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育人·成長陪伴”

2020-07-06 01:20徐超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關鍵詞:高校

徐超

摘要:學生工作在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上,認真借鑒社會工作領域尤其是家庭教育在陪伴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和有益做法,將“成長陪伴”這一理念引入到具體工作中。在全員育人和注重分類指導的思政工作理念指導下,把握不同學生的成長成材規律,通過平臺建設、組織保障、制度保障、人員保障, 構建成長陪伴計劃,服務學生能力發展與提升。

關鍵詞:成長陪伴;高校;學生工作新體系

當代大學生群體普遍掌握信息手段比較豐富、有鮮明的個性且人生觀、學習觀、價值觀更加的多元化。這就需要高校的學生工作更加的精細化、全程化、體系化,需要我們開展有溫度的學生工作,開展大學生“成長陪伴計劃”。

一、開展“成長陪伴計劃”的意義

(一)全國教育大會的召開為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文化知識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教學體系、學科體系、管理體系、教材體系都要圍繞這個方向來設計。[1]

(二)當代大學生群體的多元化

根據我們的調研: 工科學生的課程多,難度大; 部分學生是調劑到本專業,專業歸屬感低;學習的目標也不明確,學習能力不足;優秀學生卻不僅希望學到知識而且想更多地提升技能和創新能力,所以現有的年級會和班會這樣的“一對多”的指導早已沒有辦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培養需要。

(三)不同學生的家庭背景差異帶來的挑戰

很多家長沒有深遠地去考慮如何讓學生有意義地去度過大學生活。部分家長在學生有了心理等問題時或者收到學校學院反饋的其他問題時,自己本身還是很茫然且不能做到與教師的教育同步管理。

二、實施“成長陪伴計劃”的目標

在圍繞“立德樹人”的基礎上,“學生工作”需要認真借鑒家庭教育在陪伴方面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經驗, 將有溫度的學生工作和大學生“成長陪伴計劃”細化到平時。

(一)結合家長與學生提出的需求,通過家校聯動,讓家長和學生清楚了解自身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在他們的溝通和共同協商下構建與完成自身的成長目標。

(二)依托學校、家長、學生的共同參與,幫助每位同學樹立目標,并且根據大學生活和課程學習的深入,及時調整學生的成長計劃,達到聯系實際培養個性化人才的目的。[2]

(三)致力于大學生豐富的成長旅途體驗。我們希望當代大學生能有明確自己的成長目標且擁有展示自我的機會,以達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三、構建“成長陪伴計劃”,服務學生能力提升與自身發展

在全員育人和注重分類指導的思政工作理念指導下,把握不同學生的成長成材規律,通過平臺建設、組織保障、制度保障、人員保障, 構建成長陪伴計劃,服務學生能力發展與提升。

(一)平臺建設:包括“成長計劃”手冊、“輔導員就業工作坊”、社團活動平臺、志愿服務平臺、網絡平臺。這里著重講成長計劃手冊和就業工作坊。

“成長計劃”手冊:學院會在每學年開始階段,制定符合本院大學生的“成長手冊”,按月份和教學計劃列出了學生一年內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俺砷L手冊”除了在指導學生完成任務的基礎上,還會留白,讓每位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量身制訂學習和生活計劃?!俺砷L手冊”還能給大學生家長一個明晰的指導方向,了解學生在成長中的不同階段任務和努力方向,同時手冊里還列出家長需關注的學生特殊成長階段,如英語等級考試、假期安排、期中、期末考試、考研日志等讓家長、學生、教師都能參與進來。

輔導員就業工作坊:輔導員可以把即將畢業的學生主要分為考公務員類型、考研究生類型、海外留學類型、就業創業等不同類型,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和管理,幫助大學生成功走入社會,并且可以階段性地實現自我的目標。

(二)組織保障:學生工作主要依托五大團隊,既照顧到個體的不同,讓學生自主選擇,同時也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資源的全面整合,確保大學生在成長成材的關鍵時期有強大的支撐力量,充分發揮高校全員育人的思政作用。[3]

“輔導員護航在線團隊”以本學院輔導員為載體,根據不同輔導員擅長的領域,能夠為學生在學習成長、職業發展規劃、心理困惑答疑咨詢、大學生黨建團建等方向提供指導,為大學生的健康生活和成長成材保駕護航。

“學生小講師”采取遴選高年級拿過獎學金的同學、保研考研成功的同學或者海外留學申請通過的同學來擔任“學生小講師”,每個班級聘用1年。通過“學生小講師”在學業規劃、職業生涯發展等方面的貼心指導,實現其在大學生中樹立朋輩示范作用,幫助低年級同學盡快明確學習和發展方向。而“學生小講師”團隊成員在教導學弟學妹的同時,自己也可以獲得難得的“講師”體驗和成就感。

“教師教學發展聯盟”主要通過任課教師、教學督導、班主任等聯系到一起,每月征集學生意見、共同聯席會、集體備課等探討教學模式的改革;推行“全員導師制”等全員育人的新舉措,讓優秀的本科生都有了自己四年一貫制的學業導師或科研導師,并提前進入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科研創新和參加學科競賽,實現師生之間的“師生從游,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

“海外交流團隊”定期組織有海外研修經歷的老師、研究生、本科生進行經驗交流。

“心理健康團隊”通過各班級的心理保健委員,班級骨干,及時發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依托學校心理中心,順利開展后序的援助工作。

(三)制度保障: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生成長成材的教育管理工作意見》, 其中包含優秀本科生導師制度、課外學術科技創新活動制度、學風建設考核與激勵制度、首問負責制等相關制度, 以制度促管理。推行輔導員“六深入”工作機制(深入宿舍、深入課堂、深入餐廳、深入學生活動、深入社團、深入比賽),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便于創建學生成長檔案。

(四)人員保障:對學生的“成長陪伴”,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學院、輔導員、班主任、家庭、朋輩甚至是社會力量多方合力才能發揮發作用。發揮好,為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秋玉. 以立德樹人踐行高校教師本分[J]. 人民論壇, 2018, 610(29):120-121.

[2]錢曄. 基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吉林工商學院學報, 2012, 028(006):84-86,91.

[3]張靜, 梁潤雅. "大學生成長計劃"——新形勢下大學生成長成才模式的探索與創新[J]. 改革與開放, 2017, 000(016):104-105,108.

猜你喜歡
高校
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知識管理
淺議高校儀器設備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
高校安全隱患與安全設施改進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新常態下高校檔案工作發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