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

2020-07-06 15:36羅媛媛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關鍵詞:統整跨學科黃河

羅媛媛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新課程改革中,提出要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新課改提出這一核心理念后,并在各版本教材開啟地理知識大門的第一章節,都安排了相應內容誘導學生了解地理,并知悉學習地理的方法。那么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引導且幫助學生建立生活與地理之間的橋梁,讓學生了解地理,激發對地理的興趣,同時重視學生生活中觸手可及的現象,誘導學生提出問題,引發思考,探索地里的趣味性,增加體驗性,使學生充分感知身邊的世界,潛移默化中提升地理素養。

那么作為信息時代下的地理教師,我們應當如何開展課內課外教育呢?

一、重視開學第一課

初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地理學科,較為生疏。如老師傳統的概念介紹向學生展示地理學,容易引起學生的疲乏并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處理開學第一課時,我多以本年發生的大事件入手,構建生活與地理聯系的橋梁。比如泰國沉船事件,讓學生了解學習地理知識能保護生命。再例如,以新冠病毒來探究武漢的自然地理特征,同時通過武漢交通九省通衢的地位,探究病毒為何在國內傳播如此之快的原因。通過各種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并在綜合分析事件中傳遞地理與生活的聯系。

二、跨學科聯系的課堂

我校在原有基礎課程的基礎上,分年級開展了以不同內容為主題的統整項目課程。中學某一學期的課程為——《黃河頌》,以黃河為中心,從不同學科、跨學科的不同角度全方位的解讀黃河、探尋黃河。而地理學科,從黃河的自然概況入手,運用圖文資料分析黃河的水文特征是地理學科所要求學生達到的基本素養。在學生逐步分析黃河水文特征時,能探究發現黃河各河段的生態問題,探究其形成原因并找出對策。傳統的地理教學,注重讀圖、析圖等基本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對于黃河生態問題引發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思考,以及對學生全球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嚴重分離知識與生活,學生找不到學習的動機并喪失興趣。

以地理學科為切入點,跨學科統整“黃河”知識,通過學科內的重構與跨學科的統整,構建開放課堂。與語文學科的統整,學生深度閱讀,增強對信息加工處理和表達的能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與歷史、美術學科的統整,學生融匯古今,了解黃河文明源遠流長,培養學生國家情懷;與數學學科的統整,學生合作完成斜坡實驗,探究黃河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培養學生探索能力,樹立環保意識和持續發展觀念。

通過不同學科的統整,培養學生跨學科深度閱讀,對信息的加工和處理,對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全球意識、公民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三、延伸課外與生活緊密相連

地理教學的宗旨是教授學生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課堂外的探究是對課堂內知識的重要延伸。

在課堂外,八年級學習到《黃河》一課時,我會帶領學生以黃河水土流失為主題,展開保護水土的探究活動,將學生分成小組,通過設計不同的對照試驗,探究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實驗后,設計保護水土的有效措施。通過動手實驗,搜集資料,合作探究,學生能圍繞水土流失的發生、保護形成知識鏈,部分同學還能由此形成關于探究黃河水土流失的小論文。通過探究,學生能依托課堂中所學的知識,設計簡單的調查研究方法,將地理知識學以致用,找尋到學習地理的樂趣,并能在平日生活中,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將生活與地理緊密聯系在一起,并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習地理不僅僅是學習地理知識,在圍繞主題的探究中,學生能學習到地理學習的方法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探究地理科學的能力,例如: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整合搜集到的各種信息,綜合分析問題,尋找原因。這一過程,可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意識。同時在這一探究活動中,能激發且培養學生保護環境意識和憂患意識,并能讓學生主動從身邊小事做起,保護環境,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猜你喜歡
統整跨學科黃河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跨學科前沿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
多措并舉,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跨學科學習,促學生創新發展
統整經典細品析 多維閱讀提素養
以課程統整促進學習效能的提升
課程統整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
黃河
基于學科交叉融合的組織模式創新
課程統整,臺灣教育的變革
渡過黃河看雕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