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思想政治研究

2020-05-25 09:11饒繼紅
文教資料 2020年8期
關鍵詞:思政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教育

饒繼紅

摘? ?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示,明確了新時期高等教育工作發展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即“立德樹人”已經成為當前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為了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承擔起新時代的重要使命,高校應該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構建全方位的育人機制,讓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個環節,從而培養出更多的社會應用型人才,為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高國際競爭能力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撐。

關鍵詞: 高校教育?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思政工作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進行了重要講話,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新使命。在思政課堂中努力培養出更多時代新人、確定立德樹人的課程、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承擔起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后,主動承擔起鑄魂育人的光榮使命。但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挑戰,如:思想政治教學模式較為陳舊、實踐教學經驗不足、思政工作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①。本文分析研究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為提高思政教育的時效性,優化高校思政教育的環境,創新高校思政教學模式等提供參考。

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揮的重要作用

(一)滿足了新時期“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主要建設者。他們作為新時期的未來接班人,肩負著振興民族復興的重要任務。因此,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應該根據新時期發展需求,對當代大學生面臨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開展正確的引導和防范工作。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了”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為當前高等教育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高校不僅需要承擔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任務,還需要培養出更多創新型人才,并在多元化思想沖擊的社會環境中,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通過開展思政教育讓學生深入學習和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日常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從而為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發展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撐②(45-46)。

(二)為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提供了理論支撐。

黨的十九大以來,面對越來越復雜的新形勢和新局面,對大學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應該在遵循新時代、新使命的前提下,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出更多有用的人才,更多政治素質較高的人才③(1-4)。為了開展思政創新教育,高校應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實現全方位的育人工作,只有將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的各個角度,才能提高教育質量和人才競爭能力。

二、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創新教育的發展路徑

(一)優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外部環境。

1.營造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與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應該通過優良的社會環境得到外部環境的支持。高等院校是知識傳輸和真理灌溉的重要平臺。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首先高校應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實踐,凈化大學生的心靈,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等。其次,高校通過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和主題講座等讓學生學習和參觀,使大學生在學習和參與過程中自動加入抵抗不良思潮的活動中,全面培養大學生的思政素養,顯著提高大學生的思政教育質量④(68-69)。

2.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創新教育網絡平臺。

網絡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遠程交流和溝通,人們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影響,能夠共享網絡上發布的信息。網絡的出現雖然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便利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不良信息的出現使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一定的影響。高校應該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協同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在提高他們的網絡水平的基礎上借助網絡平臺創新思政教育工作。例如:以當前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挑選和甄別后使網絡思政教育內容更加貼合實際,使大學生擁有更加輕松愉快、平等的交流平臺,為增強創新思政教育的時效性和高效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⑤。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新時期大學生的學習需求、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在開展創新思政教育工作時,應該秉承著針對性原則,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實現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外,高校在開展創新思政教育工作時應該對不同心理素質和具有差異性的學生,給予正確的指導和見解,通過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和聘請更加專業的心理專家,了解當前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并為他們排憂解難⑥(65-68)。

其中,大學生的責任感培養和職業觀的形成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應該幫助一些責任感缺乏的學生樹立起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的責任感,通過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為民族振興和建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貢獻出一分力量。

(三)豐富和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培養學生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

為了創新思政教育工作,提高思政教育質量,需要重視思政理論課的建設工作,在不斷夯實和完善思政理論課的基礎上,為開展創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時,通過思政理論課改革和創新,將新時期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思政課堂中,讓更多學生了解自己的任務和責任,不僅能夠實現立德樹人的任務,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思想意識⑦(55-59)。

1.豐富教學內容,使思政教育理論課程內容更加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要完善教學內容的設計。根據教學大綱設計的章節內容,為開展創新教育模式提供輔導的作用;要以教學內容為主線,根據當前大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一些熱點話題,在結合專題化教學的基礎上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將當前思政理論課融入實際中,選擇出比較前沿性和針對性的主體,幫助學生在專題化教學中發表見解,從而提升自身的榮辱觀念和為實現國家興亡而做出巨大努力的美好愿望⑧(73-76)。

2.創新教學模式,增強創新教育的時效性。

要打破以往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反饋和教師擅長的教學內容,采用接力授課的創新教學方式。教師要在授課之前向相關主管部門報備,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等,幫助學生選擇出更加感興趣的專題課講座。要創新教學方式,通過提問、競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在開展的活動中激發對祖國的熱愛。思政課堂中還可以增加一些演講或者辯論的活動,不僅能夠改變傳統課堂沉悶的現象,還能夠幫助大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創新思政教育課堂的有效性。

(四)構建健全的大學生實踐教學體系。

高校思政教育創新體系的構建不僅由理論教學體系構成,還需要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完善。其中實踐教學體系不僅包括實地考察和實地調研等工作,還可以組織培訓和參觀學習等。這些都屬于課外實踐活動,例如:案例分析、專題討論等活動的創新;組織大學生到偏遠地區支教或者開辦各項公益活動;組織大學生在英雄紀念碑或者旅游勝地進行知識拓展活動。這些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貢獻出力量。其中選擇教學資源時應該具有典型性或者代表性,才能合理配置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模式,為開展新時期高校思政創新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撐和保障。

(五)借助新興載體滿足新時期發展需求。

媒體、網絡或者智能手機已經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新興的載體為開展交流和溝通工作提供了便利性。相對于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應該加強與新技術之間的相互融入,不斷完善和創新出更多的高校思政教育方法,教師利用更加貼近事實和具有新意的教育手段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新性和實效性努力,使高校思政教育形成更加完善的育人機制,促進高校思政創新教育工作穩定發展。

當前,大學生面臨著多元化文化或思想的沖擊。如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努力,已經成為當前開展創新思政政教育工作的難點和重點。要不斷優化校園文化、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和實踐平臺,結合當前新興媒體,為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同時,在摒棄以往教學模式后,通過教育革新,為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培養大學生建設祖國的責任感提供重要契合點,也為大學生的職業前景和發展前景提供切實有利的建議。

注釋:

①辛玉玲.創新創優高校思政課專題化教學改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1-03(005).

②苗慧.高校輔導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決策探索(下),2019(12).

③林爽.我國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管理機制探究——以財經類專業課程為視角[J/OL].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6).

④薛蓓.協同育人視角下課堂思政的立體化育人模式研究[J].智庫時代,2019(52).

⑤吳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J/OL].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

⑥王玲芝,黃杰.高?!罢n程思政”建設的實踐初探[J].科技風,2019(35).

⑦赫蘭國.高校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成功范式——以鐵道警察學院校園電影院線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9(12).

⑧王紅乾.新時代高?!罢n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創新[J].河南教育(高教),2019(12).

猜你喜歡
思政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教育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展方向
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