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結合下縣域非遺節慶旅游協同發展
——以廣西資源縣河燈歌節為例

2020-06-19 03:26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 2020年0期
關鍵詞:河燈旅游資源

王 優

(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浙江金華,321004)

近年來國內掀起了“非遺+旅游”的熱潮。隨后2018年提出國家旅游局、文化部合并組建文化和旅游部,這意味著文旅結合已成為旅游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資源縣河燈歌節具有深厚的傳統民俗內涵,于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經了解,河燈歌節與旅游正是處于一種共同扶持走向發展的情況。這正是響應了非遺節慶+旅游結合的實踐目的,即人們在節慶中感受和重視當地文化,讓節慶延續,另一方面結合旅游的方式促進文化傳播和經濟發展。本文以資源縣河燈歌節為研究對象,通過了解近六年的節日舉辦情況,探討其節慶旅游在成為非遺后應如何實現其可持續傳承與發展。

一、資源縣“七月半”河燈歌節概況

資源縣位于廣西東北部越城嶺山脈腹地,隸屬于桂林市,距離桂林市區98千米。它古為楚地,秦屬長沙郡,宋初始稱西延屬全州轄地,直至明洪武二年隨全州劃至廣西改土歸流。目前,資源縣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生活著十多個少數民族,如苗、瑤、壯、侗等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22.14%。(1)廣西桂林資源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資源縣概況》,www.ziyuan.gov.cn/zjzy/zygk/201907/t20190724-1364549.html,2019年7月24日。

縣內蘊含著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是廣西首批旅游強縣。其中自然資源有八角寨、資江景區、五排河漂流、丹霞溫泉景區、天門山等,兼具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人文資源中最具民俗色彩的莫過于“七月半”的河燈歌節,已成為資源縣一個閃耀的文化標志。

資源縣“七月半”文化歷史悠久,兼具資江(2)資江是廣西資源縣境內最大的一條河,貫穿資源縣南北全境。它發源于華南第一峰貓兒山東北麓,流入湖南省境內,最后注入洞庭湖,屬長江水系。兩岸漢族與少數民族雙重的歷史文化蘊涵。

(一)漢族“七月半”河燈節的歷史文化蘊涵

七月半,亦稱中元節、鬼節、祭祖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從民俗歷史可追溯到古代的時祭。從宗教文化來說,正統宗教中存在著它的位置。如道教的地官節,它是在七月半給三官中的地官過生日。地官的主要職責是赦罪,道觀開法會祈福吉祥是為了給死者的靈魂超度,更是為無主孤魂和死難者安息,民眾祭祖、上墳和點河燈為亡者照亮水道。再如佛教的盂蘭盆會,佛教徒在七月半要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眾生以及報謝長養慈愛之恩德。

資源縣河燈歷史悠久,其來源說法不一,筆者簡要列出兩種。一種是偏神話說法,源于舜帝南巡歿于夫夷之地(今五嶺之地)。舜帝的兩位妃子千里尋夫,于江上點燈盼夫歸來。(3)來源:資源縣燈谷景區長廊的宣傳欄內容。

一種是從歷史上說,放河燈起源于資源縣城合浦街。在鐵路和公路還未興建之前,資江是溝通桂北與湖南的重要水道,兩岸逐漸形成了大埠頭、合浦街、梅溪口等商埠,其中合浦街是湘桂往來商客的聚散地。唐宋年間,由于佛教傳播,合浦街傳入“盂蘭盆會”的習俗,每年農歷七月半舉行盂蘭盆會超度歷代宗親并放蓮花河燈祭祀祈福。明清時期,資江水急灘多,運輸繁忙,常常發生舟覆人亡的事故。清朝時湖南商人在此設商會,建湖南會館。為了祭河神(4)陳玉香:《資源縣河燈歌節的文化傳承及價值研究》,《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第125—128頁。和悼念亡人,實力雄厚的商會組織捐資或民間籌資請各路明道高僧,舉行三神公祭(5)金旭明、王蕊:《資源河燈歌節文化》,《大眾文藝》2016年第22期,第24—25頁。和水陸道場。人們通過放河燈,照耀水道,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和對活著人們的生活祝福。經過百多年的傳承,變成了當地群眾每年七月十四夜自發在資江邊放河燈的習俗。(6)廣西桂林資源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大美世界天下資源》,www.ziyuan.gov.cn/zjzy/mswh/201908/t20190830_1463852.html,2019年8月30日。

