非完全真實的故事?!独m傳燈錄》的這一段話可以看出布袋和尚認為僧俗之間應該要有所分明,所以較少與世俗之人接觸,導致人們對他并非真正了解,這也就可以理解贊寧法師和道遠法師去奉化民間搜集有關布袋和尚的資料很少,有一大部分還是民間流傳的故事,故他們寫的《宋高僧傳》和《景德傳燈錄》中關于布袋和尚契此的內容較短小。布袋和尚在奉化民間的影響力很大乃至對中國佛教的影響力都很大,但是他的真實資料卻是少之又少,真的是極其神秘的一位人物。

2.“化導眾生”。在《續傳燈錄》卷二十五中有記載稱“是故,真凈偈曰:事事無礙,如意自在。于把豬頭,口誦凈戒。走出淫坊,未還酒債。十字街頭,解開布袋?!?。這一段話,初看時著實讓我摸不著頭腦,僧人怎么可以食豬肉,僧人怎么可以飲酒呢,這偈子中處處都是違反佛教戒律的做法。但是結合禪宗史上的禪師們指導學生們時的做法,似乎就可以理解此段話。禪宗的興起,對戒律的“輕視”,其他宗派的法師都不能理解,其實禪宗的法師們并不是不遵守戒律,而是在特定的緊急情況下,違反戒律是較輕的后果。

例如在明朝末年,張獻忠濫殺無辜。每攻下一座城市就會屠城。一次,他的部下李定國攻下一座縣城,又要按慣例屠城。這時城里的破山禪師挺身而出,懇求他不要再屠城。李定國令人擺上羊肉、豬肉等葷食,對破山禪師說:“你出家人只要吃了這些東西,我就封刀留人?!睕]想到破山毫不猶豫,拿起肉就吃,還邊吃邊說:“老僧為萬千生靈,何惜如來一戒!”李定國也是盜亦有道,信守承諾,封刀留人。破山和尚為拯救百姓而違反了佛家的戒律,卻以一顆慈悲心從根本的層面上發揚了佛家的精神。在萬千百姓生命面前,違反一條戒律顯得微不足道。布袋和尚亦是如此,他看到民間的百姓生活混亂,看不到一絲希望,他遍返回民間,不顧自己違反戒律后的污穢,和百姓同經歷,為了化導眾生。最后“十字街頭,解開布袋”是指布袋和尚在化導眾生后,從布袋返回原本的住處。雖然這一段帶有一些夸張的手法,但布袋和尚發揚的普濟眾生的慈悲心還是依然珍貴。

(二)《續傳燈錄》“布袋”的形象特征

布袋和尚的法號是契此,出現在奉化長汀村時自稱為長汀子,因其天天用杖扛著一布袋,故人們稱他為“布袋和尚”?!安即痹谟嘘P布袋和尚的傳記中的出現頻率也是很高的,在《續傳燈錄》中有關布袋和尚的記載卷集中,幾乎都提到了“布袋”,以下選取其中幾卷具有代表性的記載來淺析“布袋”的特征。

1.包容。在《續傳燈錄》卷十七中有記載“問布袋頭開時如何。師日,一任填溝塞壑?!庇腥藛柌即蜕?,布袋開的時候會怎么樣,布袋和尚說可以隨意填溝渠,塞丘壑。這說明布袋和尚的布袋可以放任何物件,不論大小,不論好壞。類似的,在《景德傳燈錄》中也有記載“布袋里般般著得,短長在我:寶公杖頭剪刀,節奏由誰!”前半句是說布袋和尚,他的那個布袋里,不論什么物,統統都可以放進去,這都由著布袋和尚。無論是存放一萬六千由旬的廣大身,還是如螻蟻般細小的極小身,所以是“般般著得”。這句話在天童禪師的疏文中也提到過,他認為這個布袋指的如來藏心,如來藏能荷負有情的五陰身心,也能荷負山河大地。從此段話可知,布袋和尚的布袋是包容的。

2.自在?!独m傳燈錄》卷十三中偈子后面的一句話“山僧此者臨行解開布袋頭,一時撒在諸人面前了也?!焙途矶宓哪鞘踪首印笆率聼o礙,如意自在。于把豬頭,口誦凈戒。走出淫坊,未還酒債。十字街頭,解開布袋?!钡谝痪湓捠遣即蜕姓J為僧人和俗人要有分明,故而他在眾人面前時會臨時解開布袋。然后就消失在眾人面前了。第二首偈子也是類似的意思,布袋和尚在滑到眾生后,就在十字街頭打開布袋,消失在眾人面前。布袋和尚在這些傳記中大都是這樣一個來去自如,來去無蹤的形象,給人留下一種自由自在的印象。

3.歡喜?!独m傳燈錄》卷二十七在記載臺州護國此庵景元禪師時有一段關于布袋和尚的對話:“后辭圓悟,圓悟問:向去有人問爾作么生?師撫傍僧背,日:和尚問爾,何不祗對!圓悟大笑。嘗語人云:我有些子禪,被元兄一布袋盛將去也!叢林因號元布袋?!边@一段中,禪師問圓悟法師,和尚問你,你怎么不回答。圓悟說我的那些個禪都被布袋和尚裝布袋里帶走了。簡短的對話,但能看到布袋和尚給他們帶去的歡樂。

四、總結

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的應化身,他將彌勒凈土帶到人間,將快樂、歡喜、自在、包容帶到人間。布袋和尚的慈心、忍辱心、自在心、歡喜心、包容心的特征以及他寬厚仁慈,樂于他人的精神,與建設和諧社會的很多方面是一致的。

彌勒菩薩曾發愿“眾生不得度,我不取佛果”,布袋和尚用他的菩薩心在人間實踐者菩薩愿行。本文就對《續傳燈錄》和布袋和尚的資料梳理,分析布袋和尚在《續傳燈錄》中的文學形象,這有助于布袋和尚最終形象確定的研究以及有關彌勒形象中國化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