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斡爾族薩滿教的自然觀與生態文明建設

2020-05-08 08:43代曉媛
大經貿 2020年2期
關鍵詞:薩滿教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

【摘 要】 達斡爾族薩滿教的產生、發展與自然有著深切的聯系,達斡爾族薩滿教信仰中有著獨特的對自然的認識,這些認識直接體現在達斡爾族人的生產活動中或以故事的形式傳承下來影響著人們對自然事物的看法。其自然觀影響下的達斡爾族人在生產活動中對自然保持著敬畏與愛護,達斡爾族人長久以來遵守的生產習俗與生態文明建設中尊重、愛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關聯。

【關鍵詞】 薩滿教 萬物有靈觀 生態文明建設 可持續發展

達斡爾族是屬于阿爾泰語系中蒙古突厥語支的民族。達斡爾族人主要分布于黑龍江流域和嫩江流域,沿岸伴隨著豐富的漁產、林業、牧業資源及大量土壤肥沃的土地。資源的豐厚或貧瘠,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影響著人類的發展及文化的創造[1]。達斡爾族人以農業、放牧、打漁、捕獵等生產方式維生,這些生產方式與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密不可分。

一.達斡爾族薩滿教中的自然觀

農、牧、漁、獵的生產方式與自然條件密切相關,而自然的不可控性及人們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造就了早期達斡爾族人對大自然中未知力量的恐懼與崇拜,因而在達斡爾族薩滿教的觀念中直接以自然事物作為崇拜對象并存在大量與自然相關的神靈觀念,這些觀念是在萬物有靈觀的基礎上產生的,人們相信萬物有靈,并且賦予各類自然事物神圣性。

農業的生產對土壤、雨水、天氣等自然因素的需求較大,達斡爾族薩滿教中有對天的崇拜,天神是阿爾泰語系諸民族薩滿教所崇拜的最主要的神靈[2]。天空高高聳立并懸掛著日月星辰,掌管著日夜變換,對達斡爾族先民而言具有神秘的力量,他們賦予天空神圣性并對其進行崇拜。土地是萬物生長的地方,同時土地被寄予了豐產的訴求,大地被人們賦予神圣性,成為被崇拜的對象。

林、牧、漁、獵的生產方式與山川河流的關系密不可分。在有著薩滿教信仰的各民族中,對山的崇拜有著非同一般的位置,大山中有著豐富的物產資源,直接供給著人們的生活需要,林、牧業的發展更加依靠山林。達斡爾族人信奉山神“白那查”,“白那查”是山林的主宰,掌管著山林中的豐富物產,獵人、伐木者直接依靠山林生活,對山神尤其崇敬。山、樹在達斡爾族薩滿教中被作為崇拜對象,除了因為它們富有生命力、能提供大量生活資料外,還有另一層意義,因為山高大、與天的距離接近,并被認為山是眾神的居住地,山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賦予了天的神圣性;樹較其他生物擁有更加長的生命,大樹的高度與天空的距離較近,樹被賦予了作為天的支柱、是通往上天的階梯的意義。水是萬物生存必需的物質,水對先民們進行生產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河流除了提供生命體賴以生存的水元素外,也為生活在河流周邊的人們帶來大量其他資源。漁獵是達斡爾族先民生存方式之一,漁獵帶來的收獲與河流密切相關,人們亦賦予河流以神圣性,崇拜水神以祈求漁獵豐收。

居住地靠近山川河流和以漁獵作為獲取生活資料的方式,達斡爾族人與其他動物也有著密切關系。人們依賴動物以取得皮肉,而動物們兇猛、強大又是人們生存的威脅。在萬物有靈的觀念指引下,動物們被賦予了神圣意義,動物崇拜在達斡爾族薩滿教信仰中大量存在。一些生活在森林里的動物,如熊、虎、狼、鹿等被崇拜。熊與狼多被作為圖騰動物被崇拜;達斡爾族人把虎作為“諾顏古墊斯”(獸王)來崇拜[3],在達斡爾族神話故事中,除了將虎被奉為虎神外還有直接將老虎和山神聯結起來的故事,老虎因為其自身兇猛強大的特征被人們賦予了比較高的地位,在有的神話故事里,它是山神的化身;鹿是達斡爾族人的主要狩獵對象,在達斡爾族薩滿服飾上,有鹿角形狀的裝飾。被馴養了的家畜因為它們與人們的關系更為密切,出于希望家畜得以健康生長繁育的訴求和萬物有靈的觀念的指引,人們也賦予了它們神圣性,如馬、羊、狗等動物。飛禽類動物因為它們能夠高空飛翔擁有人和其他陸生水生生物所不具備的能力被崇拜,禽類生物與其他生物不同的自然屬性和它們能夠更接近天空的能力使它們被賦予了神圣性。鷹在有著薩滿信仰的各民族中的地位很高,禽類動物除了被信仰外,它們的形象也存在于人們的服飾中,達斡爾族薩滿服飾的神帽、神衣上都有鳥類元素的存在,有人認為是布谷鳥或喜鵲,這些在服飾上出現的飛禽類元素被賦予了象征意義,它象征了鳥的飛翔能力和來自天空的神靈。鳥是連接人界和天界的使者,因此,它代表著神靈,而薩滿正是神靈的化身,薩滿神帽上的神鳥就是明證[4]。魚類和兩棲類生物也是達斡爾族薩滿教信仰中的被崇拜對象。魚類在靠近河流生活的達斡爾族人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在漁獵中祈產豐收的訴求使它們也被人們賦予神圣意義,蛙,出現在在達斡爾族薩滿教神話中,是“霍列力”神之一。