(二)少數民族“七月半”歌節的歷史文化蘊涵

資源縣七月半歌節最初起源于資源縣兩水苗族鄉的煙竹坪。(7)周晶晶:《廣西資源縣河燈歌節旅游開發問題及對策》,《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年第11期,第115—116頁。車田、兩水、河口三個少數民族鄉所在地俗稱五排地區,是潯水發源地,歷來也是苗、瑤等多民族雜居地。七月中旬是祭祖之際,也是田間豐收在望之際,村民處于相對清閑的時節。關于歌節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為紀念祖先和促進族胞往來。男女老少有時間聚在一起對唱山歌,紀念先人,加強族人之間的聯系。五排四村八寨的各族民眾得知煙竹有歌會,便都趕來湊熱鬧,久而久之成了煙竹歌節。另一種說法是勞作后的放松和祈福。在勞作之后豐收之前的這段時間,村民有較多的時間和興致去放松狀態和享受生活,因此煙竹坪的苗民根據自己的勞作方式跳起了“砍山舞”,用于表達對豐收的喜悅;跳舞的同時還唱起了山歌,傾訴自己的心情。此后,煙竹苗民發現在七月半這天跳了砍山舞、唱了山歌,來年就會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于是約定俗成,年久成會,煙竹坪歌節會就此成型。后來這個歌節不斷地傳播到相鄰的苗寨,其影響力得以擴大。(8)周晶晶:《廣西資源縣河燈歌節旅游開發問題及對策》,《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年第11期,第115—116頁。

(三)“七月半”雙節整合

改革開放初期,政府在文化方面主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如何在外來文化和現實生活帶來的沖擊下,將文化傳承和弘揚下去,將經濟發展起來?這成為一個當務之急的問題。1995年資源縣政府決定將資江兩岸的少數民族歌節和漢族傳統的河燈節整合在一起,每年農歷的七月十五前后三天在資源縣城舉行,根據地方特色文化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演化成如今一年一度的“資源縣傳統民俗七月半河燈歌節”。

在整合發展之后,它取得了一些成績和收獲。如2004年被國家旅游局列為“中國百姓生活游”十大主題之一,2008年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4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9)廣西桂林資源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資源縣第二十四屆民族傳統河燈歌節側記》,www.ziyuan.gov.cn/zjzy/mswh/201907/t20190724_1364588.html,2019年7月24日。

二、河燈歌節+旅游發展現狀及問題

資源縣與湖南邵陽市新寧縣交界,新寧縣崀山景區(10)崀山景區是一個復合型景區,位于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崀山鎮及周圍,與廣西資源縣八角寨景區連為一體(一邊屬新寧縣,一邊屬資源縣),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國家5A級景區,屬典型的丹霞地貌。之一的景點八角寨橫跨兩縣,由兩縣分開經營管理。2012年資源縣將河燈歌節與丹霞旅游文化節合作舉辦,實行雙向的宣傳推廣,以旅游帶動縣域經濟,以旅游傳播節慶文化,以民俗賦予旅游深度,以文化加深旅游體驗。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倡導各地節儉辦節,政府的參與引導角色逐漸弱化。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山歌,也為了讓河燈歌節延續下去,2014年縣城民間自發組織成立“資源縣河燈民俗文化協會”,承擔起傳承和挖掘傳統的河燈歌節民俗文化的重要工作。(11)桂林生活網:《(文化桂林)資源河燈節:資江上漂過千百年的美好祈愿》,news.guilinlife.com/n/2019-09/17/445636.shtml,2019年9月17日。它致力于河燈文化和山歌文化研究、保護和傳承,通過舉辦河燈歌節為廣大游客提供極具地方特色的“歌·燈”文化服務,不斷提高“兩節”民俗文化品位,提升資源旅游文化內涵。

筆者暫從收集到的相關資訊以及實地觀察(12)田野調查時間分別是2016年和2019年的河燈歌節舉辦時間前后。,將從河燈歌節被成功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2014年至2019年節日活動安排情況,分析非遺節慶+縣域旅游結合現存的一些問題。

