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編教材閱讀教學板塊設計新構想

2020-04-10 11:01傅登順
語文建設·下半月 2020年1期
關鍵詞:詞語文本內容

傅登順

從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小學語文教學全面使用統編教材。統編教材在內容、體系上等都作了較大的改動,那么原有教材教學業已形成的比較固定的教學板塊設計將作怎樣的跟進改動,是用好統編教材面臨的首要問題。為此,我們可從預習設計與導人、語言經驗的積累、整體把握與概括、閱讀理解與轉換、練習鞏固與提升、總結拓展與延伸等方面作重組與構建。

一、預習設計與導入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準備環節,導入是引入環節。二者之間相互依賴、密不可分。然而教學中預習管預習、導入管導人是經常發生的事。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明確提出先預習再學課文。既然有預習,導人就要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上,就不能把課文當作陌生文本來導入。

1.預習單的設計

預習單能保證學生課前預習的指向性、針對性和目標性,克服預習的隨意性和淺表性。為此,預習單的形式和內容就顯得非常重要。筆者設計的預習單分三個欄目:通過預習,我知道了;我學不懂和疑惑的;通過學習,我有很多收獲。前兩項學生預習時填寫,第三項學完課文后填寫。這樣設計的目的,一是通過“我知道了”培養學生預習的自覺性;二是通過“不懂和疑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三是通過“我有很多收獲”增強對照性,從而提升獲得感、自豪感??傊?,有了預習單,不僅過程可見,思維可視,而且提升了預習的效度和信度。

2.預習內容安排

預習內容主要包括課文預習、查找資料和相關閱讀。但不是絕對的,要依據教材因單元因課文而異。如《祖父的園子》,除了課文預習外,教師還可布置學生查找作者蕭紅的經歷、作品和成就,閱讀蕭紅描寫自己童年的相關作品,為理解課文作充分準備。再如《珍珠鳥》的預習,依次找出課文中小珍珠鳥活動的位置及其動作,并為小珍珠鳥對“我”的信任度打上星級。提問:小珍珠鳥對“我”越來越信任,老珍珠鳥對“我”就不信任嗎?從課文中找出依據來說明。從教學目標和課文特點出發,預習內容應有所側重。

3.預習結果運用

預習的主體是學生,對預習結果的運用是對學生預習的最大尊重,也是促進學生持續預習和養成習慣的動力。預習主要發揮的功能是實現對將要學習內容的無縫對接。一是做好預習情況的分析與統計,從而研判學生的現有發展區。二是從預習結果暴露出的問題,確認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包括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等。三是從預習基礎與教學內容確定目標?!澳サ恫徽`砍柴工”,在教學新內容之前教師要不惜時間鼓勵學生先預習,通過預習和預習交流,解決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從而優化教學內容與過程。

4.依據預習導入

教學導入的主要目的是建構閱讀話題。所謂閱讀話題,就是教師為引導學生通過對話解讀文本的交流話題。具體到一個文本,構建話題的視角和途徑是多元的,其目的在于統領整個閱讀活動,激活學生閱讀的動機,喚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如《牛和鵝》一文的教學重點是認識批注,嘗試批注。其導人就可以是:同學們已經預習了《牛和鵝》一文,該文的學習重點是聯系課文內容來認識批注,并嘗試批注的方法閱讀,我們先看看哪些內容同學們已經會了,不會的我們一起來學。然而當前很多教學中,學生明明已經預習過課文了,教師還是將其當作陌生文本來導入,別扭又尷尬。如通過謎語猜課題的,介紹新朋友,帶著學生去“旅游”,等等。其實學生對將要學習的課文和內容早心知肚明,這樣的導入是無效的。預習應是語文教學的規定動作,不是可有可無的。預習不僅是利用學生已有基礎展開的自主學習,更是通過學習實現重點與難點的突破。因此,課堂上一定要留足預習交流的時間,在交流中解決個體難題,并形成共識,聚焦學習重點。

二、語言經驗的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如詞語積累,要注重積累與運用相結合,即語言經驗的積累。記憶、背誦好詞好句固然重要,然而語文積累不僅是記憶、背誦,所謂語言經驗,除了詞語、句子的積累外,還包括運用語言的經驗,如詞語怎樣用,詞與詞怎么搭配,詞與句子怎么連接,句與句怎么組合,等等。這也是統編教材使用中需要強化的內容。

1.重在詞匯的積累

語言積累的重點是詞匯的積累,詞是構建語言的最小單位。它好比建造高樓大廈的建筑材料,只有建筑材料豐厚,才能建造起美觀大方的高樓大廈。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一個人詞匯的積累程度決定他的思維能力。一個詞匯貧乏的人,是不可能有深刻思維和細膩情感的。