達斡爾族薩滿教信仰中的自然神靈都是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且因為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及生物之間的不同自然屬性在各個領域都出現了相應的神靈觀念。人們對自然神靈的崇拜的心理來源有對自然的敬畏、有人們對豐產的訴求、有人們對神圣力量的渴望。這些觀念也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并隨著人類的發展傳承了下去。

二.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必要性

人類的生存與自然息息相關,人類在長期發展中選擇適合自己生存的自然環境并發揮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利用自然中的資源去創造出各類事物以維持自身的生產生活。人類適應多樣化的自然環境形成了以生計為中心的文化的多樣性[5]。然而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無節制的人類活動會造成自然資源的緊縮、環境的破壞、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人類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自然中的各類事物是緊緊相連的,自然遭受的破壞往往會反作用于人類。

建設生態文明是人類發展的需要,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痹谧匀毁Y源有限的前提下去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為了人類更長久的發展在自然承載力內進行生產活動,尊重自然規律,與自然協調共生。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說:“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6]?!弊匀画h境的好壞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對人類的生存也會造成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生態環境中的一環遭到破壞將會對整個環境造成影響,如溫室氣體的過度排放造成全球變暖導致冰川凍土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再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環境,諸如此類的連鎖效應還有許多。生態文明,是認識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反對漠視自然、糟踐自然、濫用自然和盲目干預自然,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7]。生態文明建設下的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是建立在人類對自然的尊重、愛護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上;人類對自然規律的尊重上的可持續發展的文化體系。

三.在薩滿教信仰影響下達斡爾族人的生活與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理念互動

達斡爾族人的生活離不開自然,長期以來的薩滿信仰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活動。在達斡爾族的神話故事中有大量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這些故事中動物多以極通靈性、幫助人解決各類困難、代表著美與善良的形象出現,富有神話色彩又趣味性十足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度較廣,這些故事對傳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起了一定的作用。

人們依靠山川河流生活,自然中的生物生長具有一定的規律性,達斡爾族人遵循生物規律,為保證魚類有生長、給魚群時間產卵、生長,會伏季休漁;在漁獵活動中對小魚進行放生、不竭澤而漁;獵捕其他動物時放生幼崽、母獸,這些行為體現著達斡爾族人對生態環境的尊重,不竭澤而漁、放生幼獸等做法是達斡爾人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形成的觀念并被人們遵守與傳承者,這些做法體現著可持續發展中的持續性原則,尊重自然生長規律,給大自然進行自我調休提供了時間。

禁忌在達斡爾族人的生產活動中發揮著作用,早期人們面對森林中強大的動物有著兩種矛盾心理,一是為了獵取動物來滿足自己的各類需求,二是因為懼怕動物的報復為逃避罪責而形成了各種禁忌和儀式。在獵殺熊之后,人們有特殊的對熊的處理方法或以各類特別的稱呼來講述獵殺過程以逃避罪責,這種對待禁忌的做法在世界其他地區以萬物有靈為信仰基礎的部落也有存在。迫于需要去獵捕動物但又害怕動物的報復這種崇信又忌諱的矛盾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們去獵取更多的動物,被賦予神圣性的動物因為其神圣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被獵殺,客觀上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維持。

因為依賴自然來獲取生存資料,達斡爾族人在與自然相處中用自己的方式去回饋自然、愛護自然。達斡爾族民間流傳的各類傳說向人們傳達著愛護自然的理念,有小伙子為救人采草累死河邊,死后的軀體化為草原,人們就說泥土是小伙子皮肉,要將泥土還原,不然小伙子會痛的傳說,這類故事還有許多,因其生動形象及夸張神幻的特點在人們中口耳相傳,同時隨著故事流傳的保護自然、愛惜自然的觀念也流傳了下來并在人們的行動中得到了體現。達斡爾族的祭敖包和求雨活動中,也寄托了達斡爾族人對自然的敬畏、依賴、感恩的情感,這些情感也使人們在面對自然時,保持著敬畏之心,而不是無節制的索取。

四.結語

自古以來與自然有著密切關系的達斡爾族人在其發展過程中有著自己獨特的信仰,萬物有靈的觀念使人們對自然中的各類事物保持一份敬仰,人們生產活動在中遵循著長期傳承下來的愛護、尊重自然的文化理念并以這些理念來作為生產活動的指引,民間流傳的各類神話故事中也承載了達斡爾族人對自然中各類事物的看法,體現著達斡爾族人與自然之間不可割裂的精神關聯,寄托著人們尊重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訴求,也與當今生態文明建設所倡導中尊重、愛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關聯。

【注 釋】

[1] 江帆:《生態民俗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第52頁.

[2] 迪木拉提.奧瑪爾:《阿爾泰語系諸民族薩滿教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第49頁.

[3] 迪木拉提.奧瑪爾:《阿爾泰語系諸民族薩滿教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第79頁.

[4] 崔敏浩:《達斡爾族薩滿的物質文化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7年第6期

[5] 羅康?。骸渡鷳B人類學述略》,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4年第三期

[6]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7] 谷樹忠等:《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內涵與基本路徑》[J],資源科學,2013年35卷第1期

【參考文獻】

[1] 江帆:《生態民俗學》[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2] 迪木拉提.奧瑪爾:《阿爾泰語系諸民族薩滿教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3] 崔敏浩:《達斡爾族薩滿的物質文化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7年第6期.

[4] 谷樹忠等:《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內涵與基本路徑》[J].資源科學,2013年35卷第1期.

[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圖騰與禁忌》[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代曉媛(1998-)、女、漢、河南濮陽、佛教與佛教文化、西南民族大學、在讀研究生,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郵編610041

基金項目: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少數民族哲學思想與文化傳承創新研究基地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9SZJDS10

猜你喜歡
薩滿教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
薩滿教研究概述
清宮信仰與盛京宮殿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薩滿教研究的力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