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議題選擇的誤區

2020-04-14 04:53郭仲文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20年6期
關鍵詞:辯題議題辯論

郭仲文

【摘要】議題式教學時代的到來需要教師提高議題選擇水平,避開議題選擇常見的誤區,不能把話題、框題、辯題當成議題。好的議題能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深思熱議,并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辨析論證理解認同教材結論。選擇合適的議題有利于增強課程吸引力,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字】議題式教學 議題選擇 話題 框題 辯題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 2020) 06-033-01

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開展活動型課程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新課改提出“要通過議題的引入、引導和討論,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弊h題式教學強調以議題為載體轉變教學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議題的選擇是關鍵。

在不少議題式教學公開課上,無論是教案準備、課堂組織、教學氣氛均有令人稱道之處,但往往有事先演練,大多停留在精心展示的層次上。在日常議題式教學應用中,不少教師感到課前備課人手難,課中討論不積極,引導總結不順暢,課堂是比以前熱鬧了,但考試成績卻難以樂觀。這當然涉及到理念更新、教學技巧、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問題,但首要的問題在于議題的選擇。

議題的選擇是個戰略問題,課堂引導和組織技巧是戰術問題,戰術上再成功也難于掩飾戰略上的失誤。議題的選擇是整堂課的靈魂,關系到創設的情景能否讓學生自然融人,關系到案例的討論能否有感而發,關系到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是否順暢徹底。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中議題選擇常見的誤區有三,其一是把話題當議題;其二是把框題當議題;其三是把辯題當議題。

誤區一把話題當議題

許多從教多年的教師還未完全脫離滿堂灌“一言堂”式舊教學模式,他們往往有較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教學經驗,即使事先沒有充分備課也能口若懸河,旁征博引,隨時引入各種話題講解論證觀點。在應對議題式教學要求時,這些教師只是簡單增加了讓學生討論各種話題的環節,但因為隨意性較大且討論點零碎雜亂,學生知識儲備不足,課堂時間又有限,往往難于有效引導,深入討論,最后只能匆忙給出結論,學生對課本內容還是一知半解。

筆者在《經濟生活》的“消費及其類型”這一框的課前備課時回顧整理了以前的教案,不再干巴巴簡單講解,創設“小張買房記”這一貼近生活的議題由學生個人發言、分組討論,再把原有教案中相關的話題簡明地穿插在引導和總結的環節上,這樣既能做到課堂組織緊湊連貫,又能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充分發揮自主思考,在討論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掌握了相關知識點。

誤區二把框題當議題

有些教師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花心思設定議題,課本上的框題就是議題,已經囊括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直接照搬照套就可以了。他們往往把框題轉換為問題直接當成議題來組織教學。因為學生對教材內容有事先瀏覽,對這樣的議題毫無新鮮感,討論往往變成課本內容的復述,結論也是生搬硬套書上的陳述,完成無法調動課堂氣氛。

實際上課本上的框題僅是內容的綱領,往往是理論化的抽象表達。好的議題應該包含具象生動的案例,以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創設使學生自然融入、自主思考、自由發言??蝾}是目的地,議題是橋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議題的思考、討論逐步理解認同框題的結論。

框題為議題的選擇設定了范圍。每堂課時間有限,框題確定了每堂課要解決的問題。好的議題通過情景創設提出了問題,學生通過自主發言、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對問題進行分析,最終解決問題。

框題是骨架,議題是血肉。重框題而輕議題只有高度沒有溫度,學生往往死記硬背,囫圇吞棗。教師應對時事政治、鄉土民情、學生關注保持敏銳的嗅覺,才能精選出合適的議題。

誤區三把辯題當議題

部分教師教學熱情較高,課前在議題選擇上花了不少心思,每堂課均拋出非黑即白的二選一的辯題,讓學生在正反兩方選擇一方進行課堂辯論。學生唇槍舌戰,你來我往,課堂氣氛不可謂不熱烈,但往往效果也不佳。辯題是議題的一種特殊形式,即使是正式的辯論比賽,選手也要事先收集整理辯論素材,高中學生因為知識素養的不足難以在短時間理解辯題導致辯論往往流于形式,止于淺表。部分學生在辯論過程中更多關注的是段子和語言技巧,有“笑”果,難有效果。

議題不一定是是非分明的辯題,但一定是能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深思熱議,又能在教師引導下層層辨析、遞進論證的可議之題。課堂教學的重點不在于培養辯論能力,而應該注重學生的辨析能力和論證能力的培養。

在“文化傳承與創新”這一節的課堂中,筆者準備了兩份教案分別在兩個班級上課。一個班級直接讓學生就“傳統文化是財富還是包袱”一題進行辯論,另一個班級以“家鄉的傳統小吃文化的特色和發展”為議題讓學生討論再引申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等問題深入辨析論證。在課后的總結評議中,師生普遍認為后一節課更接地氣,更有趣味,教學效果也更好。

議題選擇存在的這三種典型誤區,教師在轉變教學方式過程中常常不知不覺陷入。把話題當議題沒有把握議題的中心思想;把框題當議題,未能貼近學生生活;把辯題當議題,高估了學生的實際能力。議題是新課改理念的重要載體,無論是教師的引導還是學生的討論都是建立在引入議題的基礎上,所以議題的正確選擇是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方式的關鍵。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議題的選擇要避開誤區,好的議題應有主題、近生活、重辨析。教師要努力提高知識素養和議題運用水平,選擇合適的議題增強課程吸引力,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紅勤.高中思想政治課運用議題式教學研究一以“我們怎樣當家作主”為例碩士論文2019.6.18.

[2]莊衛軍.議題式教學的“議”“題”融合之道江蘇教育研究2019.11B.

[3]劉瓊陽.探析議題式教學的生活化路徑大眾文藝2019,(23),245-246.

猜你喜歡
辯題議題辯論
探究基于核心素養的議題式美術教育
讓政治議題“活”起來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辯論打破思維定式
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探索
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探索
借“題”發揮,煥發精彩!
辯論 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同影子辯論
英國議會制辯論對大學生的能力要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