2.重視在語境中積累

語言經驗的積累離不開語境這個依托,語境是語言經驗生存的土壤。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在詞語聽寫中正確無誤,但到作業或寫作中不是寫錯就是誤用,為何?主要原因是學生為了應對聽寫而采用了機械的記憶。為此,對學生掌握詞語的預習檢查,首先是要連帶句子的生字新詞檢查,接著才是詞語的集中檢查,最后回到不同的語句中再次檢查,做到從語境中來又回到語境中去。

對于詞語聽寫,一般的做法是教師讀詞語學生寫詞語,如果采用教師說詞語學生寫近義詞或反義詞,教師說意思學生寫詞語,教師說一段話學生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或出示句子讓學生填寫詞語等方法,詞語聽寫就不會脫離語言運用。

3.在運用比較中積累

經驗來自運用,要在運用比較中積累語言經驗。

在與課文語言的比較中找落差的積累。同樣的意思,假如讓我來寫會怎樣表達,與課文語言有什么不同,課文語言比我高明在哪里?通過這樣的閱讀思考與比較,學生的閱讀質量會越來越高,語言表達水平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在文本異同的比較中主動積累。一是相同內容的不同文本間的比較,如《松鼠》與《跑進家來的松鼠》;二是同類文體不同文本風格間的比較,如《太陽》與《松鼠》同是說明文,《太陽》科學、嚴謹,《松鼠》活潑、有趣;三是在表達評改比較中積累,如外貌素描、征婚啟事、尋人啟事中都涉及人物外貌的描寫,但側重點不同,表達也就有變化。

語言經驗的積累雖然離不開機械記憶,但這僅僅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為語言經驗積累服務。

三、整體把握與概括

林崇德曾說,概括是智力能力的首要特點。中小學生概括能力的發展,應看成其智力與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標。概括能力,不僅是能力的起點,也是能力的終點,是學生高階思維的體現,是重要的閱讀創新能力。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雖然被普遍重視,但沒有得到真正落實。小學統編教材在語文要素中先后十六次提到復述和概括能力,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1.厘清文章思路

文章表達離不開順序,要么是事情發展的順序,要么是時間推進的順序,要么是空間順序,此外還有思維順序、邏輯推理的順序、意識流順序等,哪怕是采用倒敘、插敘表達方法的文章,結合文本內容也能理出一個頭緒來。為此,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的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厘清文章的順序。比如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一只窩囊的大老虎》一文篇幅很長,但只要厘清課文是按照“期盼表演一排練節目一演出炸鍋一尋找根源”的順序敘述的,學生對課文內容就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2.抓住關鍵詞句

文章的重點內容和表達意圖往往隱藏在文中的關鍵語句中,善于抓住關鍵語句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和品讀文本是統編教材使用的重點。除了知道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和中心句的作用外,更要揣摩作者的表達意圖。如《太陽》的第一自然段寫了“后羿射日”的傳說,其目的是為了引出內容,并非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因此在概括中要剔除,只需概括“太陽離我們很遠”即可。再如《父愛之舟》五次寫到姑父的小舟,而每次都有“節省”這個詞,因此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時不能少了家庭貧寒這個前提。

3.提煉概括方法

方法是能力的前提,學生的概括能力要從策略人手,在方法運用中培養。依據課標,第一學段不要求概括主要內容,第二學段在方法指導下概括,第三學段對照標準在評價修正中完善。如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概括,從人物與事例關系概括,從事物的幾個方面概括,從景、事、情整合概括等。具體到不同的文本,要善于尋找切入點,如從題目擴展,抓總起總結句、過渡句、中心句,以及自然段意歸并法等??傊?,厘清文章線索是前提。如《父愛之舟》以父愛場景為主線,子(“我”)為副線,姑父的小舟為暗線。概括主要內容時要做到以主線為軸,整合副線與暗線內容。

4.做好評價引導

課程標準指出,“應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尤其應注意發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功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評價的引導作用。做好評價須掌握兩個標準:一是內容的提煉是否確切,切忌喧賓奪主;二是言語表達做到全面、簡潔和連貫。

概括能力是一種宏觀把握能力,語言品鑒能力偏向中觀與微觀,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宏觀的把控和微觀的深入。

四、閱讀理解與轉換

統編教材明確了單元語文要素,教師不用再為“教什么”而發愁,但同時又出現了一味為語文要素而教學的問題。如何使統編教材的使用既夯實語文基礎,又重點突破呢?