(一)2014—2019年河燈歌節舉辦安排

我們以表格形式羅列比較2014—2019年河燈歌節旅游活動安排(如表1至表6)。

表1 2014年河燈歌節旅游活動安排

表2 2015年河燈歌節旅游活動安排

續 表

簡言之,2015年河燈歌節旅游活動項目開始出現商業交流因素,歌唱比賽重疊,景區優惠活動的目標群體更大??傮w上節日活動項目安排得更豐富。

表3 2016年河燈歌節旅游活動安排

續 表

總的來說,2016年河燈歌節、地方文化和旅游活動三者結合得更加密切,活動項目內容豐富而不重疊,當地傳統文化表現更為外顯,而且具有全民參與性。

表4 2017年河燈歌節旅游活動安排

據表3、表4可知,河燈歌節活動安排從2016年的多種活動項目整合為山歌表演,從民眾參與轉為休閑觀光的狀態。隨著前幾年時間的優惠活動和重大賽事打響了名聲,2017年沒有大力且明確推廣旅游活動。

表5 2018年河燈歌節旅游活動安排

由表5可知,河燈歌節活動安排從2017年濃縮的活動安排恢復了一些活動項目,同時結合趣味性和時代性增加了雙人綁腿長廊健步走比賽,文藝演出性質轉變為商業表演。因此可以推斷出河燈歌節在2017年調整中已進入發展的瓶頸期。

表6 2019年河燈歌節旅游活動安排

由表6可知,2019年河燈歌節旅游活動內容和方向正進行大幅度調整,如刪除了部分節目,將河燈漂放次數從1次增加到“1+3”次(一次正式和三次預熱)。它還有對市場和文化的新探索,如第一盞河燈漂放權的競賣;也有側重在非遺文化+旅游方面進行大的更新,如資江燈谷文化空間作為景區掛牌,獅子山夜間燈光秀增強游客的觀賞性和休閑性。

在近六年資源縣河燈歌節旅游活動中,節慶活動內容的一次次調整、社會各方力量的協助、高速公路的開通、傳統文化展現方式的拓寬,可以看出資源縣河燈歌節已經成為縣域民俗文化旅游的一張閃亮名片。但不得不引起注意的是,它已經進入了改革的瓶頸期。

(二)河燈歌節旅游現存在的問題

據近六年的活動安排可推斷目前資源縣河燈歌節對其旅游類型的定位是休閑觀光型。從六個表格可知,2016年是全民參與性最高的一次,也是河燈歌節與旅游合作最緊密的一年。從2017年開始進入河燈歌節旅游的大幅度調整期。在經過一次次活動調整后,活動安排越來越簡單,到2019年承載民俗文化內涵的安排只剩下祈福儀式、萬盞河燈和規模小且時間短的山歌表演,傳統的斗畫眉比賽、民俗風情展、群眾文藝匯演、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景演出、文化長廊群眾山歌自由唱等等已經不見蹤影,這些項目是能體現地方生活文化和非遺面貌,也是最能使全民參與的活動。

筆者觀察到在2016年的河燈歌節,長約幾千米的文化長廊上坐著縣域下轄的各個鄉鎮組成的民間藝術隊伍,成員大都是五六十歲的老人們,愜意地撥弄著樂器和演奏當地的曲子。一路走過去,人們可以聽到各種各樣聽過的沒聽過的地方曲調。而在2019年的實地觀察中沒有這個活動安排。

通過與民眾交談了解到的一個情況是民間藝術的傳承出現空缺,沒有多少年輕人愿意學或是能堅持傳承下去的,所以一些傳統的地方文化形式如彩調、傳統樂器等在面臨失傳的境況。2019年活動安排易使得外來游客的體驗感僅限于漂放河燈環節,對特色文化的認知受到了限制。

2.文旅結合產業鏈供給不均,缺少特色品質

旅游的實現是由吃、住、行、游、購、娛等基本六要素緊密協調而成的,游是核心,其他要素是圍繞于此的重要方面。經調查和走訪了解到資源縣城文旅結合產業鏈不完整。

從飲食方面說,人流量多的街道大都出現的是“桂林××小吃”“柳州××粉”,難以找到“資源本地××小吃或美食”的招牌。另外一些地方的微信公眾號對河燈歌節進行宣傳的時候有提及幾樣當地小吃或是特產,但是沒有推薦店家或地址。這可能是微信宣傳的問題,更大可能是暫未形成當地飲食品牌或特產品牌。

