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

2020-06-22 13:00吳靜
大觀 2020年4期
關鍵詞: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吳靜

摘 要:高校轉型已成定局,教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目前大多數地方高校的音樂專業在教學資源、課程體系、目標定位等方面,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四川民族學院地處少數民族地區,在轉型發展背景下,基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音樂專業也在努力尋求改革之道。探索地方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可以更好地找到對接人才的培養方向,準確定位培養目標,為社會輸送合格的音樂專業應用型復合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音樂專業;培養模式

注:本文系四川省第二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示范專業——四川民族學院音樂學專業建設階段性研究成果;四川民族學院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應用型人才模式培養下藝術專業課程線上線下體系構建與實踐——以小提琴教學為例”(Xjjg2018032)階段性研究成果。

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發展的改革大潮中,地方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其傳統、單一、守舊和無法適應社會飛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失衡狀態愈發突出。隨著高校的擴招,每年大批畢業生涌入社會,“就業難”成了普遍現象,音樂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矛盾也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當專業得到社會認可的同時,綜合能力并未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基于能力結構的應用型復合人才難以尋覓,但用人單位的就業門檻卻仍然不斷提高;大量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社會卻呈現人才緊缺的現狀。問題的關鍵不是培養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而是人才培養模式對接錯位,現有的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脫節。

2019年,四川民族學院音樂學專業被評為四川省第二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示范專業,建設周期4年,明確專業人才定位被列為建設方案的第一條。如何與時俱進、破舊立新,探討地方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最終定位與模式,進一步推動音樂專業教學改革,辦出有地方特色的音樂專業,是當前專業轉型過程中努力探索并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當前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一)培養目標和定位偏差

長期以來,培養中小學教師是大部分地方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主要人才培養目標。然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音樂專業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多。音樂課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由于學科特點和課程開設的限制,中小學對音樂老師的需求仍然十分有限,學生的就業困難和就業茫然逐漸顯現。以甘孜州為例,2019年,全州公招音樂教師僅有4個名額,特崗6個名額,而四川民族學院2019年的音樂專業畢業生有113人,崗位數量有限,考核要求很嚴,只有極個別優秀人才經過筆試、面試層層關卡后最終獲得職位。反觀,大量藝術類培訓機構卻常年招聘專業教師和工作人員,一些大型歌舞團體和各類文化傳媒公司的音樂類人才也非常緊缺,學生就業選擇的不平衡顯而易見。近年來,四川民族學院針對學生就業苦下功夫,二級學院專門指派就業指導教師全程跟蹤和參與學生的就業過程。隨著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越來越精準,大多數音樂專業畢業生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引導下拓寬了就業面,開展多渠道就業,就業率逐年上升。由此可以看出,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對學生就業的選擇起著不容忽視的導向作用。

在學生挑剔工作崗位的同時,市場也在挑選人才。隨著社會的進步,具有多方面能力的應用型音樂人才已成為用人單位的主要需求,地方普通高校繼續沿用專業院校實現學生個人專業能力“高、精、尖”的目標定位,和市場需求相去甚遠,因此出現了大量待業畢業生,市場卻高呼“人才緊缺”。

(二)課程體系結構不合理

大部分普通高校音樂專業課程的設置都沿用傳統模式,過于強調音樂學科本位,在追求單科專業課程獨立性和系統性的同時,忽視了課程之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更加忽視了地方院校的地域特色,缺乏系統、有效的實踐教學。而實踐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它讓學生把課堂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同時也讓學生的能力在就業時得到更好的體現。

近幾年,四川民族學院音樂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正在進行調整和完善,課程設置也在不斷優化,社會藝術實踐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逐漸融合。地方特色課程實踐,如非物質文化遺產巴塘弦子、康定溜溜調、格薩爾說唱等歌舞藝術形式,也通過“非遺進校園”的平臺走進課堂,由于實踐教學經費、場地和特殊地理位置的局限性,藝術實踐教學的開展還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無法達到應用型音樂專業人才培養和地方完全對接的要求。