1.明確閱讀目標

閱讀教學要兼顧三層目標,即基礎目標、發展目標和創新目標。所謂基礎目標,指的是語文基礎知識目標,包括字、詞、句、段等,是學習任何一篇課文都必須達到的目標。如讀通讀順課文,掌握文中詞語,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發展目標,指的是單元教學目標,主要指單元語文要素、課后習題和略讀的學習提示等內容,是本單元教學必須達到的目標,確保語文要素由知識向能力轉換。如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紤]到“學習用批注方法的閱讀”有一定的難度,該單元安排了三篇精讀課文,《牛和鵝》主要是認識批注和嘗試用批注的方法閱讀,《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重點練習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陀螺》重點訓練在體會比較深的地方作批注,以期學生初步學會用批注的方法閱讀。創新目標,主要是指為了滿足學生學習需要鼓勵學生個性創新發展的目標。一是為了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鼓勵不受教材限制的個性化的批注方法閱讀;二是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超前發展。這種突出重點,兼顧兩頭的做法無疑能促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2.把握文章基調

把握文章基調是走入文本語境,與作者和編者有效對話的重要前提,是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的保證。文章基調包括內容、表達和情感。不同文體的基調是不同的,說明文強調內容的縝密性與表達的準確性,散文強調情感體驗的獨到性和表達的獨特性。同類文體也有熱情奔放、閑適寧靜、細膩柔情、豪放豁達等風格的多樣性。要從文本基調出發組織教學。如《火燒云》以火燒云顏色多、變化快為內容,以大量使用短語、畫面感強的語句為表達特點,反映作者觀察火燒云時激動喜悅之情?!渡倌觊c土》通過“我”與閏土一揚一抑的對比以及“我”的內心獨白,表達了“我”對現實的不滿,對農村生活的向往?!而B的天堂》通過“一靜一動”“一樹一鳥”內容上的分,達到讀后相得益彰的合。

3.用好常用方法

閱讀教學離不開好方法的運用,“與時俱進”在鼓勵教學運用新手段和新技術的同時,更要善于優化常用的閱讀方法,如批注、朗讀、提問、對比、品鑒,等等。

批注,既是一種閱讀形式,更是一種聚精會神的動腦又動手的閱讀方法。教學中既要不斷要求學生邊閱讀邊批注,還要組織閱讀批注的檢查、評比等系列活動。

朗讀,要避免搖頭晃腦、裝腔作勢地讀,要引導學生依據對話提示語、文本基調和語言風格進行契合語境的有效朗讀,使朗讀真正成為實現文本理解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提問,是引發學生思考和閱讀的主要手段,課堂提問要杜絕碎問,設法提出能引領全文或觸發學生深度閱讀與思考、具有思維含量的核心問題。如《父愛之舟》筆者設計的問題是: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說說文中寫了父愛的幾個場景;畫出描寫父愛場景中的令你感動的句子,作批注,并說說不同場景中父愛的具體表現是什么,如心疼、動心,不讓“我”委屈,無私奉獻,不被人嘲笑等。

對比,不僅是常用的表達方法,也應該是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學中的很多問題,往往通過對比就能迎刃而解。如《牛和鵝》一文中有牛與鵝的對比、牛眼與鵝眼的對比、“我”與鵝的對比、“我”與金奎叔的對比、“我”對牛和鵝前后態度的對比,教學中如果把這些對比挖掘出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五、練習鞏固與提升

練習有書面與非書面兩種,這里指的主要是書面練習。常見的書面練習有基礎練習、運用練習、變式練習和綜合練習?;A練習主要指語文基礎知識鞏固練習,在此不多展開。

1.運用練習

運用練習是指運用語文知識與技能解決語文本身和現實生活中與語文相關的問題,學以致用。一是舉一反三,豐富學習內容,如組詞、造句,閱讀理解、創建文本等。二是利用所學知識糾錯評改,如對現成文本或對自己的習作修正錯誤、改正不適、完善表達;對經典文本進行反思與評價,如“蕭紅的《紅燒云》與《祖父的園子》你更喜歡哪篇?為什么?你有什么建議”等。三是利用閱讀解決現實問題——這是學以致用的關鍵,如“你想去西藏旅游嗎?請利用《西藏簡介》和《一封來自西藏的信》的內容,說明你想去或不想去的理由。如果決定去,你要做哪些準備”。

