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中小學日常生活習慣養成探析與策略研究

2020-06-29 18:31莫青妮
大眾科學·上旬 2020年8期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措施問題

莫青妮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價值多元化、經濟多樣化為農村群體提供了較大的就業空間,所以很多農村青壯年男女都遠離家鄉外出務工。但是也給他們帶了困惑,很多學生變成了留守兒童,給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學校德育尤其是農村學校德育的發展日益受到關注。日常生活習慣養成在各學段德育工作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缺乏家庭教育,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小升初過程中,遠離家人寄宿于學校,這就要求培養他們生活的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從農村中小學德育銜接出現的問題和城鄉德育發展不平衡的實際出發,在實際調查中發現諸多問題。本文以良口鄉中小學為例,結合其中小學日常生活習慣養成方面的德育銜接問題,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德育銜接;日常生活習慣;問題;措施

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為目的,而小升初的德育銜接管理能夠使學生從心理上、思想上、學習上更好地適應初中學習生活。因此,做好小升初的平穩過渡,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為往后的初中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尤為重要。探索出農村中小學德育的突出問題,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與設施設備,使學校相關的工作管理部門能夠探索出德育教學規律,找到合理的管理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促進學校德育教學的發展。依據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針對我校由小學剛升上初中的學生以及良口鄉各村小學五六年級學生進行調研,發現德育管理銜接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我們要根據具體情況在采取相應措施。

1 良口鄉中小學德育教育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傳統的教育模式下,農村中小學德育教育存在許多問題,就良口鄉許多村小學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父母不夠重視,學校德育管理滯后,少數民族學生素質良莠不齊難提高。

1.1父母的重視度不夠。

良口鄉是一個多民族居住地,各民族風俗習慣不同,很多家長思想閉塞、落后,且較為溺愛孩子,對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以及品格的養成關注度不高。再者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價值多元化、經濟多樣化以及交通的快速發展,為農村群體提供了較大的就業機會,很多村里的青壯年男女外出務工,出現了很多留守兒童。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身邊缺乏父母完整的家庭教育,從小染上不良的行為習慣,自我控制力薄弱,很多父母只是在經濟上補償孩子,卻沒有在精神上正確地引導,再加上隔代教育的弊端,所以學生很難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

1.2學校德育管理滯后

首先,在多民族聚居地的偏遠山區由于交通不是很便利,各村小學教學點分散,不集中,學校的管理松散、滯后,當學生升到初中時,許多不良行為習慣已經形成,很難扭轉學生已染上的不良習慣;其次,在當今學校以及社會競爭的壓力下,過于重視學生的智育成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夠重視。在激烈的升學競爭下,給予學生德育教育的時間比較少;再者,中小學認為德育教育不是那么重要,所以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學習文化課程上,而德育教育的課程形式比較單一,只有學校開展德育教學活動時才簡單地組織學生進行德育學習。最后,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德育教育面臨了新的挑戰,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德育教育的內涵。農村中小學也沒有相應合理的管理模式進行德育銜接教育,出現了小學不管,初中難管的現象。

1.3少民族地區的學生素質良莠不齊,難以提高

相繼普九之后,時代迅速發展,但是中小學的德育一直處于低迷甚至是退化的狀態,特別是思想和教育較為落后的山區。

良口鄉是一個多民族居住地,有苗、侗、瑤等民族。每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都不同,都是隨著生產和社會生活的發展逐漸形成的,與人們的生活行為習慣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民族風俗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歷史和文化傳統、心理素質和思想觀念。而良口鄉又是一個比較落后的地區,其落后不僅是因為經濟落后,更是人們的思想落后,存在很多陋習,所以很多不良的民風民俗都影響著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比如,在苗族村子里,很多小孩子在未成年時,家長同意并且允許他們上桌喝酒,甚至抽煙等,這就與我們中小學生行為準則相違背的。由于根深蒂固的落后思想,且風俗不同,家長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對孩子的日常行為管理較差,甚至沒有管理,再加上很多都是留守兒童,所以學生很難得到及時的合理的引導與糾正,當他們由小學步入初中時,學生身上已經有很多的不良習慣,很難再去扭轉。

