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學生物理作業設計之我見

2020-05-25 16:20李希勇
大眾科學·下旬 2020年3期
關鍵詞:作業評價作業設計初中物理

李希勇

摘 要:作業是學生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體現,體現了學生對課題知識的掌握情況,能有效地促進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合理的作業布置能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拓寬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展現學生個性。但是,目前有很多初中物理教師在作業設計上存在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進行了一定的探究,試圖實現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掌握物理知識。

關鍵詞:初中物理;作業設計;作業評價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續,體現了學習的過程,能有效地促進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布置合理的作業,能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拓寬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展現學生個性。同時,作業還是教師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為教師有效調整和改進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提供必要的依據。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能力存在差異,對于同樣的教學內容,他們的學習速度及掌握知識所需時間也存在著明顯差異。但是很多物理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作業設計上存在諸多問題,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效果欠佳。本文將著重探討新課程下初中物理教學中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優化設計的策略。

一、初中物理教師在作業設計和布置上存在的問題

1.作業布置整齊劃一,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

就我區目前狀況來看,教學班級規模一般都在50人左右。教師布置作業時,全班統一要求,搞整齊劃一的情況普遍存在。這樣的作業,忽視了學習基礎的差異性,而且作業設計缺乏一定的彈性和層次性,其結果勢必會造成部分學生作業量不夠,部分學生又覺得作業量太大的現象,于是乎抄襲作業現象見慣不驚,甚至不完成作業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這樣極容易傷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影響到學生對物理學科學習的長遠發展。

2.作業容量較大,缺乏有效性和科學性

部分教師在物理作業設計時,主張的是“題海戰術”,追求的是“熟能生巧”,而布置大量的作業,導致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易激發學生逆反心理,導致抄作業現象屢禁不止。長此以往,將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

3. 作業形式單一,機械性、重復性作業增多

部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更多地以應試為目的,突出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與再現,將各種輔導書、作業本作業不加選擇地布置個學生,重復性、機械性作業較多,致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非常少, 物理科目的吸引力也就大打折扣。

二、初中物理作業的優化設計對策

設計合理的作業,不僅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給學生搭建“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寬廣探究空間和展示舞臺。針對目前初中物理作業布置上存在的上述問題,本人從以下方面進行了嘗試,試圖通過靈活多樣的作業設計型式來激勵學生學習熱情、喚醒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渴求、鼓舞學生自主探究的激情。

1.作業設計要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

作業的設計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高低,同時結合課堂物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物理學習方法運用等方面,有針對性、分層次布置作業,以達到學有所成、學用結合的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物理的成功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

例如: 速度計算這一部分新課結束后給學生作業是

(1) 一玩具小車在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10秒內行駛為16m,問開始2s內的運動速度是多少?

(2)在高速路上汽車的速度是100Km/h,從當前到下一個出口的距離是30Km,如果此汽車將從下一個出口下高速,至少需要多少時間?

(3)一列長178米的火車以72千米/時的速度洪安站到陳家灣站區間的柏樹坳隧道(隧道全長622m)需要多少時間?

此題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對物理過程的理解,能夠用線條圖分析物理過程,要求較高

作業要求:所有同學必須完成第(1)(2)兩題

第(3)題中等成績同學完成

第(4)題作為選作題

2.作業布置要適宜,少而精最佳

作業太少了對課堂知識復習與鞏固達不到目的,而太多了不僅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還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所以,在作業布置上必須堅持典型性原則,精選經典題目,布置作業力爭做到 “少而精”,這樣既能鞏固已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的效率。

3.課外作業設計要具有趣味性、多樣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3-15歲的學生對新鮮事物有極強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作業布置時,必須要與時俱進,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布置課后練習和作業,控制好作業的數量,才能夠確保學生作業完成的質量,同時在作業的設計、布置時還應考慮到內容活潑、形式多樣,讓作業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能力和個性的平臺。

例如:

(1) 觀察型作業

1.學了機械運動后,讓學生感受坐公交或騎自行車回家的情景,體會機械運動;

2.學了機械能后,讓家長帶學生觀察公園里的小瀑布,觀察學生打籃球的情況,分析能量的轉化;

3.學了聲現象后讓學生到魚塘邊觀察魚的覓食時,故意向水中投石頭或在岸邊跺腳,再觀察魚的反應,從而體會固、液傳聲現象;

(2)小制作式作業

土電話、針孔照相機、量筒、密度計、橡皮筋測力計、天平、孔明燈、電池盒、開關、燈座、電動機、電鈴等的制作都可以完全放開讓學生課后完成,然后再將學生制作的作品在各班展示,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科學小論文型作業

學了重力之后《假如重力突然消失》的小論文;學了聲音傳播后《如何在月球上進行對話》的小論文;學了爐子效率后《如何節約家里的燃料》的小論文等的撰寫都大膽地拋給學生,學生完成后教師在進行批閱,并寫下鼓勵性評語,再對優秀的論文進行展示,這樣學生思維品質和學習興趣也得到提升。

(4)閱讀型作業的布置與設計

“語言交往作用于人的心靈,語言就是教育的存在,是心靈碰撞的媒介”。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學生進行課內外閱讀,不僅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使學生受到人文熏陶。 如:《牛頓》、《愛因斯坦》、《中國航天》、《十萬個為什么》《小哥白尼》等等。學生閱讀后,寫出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并在班上交流。

(5)探究型作業

摩擦力學習之后,老師提出摩擦力的大小除了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外,是否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呢?

內能和電能學習后,讓學生調查“家鄉利用內能和節能環保情況”,調查“家鄉用電情況并設計節電措施”等等。這樣的一些探究型作業,學生通過創造條件去完成后,更加能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

4.課外作業評講要具有及時性、針對性

作業評講要及時,上一節課的作業,在下一節課上課之前,用5-10分鐘進行講評,但不是每一個題都必須講,也不是每一個題都是老師親自講。對閱讀型作業,教師可以將優秀的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讓學生與班上同學交流分享。

作業的設計方式多樣,作業內容千差萬別,但作為物理教師,一定要結合物理學科特點,通過靈活多樣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張俊雄,湯清修.初中物理典型作業設計與實施建議[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9(09):70-75.

[2]王學文. 優化物理作業模式-提高物理教學質量[A].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3.

[3]鄧翊群.基于學生思維發展的初中物理作業講評策略[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48(14):22-23.

[4]李保祥.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探究與思考[J].學周刊,2019(23):70.

猜你喜歡
作業評價作業設計初中物理
淺談小學語文分層作業
創新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方式
例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改革舉措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切入生活,構建魅力初中物理課堂
微課對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課標下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