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互聯網+”背景下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發展路徑探析

2020-07-04 12:56張佑邦
文存閱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發展路徑高等教育互聯網+

張佑邦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各行各業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式呈現出全新的面貌,社會新文明也逐漸誕生。就教育行業而言,在過去,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就是學校,學生想要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就必然要依靠本班老師的辛勤指導。但是自從互聯網出現之后,這種現況逐漸有了改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在線獲得豐富的教育資源,也可以對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選擇。本文就對面向互聯網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發展進行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高等教育;發展路徑

有了信息技術的強力支撐,再加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合已經成為了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教育是關乎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事業,互聯網的出現使教育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對于高等教育來說,學生的思想比較獨立,人格也日漸完善,從前封閉式的教育已經不再適應于當前大學生的學習,若長期使用該教育制度就必然會產生逆反效果。而互聯網的出現剛好打破了這種僵局,在線教育的出現,使得許多大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學習方式,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互聯網的出現促進了高等教育的發展。

一、高等教育的繼續教育的現狀

(一)大學生的學習適應需求被忽視

在以前,為了保證高等教育的質量,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教育部門常常會為高校選派專業的教師,投入相應的教學資源。而現在,隨著教育改革的進程不斷加快,教育部門對于高校教育發展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逐漸得到重視就高校的學生而言,剛剛告別了緊張的高中生活,走進了相對自由的大學校園。雖然很多高校為了使學生更迅速的融入到新的校園生活開展了一系列,但是從實際來看,好像效果并不盡人意,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學?;顒舆^分強調形式,缺乏針對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科研在身,沒有辦法將精力完全注入到學生身上,很難做到時刻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狀況。因此也就導致學生很難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無法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從而能力提升得就較慢[1]。

(二)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低

互聯網時代,信息都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現,讓人觸手可得。經過相關調查發現,只要是在某些領域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整合信息的能力。就高等教育而言,在繼續教育的路程中也要緊跟時代的潮流,為社會培養綜合型人才。但是就目前而言,有很多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時并沒有表露出很強的學習意愿,在完成學習任務時也容易被手機、電腦、互聯網游戲等吸引,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三)高校教師教學投入度低

雖然學生說在接受高等教育時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學習的方向更重要,若方向從一開始就是錯的,那么所有的努力就會功虧一簣。學生剛進入新的環境,教師的引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現實表明,教師并沒有起到該起的作用。部分教師職業態度較差,不愿意認真思考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愿意改進,對教學工作的投入度較低,甚至有些教師僅僅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上課,不愿意花費時間和學生進行溝通,也不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等教育繼續發展的途徑

(一)學生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現如今,互聯網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在互聯網的發展下,高等教育在繼續發展的道路中擁有很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多重挑戰。學習資源的共享,信息渠道的多樣,都是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各方面知識,提高綜合素養的[2]。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是獲得成就,還是墮落沉迷,主要就在于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換句話來說,在互聯網背景下高等教育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要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工具,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生活和學習,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有效率的學習,只有這樣,高等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教師要加大教學投入

教師是高等教育取得效果的關鍵人物,在學生接受教育的道途中,教師的引導和教導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師要加大教學投入,為培養社會人才鞠躬盡瘁。就具體而言,主要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一定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增強自身的責任心。時代在發展,社會也在進步,教師只有不斷吸收新思想、新觀念才能夠優化教學內容,更好的貼近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教師一般來說是有較強的自我成長需求的,常常面臨著一邊做科研一邊帶學生的狀況,科研壓力很容易耗費教師的精力與熱情,從而導致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工作投入感低等問題,雖然教師要不斷學習完善自我,但是面對這樣的狀況,教師還是要鍛煉自己兼顧兩者的能力,爭取做到科研教學兩不誤,使兩者效率極大化,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也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為高等教育的發展貢獻一份力。其次,教師一定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正確歸因。老師家長的督促對學生的學習是有效且短暫的,只要離開了監督,學生就會喪失學習的動力,學習效果也就自然而言下降了,教師要意識到這一點,認識到只有內在的學習動機才是維持學生長期學習的精神支柱。

(三)學校要構建完善的“互聯網+”教育環境

“互聯網+”的時代,高校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學習環境都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學生學習的資源并不僅僅局限于老師和課堂,而是走向了更為廣闊的網絡資源環境,學習方式也逐漸得到了優化。對于學校而言,在這種大勢所趨之下,一定要為學生構建完善的“互聯網+”的教育環境,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想要開展信息化的學習,學校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眾所周知,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長久的,首先學校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其次學校也要加大教育資源投資力度,建設優質的學習資源,改善學習條件,使學生獲得學習滿足感。在這樣的背景下,相信高等教育向前繼續發展的道路上將會是一帆風順。

結語: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在這樣的社會發展潮流之中,高等教育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和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實現在互聯網中發展,在自我發展中向前。

參考文獻:

[1]余勝泉,王阿刁.“互聯網+教育”的變革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16.

[2]趙先鋒.人文關懷是視域下的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4.

猜你喜歡
發展路徑高等教育互聯網+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