在良口鄉中學,由小升初剛入學的初一新生日常衛生以及學習習慣比較差,存在很多問題:1)宿舍不衛生,隨地亂扔垃圾、吐痰,吃完零食的包裝袋直接塞在席子地下,天花板與門窗的蜘蛛網隨處可見;2)不注重個人衛生,身上汗味很重,衣服不及時更換,襪子不洗且亂扔在床底,留長指甲等;3)廁所不及時沖刷,整個宿舍臭氣熏天;4)飲食衛生習慣差,飯前便后不洗手,飯桌上都是飯菜殘渣跟骨頭,有些人甚至直接喝水龍頭的水;5)個人自理能力差,相當多的同學床鋪亂七八糟,一堆臟衣服不及時清洗;6)作息時間觀念差,午休或者晚眠鈴聲響后,還亂串宿舍、講話、吹口哨、打鬧,起床鈴聲向后又賴床;8)過度沉溺于手機,玩游戲、網絡戀愛、網絡約架;7)沒有愛護公物意識,浪費水電、踐踏草坪、涂刻桌椅墻壁現象非常嚴重等等。

2良口鄉中小學學生日常生活習慣養成舉措

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對中小學生的健康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缺失父母的重視與引導,良口鄉中小學的學生存在很多問題,給學校的德育管理帶了很多的難題與挑戰。要想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得到健康發展,提高素質教育,需要我們及時著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此,我校在針對良口鄉中小學的學生,特別是是小升初學段的學生以及初一新生積極探索良好行為養成的舉措,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1明確日常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的目標

依據中小學身心特點,針對六年級學段以及七年級學段的學生在日常生活行為習慣銜接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出解決對策。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改掉不良行為習慣,做好小升初的平穩過渡,能夠使學生從心理上、思想上、學習上更好地適應初中生活,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往后的初中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2.2制度育人,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生活行為習慣

加強《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小學生守則》的養成教育,將學生的行為常規制定成學校、班級的管理制度,也就是校規、班規等。首先,本校在每個學期開學初都會由政教處牽頭舉行關于德育常規管理的全校性的常規會議、班級主題班會。其中,日常行為規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其次,利用學生會管理制度,讓學生互相監督,學生管理學生,再通過各項評分量化來給班級之間進行評比,利用周德育的流動紅旗次數作為先進班級的參考分數項。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讓他們互相督促、自我檢查、自我管理,培養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比如:1、宿舍內務方面,每個宿舍設了宿舍長,負責督促值日生打掃宿舍衛生和內務整理,而學生會成員負責給每個班級的每個宿舍進檢查打分。午休后、晚眠熄燈后,要求學生做到快、靜、齊,學生會巡查宿舍進行檢查。通過學生會的監督機制后學生的內務、午休以及晚眠紀律得到了明顯的改善。2、食堂就餐方面,分配好每個班級的就餐區域,有本班安排值日生在三餐后進行打掃,學校值日領導會在學生就餐時間進行檢查有沒有插隊、亂倒飯菜、亂扔碗筷等現象,如有會第一時間糾正學生并且通報到班主任群,由班主任進行批評教育,如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會進行表揚,而學生會成員則會在規定的時間進行衛生檢查打分,通過監督打分評比,學生就餐秩序以及衛生得到明顯改善。實踐證明,在學校德育管理中實行“學生會管理制度,學生自我管理、互相監督、互相督促”的機制,將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進行細化、量化并且及時反饋給學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自我約,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

2.3開展實踐活動,加強生活自理能力,促進良好習慣養成

針對問題比較突出的地方,我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加強檢查與考評。比如宿舍內務問題比較嚴重,我們開展“文明宿舍”評比活動,按照軍訓的標準對宿舍進行整頓,宿舍里面所有的被子、枕頭都要朝著一個方向,衣服疊好不能亂放,書包靠墻放好;床底下劃一條直線,所有的鞋子都要整齊的沿著直線擺放,且鞋跟朝外;牙膏、牙刷放在洗漱水槽上方并向一個方向整齊劃一;天花板、門窗不能夠有蜘蛛網;廁所便盆要沖刷干凈沒有污漬等;這些要求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易于達成目標,通過評比讓他們之間互相競爭督促。將這項活動加入到學生會常規檢查當中,在公布欄上將評比結果展示出來,如有扣分項目及時反饋整頓,好的繼續發揚。表揚先進、鞭策后進、樹模范,增強競爭意識,促進學生改掉不良生活陋習。

2.4開展“養成教育活動周”

