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

2020-07-06 01:20嚴天男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關鍵詞:初中體育心理健康實踐

嚴天男

摘要: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生理與心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個好的身體為好的心理狀態奠定基礎,不健康的身體通常伴隨著心理的沮喪與挫敗感。所以,心理健康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變化正趨于半成熟狀態,是人生成長階段中的敏感期,學校對于他們的心理健康應該更加關注,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奠基幸福人生。因此,在體育與健康教育中重視心理健康的研究,是體育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初中體育;心理健康;實踐

1影響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其一,適應新環境的角度。部分學生在小學時期成為校園中的佼佼者,其給自己樹立的目標是只能成功不可以失敗,可以接受肯定但是不可以受到批評。在環境和事先的情況出現偏差時,便會存在一定的挫折感。針對這些初中學生而言,其缺少處理挫折的能力成為心理不良發展的因素之一。

其二,學習壓力角度。部分學生在走進初中校園之后,因為每一個小學階段的教育說屏存在差異,或者學生尚未掌握良好的學習方式,影響到學生成績的獲得,以致于學生對考試產生恐懼感,降低學習的自信心,引起一系列問題。

其三,沒有全方面的認知現實社會。初中學生自身的心智逐步形成之后,生活以及學習方式并不會相對獨立,其給予自己存在較高的期望值。在現實和理想之間的期望值存在不一致的情況,會引起心理問題。

其四,情感角度。初中學生普遍存在較大程度上的觀念波動,且自身心理和生理不夠十分成熟,缺少處理問題的經驗,對于情感角度上嚴肅性不足,盲目的走進感情誤區,甚至不會自我調整,以致于學生心理情緒不夠穩定,造成思想和行為的異常變化。最后是家庭以及社會環境角度。

2初中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1)有利于改善學生的情緒

情緒是人的某些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產生的一種體驗,而衡量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標志是情緒狀態。學生生活在學校這個關系錯綜復雜的小社會中,經常會產生憂愁、緊張、壓抑等情緒反應。

(2)有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在體育活動中,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需要克服身心疲勞,消除消極情緒,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緊張等,這都是對一個人的意志品質的嚴峻考驗,也是學生培養和形成堅強意志品質的過程。體育活動可以使學生逐漸養成克服各種困難的積極情緒,堅持參加體育活動,這樣時間久了,從鍛煉中培養起來的堅強意志品質就能夠遷移到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去。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合作精神

目前中學生中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傾向,對家庭有強烈的依賴心理。面對集體生活,很多孩子表現出束手無策,不善于與人交往,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既需要交往與合作,又存在相互競爭的現象,大多數體育項目只能在與他人發生聯系的條件下方可進行,在體育活動環境中,學生可以以更直接、生動、集中的方式接觸,體驗近似于社會上所能遭遇到的各種情景。

(4)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心理承受力

初中階段的體育活動與人生其他階段的體育活動相比,更多地表現在不斷遭遇障礙和挫折,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創新和提高方面,現行的中學體育課程中設立了社會適應學習領域,體育教師們也更加注意改進教學,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發展探索、創新精神,提高抗挫折能力。

3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策略

3.1改變傳統固化的思路。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心理健康影響著人們生活以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健康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的教學理念應該與社會發展相契合。教師的教學觀念就不能墨守成規,必須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核心,充分地貫徹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策略,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教學中要引入教學新理念,改變傳統固化的思維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體育課變成生動有趣的課程。

3.2教學模式的改革。隨著教學理論的不斷發展、更新,體育教學模式也應隨之不斷發展、完善。當前體育教學模式呈現出下列趨勢:從模式的主題看,體育教學模式從傳統的“三基”教學,從身體素質轉變為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從模式的目標看,應該把短階段的效益轉變為長期效益,從追求短期的生物適應能力向突出體育能力的培養上發展;從模式的形式看,從單一化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各種形式相互批評、競爭、借鑒,發揮著各自特有的功能;從師生地位看,要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實現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關系,要激發學生主動的學習興趣。

3.3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1)積極參與法。傳統的依附教學的方法是導致學生個性發展不適應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方法被教師定義為教學的統一結果,強調教師自身在教學內容上的標準,通過提問、欣賞、批評、評分等方式約束學生,使學習過程與教師的教學過程相一致。這種教學方法的主要特點是“一維”,即目標和結果。然而,學生的潛能是不同的。相同的教學內容會在不同的學生之間產生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學方法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

(2)媒體運用法。如:為了加深學生對挺身式跳遠完整動作的了解,可運用影視錄像媒體,觀看教學錄像,提出注意問題,引導學生觀看。然后,再利用慢動作視頻,將難點、重點逐一分解,定格顯示,最后按正常速度播放,幫助學生建立完整、正確、規范的動作概念。在教學中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師課堂呈現形式更多樣化,而且可以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使學生地位變得更加主動。使用現代技術更大的優勢是減少了課堂時間中的不必要的浪費,而且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實踐證明,利用媒體參與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對錯比較能力.

(3)探究學習法。是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在預設情景中尋找問題、羅列問題。為了解決問題,他們往往需要帶著各自原有的學習經驗,著手分頭尋找與問題有關的信息和解決辦法,就熱點問題即探究議題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最后形成一致意見,提煉出最佳的問題解決策略和行動計劃,并予以實施。

參考文獻:

[1]顧錦.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專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時空,2017(2):69.

[2]王多強.新課改下體育教師如何搞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教育,2017(34).

[3]許士陽淺談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

猜你喜歡
初中體育心理健康實踐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初中體育學習方法指導
如何在初中體育中有效開展健美操教學
中學體育先學后教模式探討
籃球教學中三步上籃教學方法研究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