2.變式練習

變式練習是指在其他教學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變換概念和規則的一種練習方式。這對于避免大量的重復練習,消除題海戰術,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有重要的意義。變式練習是本質不變形式變。一是語態的變式。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故事類文本都是對話形式的語體,又稱對白體,教學中完全可以借助這樣的資源進行變式訓練,把對白體改變成獨自體或辯白體。二是文體之間轉換的練習。如把古詩文改寫為記敘文,把記敘文改編為說明文。三是形態的改變,即把文本形式轉變為其他表現形式。如把《圓明園的毀滅》的第2自然段改編為一幅圓明園地形圖,把第3自然段圓明園的建筑改編成一幅精美的中國畫等。變式練習是對文本另一種形式的理解和運用,也是落實語用目標的有效途徑。

3.綜合練習

習作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與運用,也是教學的難點。一是從閱讀走向表達。盡管統編教材增加了一些更具有中國味的長文章,但多數通俗易懂,學生一讀就明白,因此教學中沒有必要在內容理解上花太多精力,而應該留足精力用于表達練習。如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語文教學要素是“學得和習得點面結合表達的知識和方法”,《狼牙山五壯士》是一群人的場面描寫,怎么寫?首次“痛擊敵人”的場面是逐個描寫每位戰士,寫出各自的特點;而到“頂峰殲敵”與“英勇跳崖”卻是突出班長一人的場面描寫。從群體到個體,既突出了團體,又凸顯了領隊,恰到好處。這樣的表達知識,要在閱讀理解基礎上提取,然后進行遷移練習,使習作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注重生活習作練習。生活習作重在反映生活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上文提到過的素描描寫、征婚啟事、尋人啟事對人物外貌描寫的側重點和表達方式有差異,這就是生活需要決定的。三是引進相關學科思維。如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三篇課文中的人物外貌描寫可以引入攝影思維,《少年閏土》第1自然段采用的是全景式的遠鏡頭思維與技巧,《好的故事》采用的是移動的長鏡頭取景思維,《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則采用的是分鏡頭的人物外貌描寫思維。

六、總結拓展與延伸

語文教學的拓展與延伸,是由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而學生的閱讀與習作又需要多讀多練決定的。拓展與延伸要以現有學情為起點,而不是有意識無行動的放任。

1.提煉學習收獲

課堂小結是提煉學習收獲最主要的環節。傳統的課堂小結呈現出模式化的特點,未能聚焦在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上,需要改變。首先,學生整理學習收獲;其次,組織學習收獲的反饋交流,在交流借鑒后修改;最后,教師在整合與提取學生有效信息的基礎上,提煉提升,讓學生對照、積累。學生學習收獲的提煉、積累要成為語文教學的規定動作,使學生體驗到獲得感和成長感。

2.提供相關閱讀

“快樂讀書吧”貫穿于小學統編教材整個教學體系,并分階段整合“與大人一起讀”“我愛閱讀”和“閱讀鏈接”等閱讀教學資源。尤其是三年級以后的閱讀鏈接,教師要重點把握以下三點:一是厘清閱讀鏈接的類型,如有的是為深度理解課文服務的,有的是同作者或相類似內容的拓展閱讀,也有的是延伸閱讀;二是把握閱讀鏈接的運用時機,可以是學課文之前為課文的學習作鋪墊,也可以學完課文之后拓展認知與視野,總之要依據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需要靈活運用;三是多采用比較的閱讀方法,使課文教學與閱讀鏈接深度融合。

3.指導課外閱讀

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問題還得不到根本解決的情況下,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要有所作為。一是上好課外閱讀課,包括課外閱讀推薦課、指導課、交流課和分享課,從提升興趣和技術指導上給予學生幫助。二是提高課堂效率,把大量的講解時間省下來,讓位于學生自主閱讀和完成書面練習,減少重復性的、不必要的書面練習,為學生課內外留出大塊閱讀時間。三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某教師的《三國演義》課外閱讀推薦課,用故事中人物出場的特點作為導入,出示《溫酒斬華雄》側面描寫的精彩片段,點出關公是文中“義絕”代表,接著出示《許攸問糧》片段,得出曹操是文中“奸絕”代表。然后話題一轉,“義絕”與“奸絕”相遇又會發生什么精彩的故事呢?出示《曹操施恩關公》片段,突出“義絕”的堅定,“奸絕”失效。教師通過這樣的點撥,有效激起了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的興趣和動力。

統編教材已全面使用,教學改革持續推進,如果閱讀教學的板塊設計沒有與之適宜的新構思,怎么能與統編教材相匹配而前行呢!

猜你喜歡
詞語文本內容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找詞語
考考你:混水摸魚、一哄而散,這些詞語你能否讀對?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詞語積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