從住宿方面,在“美團”App的“住宿”欄目上可了解到當地高檔型酒店有3家,縣城福源商場附近兩家均為近兩年裝修營業,丹霞溫泉景區有一家是2009年裝修營業;舒適型酒店有3家,均在縣城內福源商場附近;其他為經濟性家庭賓館,分布街道較廣,內部設施較陳舊,隔音效果較差。簡言之,當地住宿是一塊發展較晚、暫無特色的環節。

從交通方面,2017年11月資源開通高速公路縮短了行車時間??h城內小交通的話暫無公交車,大都是摩托車出租或是三輪車拼車出租??h域旅游各大景區較為分散,這給自由行且不是自駕游的游客帶來了一定的不便。

今天早上,我們三(2)班的同學們帶來了一盆盆美麗的菊花。大家把菊花放在了我們班門前的走廊上,走廊頓時成了花的海洋,遠遠望去,好看極了!

從購物方面,資源縣河燈歌節舉辦點是在資江燈谷景區,旁邊建有一個民俗文化街。經2016年和2019年的實地調查,民俗文化街中固定商鋪能代表當地民俗文化的店家甚少,商業休閑氛圍較重,文化味道淡薄。河燈歌節舉辦期間的移動攤位在2016年有少量當地特產和河燈兜售,2019年已淪陷為小孩子的開心地,多銷售氣球、頭飾、玩具、氣槍游戲等。

3.與生態承載力的矛盾,值得考慮

節慶旅游帶來的景象普遍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流過分集中很容易降低人們的參與感知,激起民眾焦躁的情緒,產生大量垃圾,影響其心理環境和地面環境。簡言之,這易加重民眾參與過程與參與后的心理負擔。

2019年河燈歌節的河燈漂放從以前的一次更改為三次預熱投放和一次正式萬盞河燈投放,這對資江水質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另外,三晚河燈預熱需要更多的人工和精力。因為漂放的河燈經過一定水路在固定點由打撈者、排工全部打撈起來堆放在江邊沙灘燃燒給逝去的亡者。河燈是用竹條和彩紙制作而成,但河燈底座是由可漂浮起來的泡沫或是塑料制成,頻繁燃燒對空氣會產生一定污染。

三、對河燈歌節+旅游協調發展的建議

文旅結合增強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是人們豐富精神文化層面的重要途徑。協調好非遺文化與縣域旅游的關系,關注顯性問題和潛在問題,對癥下藥,才能更好地推動資源河燈歌節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一)傳承為重,加強保護并合理調整

加深河燈歌節的相關民間文化資源保護程度。河燈歌節的延續涉及對河燈、山歌以及節日的保護與傳承,這需要樹立民眾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責任感,調動當地民眾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傳承者及民眾對河燈歌節文化內涵的繼承。

加強對民間文化的保護力度,將相關民俗事項建立檔案,做到有記錄有管理,使其傳承不出現空缺,提升傳承者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另外,設立一些非遺扶持基金或是研學教育基地,鼓勵傳承人去進行傳習活動、參加非遺交流會,為非遺文化資源的創作提供一定的支持。

平衡好河燈歌節與旅游之間的關系,合理調整活動安排。一年一屆河燈歌節的活動安排應緊密圍繞其民俗文化中心展開,在旅游市場中找準定位。節日應以體驗參與為主,休閑觀光為輔,滿足當地居民的情感需求和外來游客的獵奇心理?;顒影才艖髦卣{整,以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從而實現情感共鳴。

(二)樹立文旅意識,著手產業鏈配套設施

這部分特別需要民眾的自主選擇和當地政府的重視。前者表現在民眾自愿、自由、自主地選擇生活方式;后者則是用優待政策、招商引資、人才引進等方式去促進文旅產業鏈結構的完整。