(三)教育教學資源缺乏

1.師資隊伍

近年來,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大踏步發展,辦學規??涨?,四川民族學院音樂專業的學生人數也隨著擴招急速增加,加上免費師范生,目前音樂專業在校生有500余人。隨著辦學層次的提升,高校引進教師的門檻也不斷提高,在專業技術過硬、擁有良好教學能力的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科研和實踐能力。

師資問題在地方高校轉型過程中較為突出。一是擴招后新生的數量不斷增加,但師資引進速度緩慢,繁重的教學任務導致教學質量不高;二是招聘引進的年輕師資多為剛剛走出院校的畢業生,他們的課堂充滿活力、富有激情,但教學經驗尚淺,教學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任職的教師多為專業院校畢業,專業性強,但應用性相對欠缺,在指導學生綜合類實踐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四是缺乏專業帶頭人,高層次專業人才引進困難,團隊建設缺乏領軍人物,發展緩慢。

2.實踐平臺

位于康定市姑咱鎮的四川民族學院,地處高山大河之間,距甘孜州府康定市38公里,距瀘定縣28公里,由于雅康高速沒有在這里設置出口,因此無論到康定還是到瀘定,只能通過318國道。距離省會成都市258公里,從瀘定上高速,3個半小時可以到達。雖然近幾年音樂專業在對外交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距離的原因,對于在校生而言,州外的實踐平臺可供使用的概率仍然很小。州內目前掛牌合作的實踐基地有4個,分別是姑咱片區寄宿制小學、康定三中、甘孜州民族歌舞團、康定市文化旅游局,這些單位每年提供的實踐平臺數量和規模也十分有限。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途徑和措施

面向基層,干在一線,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專業社會實踐,既有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又有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是目前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定義。四川民族學院成長在甘孜州這片沃土,作為該區域唯一的高等學府,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獨特的社會意義,除了傳授本該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能,還要培養“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責任擔當。

(一)明確培養定位,拓展就業能力

每年跨入大學校門學習音樂的學生有增無減,而社會的就業形勢卻十分嚴峻。音樂舞蹈學院近幾年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畢業生跟蹤調查,結合就業市場需求對生源地進行分析調查發現,在社會多元化發展的今天,音樂專業的學生有著更為廣闊的職業前景。培訓機構、演出策劃、文藝團體、文化傳媒公司、劇場管理、音響燈光、群文系統等對實踐能力有著較高要求的職業需要大量專業人才,能力較強的同學還能自主創業,但是這些行業需要學生熟悉和掌握教學、宣傳、策劃、管理、營銷等多種知識和技能,不僅要對各項藝術活動的特點與規律有深入的了解,還要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因此,培養的應該是面向基層,既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又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音樂專門人才。因勢而教,因時而學,按需培養,準確定位培養目標,拓展就業能力,應該成為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轉變教學理念,優化課程結構

在教育體制改革的今天,傳統、守舊、單一的教學方式逐漸被社會淘汰,音樂專業灌輸性、示范性的教學已經滿足不了社會對音樂學科越來越高的要求,換句話說,已經不是唱得好、彈得好那么簡單了。轉變教學理念,要從樹立自主、創新、求異、開拓人才的教學觀做起。除了夯實專業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和發展思維,改變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給予學生交流、探討和發展的空間,以就業為導向,實施個性化培養,鼓勵學生參與各種競賽、演出,考取各類資格證書,使學生從一首歌曲、一個舞蹈的受教者逐漸成長為一個節目的編排者、一場演出的策劃者。

在優化課程結構上,一是合理調整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的比例,將選修課程的開設種類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實時有效的對接;二是采用模塊式課程結構,使關聯學科相互融合和衍生,以此取得質量、效率更高的教學成果;三是在實踐能力培養的模式上下功夫,這個功夫不是設置幾門實踐課程,而是真正上升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高度,既要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又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建立系統的有計劃、有目的、適應社會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四是根據地區民族特點,開設相關的民族音樂研究理論和實踐課程,在專業方面使其更好地與地方接軌、為地方服務。