剛入初中的七年級新生用將近一個學期并以“周”為活動時間強化適應初中的德育教育,糾正不良行為習慣,使學生從“適應”變成“常態,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體內容如下:

2.4.1生活習慣養成教育周。遵守學校作息制度,按時起床、就寢、回家;按時就餐,不將食品帶入教室;及時清掃教室、寢室和衛生區域;講究衛生,不亂貼、亂寫、亂畫,不隨地吐痰,不隨手亂扔垃圾、亂倒飯菜,不隨地大小便。

2.4.2文明禮儀習慣養成教育周。參加升國旗儀式,學生要穿校服,行注目禮,唱國歌;語言文明,使用禮貌用語,不說臟話、不罵人;舉止文明,不推拉擁擠,不追逐打鬧;注意儀表,衣服整潔,不留怪異發型,女生不化妝等;不進行封建迷信和賭博活動;不將手機帶入校園;同學之間互相關心幫助、文明交往,愛護公物,拾到別人財物及時交給管理部門。

安全習慣養成教育周。安全觀念、提高法制意識;妥善保管錢物,未經他人同意,不拿別人的東西,不偷竊,不勒索別人的財務;養成防火、防電、防溺水的良好習慣;遵守交通規則,不駕駛機動車;不欺負同學,打架滋事;不攀爬圍墻校門等;注意飲食安全;不攜帶管制刀具進入校園。

2.4.3健康習慣養成教育周。積極參加兩操,做好每個體育操的動作;組建班級球隊,平時積極鍛煉身體,開展各類有益體育活動;舉行校運會、新廣播體操比賽。

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周。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預習、專心聽課、及時復習、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積極探究、獨立思考、切磋交流的習慣;充分利用閱覽室進行課外閱讀、記讀書筆記的習慣;誠信考試,不作弊的習慣。

2.5建立班主任隊伍,推動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學校的基本教學單位是班級,而班主任在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過程中發揮著核心的作用。學生很多的良好行為習慣是通過班主任的教育和影響而形成的。班主任就像是班級的一面旗幟,一個風向標。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言傳身教、嚴于律己,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積極示范、不怕煩瑣、感召全體。比如,在午休、晚眠時間,班主任都要及時到達宿舍清點人數,關注學生的生活以及心理現狀,對宿舍里面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及時反饋給學生,并督促他們及時解決或糾正。而一個班主任的力量是非常小的,班主任們只有團結一致、互幫競爭、互相幫助,才能夠形成一堵充滿凝聚體的墻,保護自己的學生拒絕不良陋習,推動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學校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班主任隊伍,班主任之間互相幫助,遇到困難一起想辦法解決,向有經驗的班主任學習,設立班主任獎勵機制,評比校級、縣級、市級班主任。充分發揮班主任們的育人作用,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

2.6全體教師團結一致,幫助學生培養良好日常生活行為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光靠班主任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需要全體老師、學校各管理部門之間團結互助。班主任只有一雙眼睛,不能一天無時無刻地關注到自己本班的學生,需要科任教師幫助督促??迫卫蠋熞淖儌鹘y教育理念,明確知道德育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教師也不僅僅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在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科任教師要加強德育教育與學科之間的聯系,幫助中小學生在學習中、生活上體會良好日常生活行為習慣養成的內涵以其重要性。

3結語

由于良口鄉中小學,教學點分散,不集中,初中生基本都是寄宿生,良口鄉是一個多民族居住地,各民族風俗習慣不同,在研究過程中難以面面俱到,在資料搜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漏差。另外,我校是農村鄉鎮中學,師資比較薄弱,教師們對教育科研理論相對欠缺,鉆研不夠,科研水平急需提高,以找出更多解決問題的對策,使學校相關的工作管理部門能夠探索出更多德育教學規律,找到合理的管理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促進學校德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東. 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現狀與思考[J]. 江西教育科研,2001,(10):18-19+22.

[2]竇遠林. 關于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思考[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08):71-72

[3]梁美鳳. 社會主義新年農村背景下農村中小學德育問題探析[J]. 繼續教育研究,2008,(09):32-34

[4]高志兵. 探索中小學德育教育的思路[J]. 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0,(03):73-74

[5]李富善. 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問題與有效對策探析[J]. 考試周刊,2018(53):22-22

猜你喜歡
農村中小學措施問題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求函數零點個數的措施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推進中小學藝術教育區域發展的對策研究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改革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河南省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閱讀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