在飲食方面,應重視對當地小吃或美食的呈現,并搭建當地的特產品牌。在資源縣智慧旅游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對美食的介紹較少,果蔬種類比重較大,而且沒有進行分類。在微信公眾號的美食區應盡可能呈現出的美食是“他沒有我有,他有我更好”的模樣,如非遺類的省級非遺——五排油茶和區級非遺——厥粑制作工藝;特色菜類的資江魚、竹筒飯等等;果蔬類的竹筍、紅提、車田辣椒、紅陽獼猴桃和穇子粑等,并附上詳情介紹和圖片。

其次,住宿方面可嘗試進行分批民宿改造。目前資源縣有很多經濟型家庭賓館,房間內設施陳舊,使用的大都是老舊電器。經走訪,家庭賓館的數量在資源縣城住宿業的占比很大,這說明資源縣的住宿定位以經濟為主。民宿是利用當地閑置資源,為游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產方式服務的個性化住宿場所。它的建設成本不高昂,突出個性文化,符合資源縣住宿業的定位和家庭賓館改造的可行性,如苗瑤等少數民族主題的民宿、燈文化的民宿等等。

再者,交通方面,縣城內的街道旁設立符合縣城文化的指路牌,在河燈歌節期間開通臨時或小型的城內觀光車,收費可參考公交車或是地鐵費用,保障交通安全和路線清晰。另外,開設各個景點的旅游專線車,將自由參與節慶旅游的民眾送至景區門口,提供便利服務。

最后,在購物方面,應利用好已建設好的桂北民俗風情街區,進行民俗生活文化的展現及文創品的銷售。筆者在2019年觀察到河燈歌節期間整條街只有一個銷售河燈的店鋪,店鋪面積較小,部分河燈擺在展示架上,大部分河燈雜亂地堆放在地上。建議可以開設以河燈文化為核心的店鋪,河燈陳設在展示架上,墻壁上有河燈歌節的歷史來源、種類介紹等相關信息以供民眾了解。另外,政府也可以鼓勵村民或是農莊在移動攤位銷售農副產品、手工藝品,這也是當地生活的一種呈現。

(三)關注生態環境,建立空間承載力制度

在萬盞河燈漂放的晚上,資江燈谷景區的文化長廊和資江河畔人群密度較高,可謂是人潮擁擠、寸步前行。分散人流量,可設計幾條最佳觀景路線,在新媒體宣傳推廣和旅游指示牌上友情提供,以資參考。另外,除了微信公眾號開通現場直播,還可以在縣、市的電視頻道和微博上進行現場直播。

減少河燈漂放預熱環節的次數,尋找河燈底座可替換的環保型材料。預熱環節是2019年新調整的安排,預熱環節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減少人流量的作用,可是從儀式來說,3+1次的河燈漂放會使正式的萬盞河燈漂放失去一定的儀式感,而且從生態環境來說有害而無利。

四、結 語

旅游作為朝陽產業,是一個強有力的“綠色GDP”助推器,因為旅游不只是一個方面,而是多個行業鏈環環相扣,共同發展。文化和旅游各有自身發展規律,兩者的融合不是簡單相加,而是有機融合,產生復合的化學反應。(13)《學術前沿》編者:《文旅融合的理論與實踐》,《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年第11期,第4—5頁。非遺+旅游是一種響應時代和人文訴求的形式。在實踐摸索過程中,我們一定不能忽視主體。當地縣民、村民的主觀需求和參與意愿需要被重視,因為當地人是真正的參與者和傳承者,這關系到河燈歌節的自然傳承趨勢。還有游客,他們選擇離開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去是為了感受與原先地方不一樣的氛圍,看到與原先地方不一樣的風景,體驗與原先地方不一樣的文化,追求一種短期“他者”的生活文化體驗。旅游目的地吸引外來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品牌的魅力,但更重要的是對旅游品牌和真實體驗的統一,如一談到壯族節慶,人們就能聯想到三月三和劉三姐還有多種多樣的少數民族歌舞。河燈歌節旅游應整合好民俗文化資源,優化文旅產業鏈,綠色發展,平衡好民俗文化與旅游的關系,做到協同發展。

猜你喜歡
河燈旅游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河中燈,燈上愿
中元節放河燈
這是天上的街市,還是銀河的天燈?
資源回收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旅游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