(三)加強師資建設,提升實踐指導能力

根據應用型專業發展與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地方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應選拔和培養專業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并參與各種形式的考察、交流、學習,通過進修、輪訓、頂崗實踐等方式,維持專業教師對行業最新社會需求的熟知度、學術發展水平以及指導實踐的能力,以此引領師資隊伍素質的提升和職稱結構的優化。

根據專業特征,地方高校還應注重教師第二技能的培訓,提升師資實踐課程的指導能力。委派教師參加校外企業、地方、事業單位組織的相關技能資格培訓,提高教師課程實訓指導能力。聘請行業內專家進行非教師的行業資格培訓,在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科研水平的同時具備行業內的其他從業資格。

(四)改變考核方式,優化評價體系

對學生進行“學業、實踐、演出、道德素養、就業構想”五位一體的綜合考核。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舉辦藝術實踐晚會,以專業分類組成舞臺實踐團隊,舉辦各種就業目標實施策劃會,開展講課、專業基本功、聲樂、鋼琴、舞蹈等各類競賽,以賽促學,以實踐促改,將展示過程中的作品、串排、舞美及組織策劃、團隊協作等作為考核內容,既展示和錘煉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又能模擬就業后即將面臨的行業挑戰。

對教師實施“教學、實踐、科研、指導成果、就業指導”五位一體的綜合評價。培養應用型音樂專業人才,要求專業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帶動和鼓勵學生進行專業實踐,從課堂走向課外;對教師指導學生的科研成果予以肯定,提高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對教師指導學生的成果,通過專業技能比賽、藝術節展演等形式,按比例進行合理化評比;對教師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以及人生職業規劃、就業跟蹤指導等,給予量化考核。優化教師評價體系,對加快轉型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優化教學管理團隊,增強改革執行力

加強教學管理團隊的凝聚力,高效部署和執行各項改革制度,對專業教師進行轉型改革的意識教育;教研室積極實施改革新舉措,并及時反饋改革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問題;學生管理方面,應該及時監控學生的學習、思想和生活動態,起到督學和導學的作用;推動轉型改革,培養應用型音樂專業人才。管理團隊應做好改革過程中的記錄,便于發現問題,及時總結和反饋階段性成果,以便后期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安排和布局。

(六)打造地方特色,建立合作機制

四川民族學院自開辦音樂專業以來,已走過十余個年頭。長期以來,堅持民族性、地方性、應用性、立足民族地區發展的辦學理念。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音樂專業也在努力打造地方特色,為培養地方需要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建立更多更新的合作平臺。

目前,除了已經建立的實踐實訓基地,四川民族學院已與甘孜州職業技術學校開啟“3+2五年制”聯合辦學,這意味著將有更多本土的少數民族學生走進四川民族學院系統學習音樂,對實現民族性、地方性,建設特色應用型專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外,甘孜州旅游資源豐富,美麗的高原風景和獨特的藏族文化讓許多中外游客慕名而來,各大旅游景區為了吸引游客,也在各自打造本土歌舞演藝節目,組建演藝團隊,加之州內節日較多,如“四月八”轉山會、康定情歌節、賽馬節等,都是音樂專業學生很好的實踐平臺。

如今,合作共謀發展是轉型過程中一項重要的舉措,為社會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不能僅憑高校一己之力,社會也應該對此責任有所分擔。與地方文化接軌,將合作常態化,還需要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三、結語

地方普通高校轉型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探討和推動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準確定位培養目標,不斷修改和完善改革機制,為社會輸送合格的應用型音樂專業人才,是地方高校和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要使命,四川民族學院音樂專業也將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上繼續探索,勇敢前行。

參考文獻:

[1]于洪浩.地方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大東方,2016(3).

[2]文劍.杜鵑.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

[3]張克學.地方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作者單位:

四川民族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猜你喜歡
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探索研究
關于普通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淺析應用型人才培養下的物理教學改革
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模塊化教學研究與實踐
基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塊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職院校創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