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校園內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樁建設和管理探討

2020-07-06 09:51俞一峰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關鍵詞:電動自行車高校建設

俞一峰

摘要:近年來在我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推動下,各地區高校都開始擴大新校區建設。電動自行車因其經濟、便捷、環保、無需駕照等特點成為師生員工校園內代步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電動自行車的普及也帶來了令人擔憂的安全隱患問題。本文就校園內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樁的規劃建設和管理進行了探討,并對共享充電樁的選址及總體布局、建設標準、建設模式、運營模式和電動自行車的檢查整治及宣傳教育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建議,保證共享充電樁的長效安全健康運行。

關鍵詞:高校;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樁;建設;管理

引言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推動下,各地區各類大學合并熱潮及新建新校區勢頭日益高漲,部分高校形成一校多校區及大面積新校區的發展格局。如浙江大學在杭州就有五個校區,其中僅紫金港校區東區校園面積就達3192畝。電動自行車因其經濟、便捷、環保、無需駕照等特點成為師生員工校園內代步的重要交通工具。據不完全統計,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東區師生員工電動自行車保有量達近5000輛。

目前,電動自行車使用過程中違章充電、占用堵塞通道等問題頻繁發生,由此引起的火災事故也時有發生[1]。根據近年來消防部門調查的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原因分析,因整車線路故障引發的火災事故占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的90%以上,其中停放充電時引發的火災事故占80%以上,在夜間20點至次日凌晨5點之間的火災發生率約占67%,亡人火災基本上都發生在充電過程中[2]。

建設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樁,對電動自行車實行集中停放、集中充電、集中管理,是解決其火災事故頻發的行之有效辦法。2017年12月29日,公安部發布《關于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范的通告》,要求有條件的住宅小區、樓院應當結合實際設置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及充電場所;隨后2018年5月,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關于開展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應重點推動建設一批集中停放場所及充電設施,鼓勵新建住宅小區同步設置集中停放場所和具備定時充電、自動斷電、故障報警等功能的智能充電控制設施。

1 校園內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樁建設方案

1.1 選址及總體布局

充電樁選址及點位數應由學??倓仗幓蛳嚓P部門根據區域流量等實際情況統籌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對外開放使用。

充電樁宜在室外獨立設置,與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依據現行國家標準規范進行設置,不應影響消防車通道、室外消防設施器材的正常使用;選址時不應設在以下場所:(1)強烈振動或高溫場所,(2)地勢低洼易積水的場所和易發生次生災害的地點,(3)距離易燃易爆場所小于10m的地點,(4)應遠離危險邊坡。

1.2 建設標準

充電樁應采用掃碼式、刷卡式等智能充電裝置,具備定時充電、自動斷電等功能;充電裝置電氣線路敷設應符合技術標準要求;應設專用的充電配電箱,配電箱應設于干燥處且應采用防雨型,箱內斷路器應兼具過載保護、短路保護和漏電保護功能;應設置充電設施的導引、安全警告等標識;應配置防雨車棚,車棚應采用不燃材料搭建; 應配備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或設施)、滅火器等消防設施和器材; 應全域設置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并把監控信號實時傳至24小時均有人員值班的消控室或物業監控室[3]。

1.3 建設模式

引入充電樁建設運營公司開展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樁建設,建設經費由其承擔。

2 校園內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樁管理方案

2.1 運營模式

采取由充電樁建設運營公司出資建設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樁,收益歸該公司所有,維保也由其負責,日常運行管理由充電樁建設公司聘請物業公司負責,學校相關部門負責監督檢查的模式[4]。這種運營模式根據“誰投資誰受益,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既保障了充電樁的建設經費,又兼顧了后期管理運行維護。從浙江大學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樁運營情況看,共享充電樁所得收益扣除日常運營成本后,大概3-4年就能收回建設成本,保證了共享充電樁的長期健康運行。

同時從火災事故數據分析,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樁應禁止過夜充電,充電功率限制于8-180W之間,防止48V以上的非國標電動自行車充電。

2.2 檢查整治和宣傳教育

學校相關部門應發動院系、各單位等力量開展校園電動自行車安全排查整治行動,對違規停放充電的行為,特別是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私拉電線和插座給電動自行車充電,或者是攜帶電動自行車鋰電池進入宿舍充電等,一律責令立即整改。

學校應加強消防安全宣傳培訓力度,通過新生入學培訓、開學初安全教育、員工年度培訓、班級微信群等多種形式或媒介把電動自行車充電、停放等安全知識和電動自行車火災相關視頻資料向師生員工普及,提升師生員工消防意識,正確認識電動自行車火災危險性。

3 結語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的快速發展成為群眾清潔出行的首要選擇,但伴隨而來的火災頻發問題促使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鼓勵建設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樁的法律法規。高校作為人員密集場所,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重視,更應合理規劃建設、管理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樁,切實保障師生員工生命安全和校園環境安全穩定。

參考文獻:

[1] 馬恩強,蘇文威. 電動自行車火災綜合防治探究[J]. 消防科學與技術,2016(5):704-707.

[2] 丁宏軍.從消防角度看電動車的發展[J].建筑電氣,2019,38(2):67-71.

[3] 吳慶馳,蘇德然.淺談柳市鎮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中心建設方案[J].武警學院學報,2018,34(12):40-42.

[4] 王佳佳,孫玉濤.蚌埠市電動自行車充電站的現狀和前景的調研[J].硅谷,2012(7):28-29.

猜你喜歡
電動自行車高校建設
寒露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電動自行車最高車速檢測方法的分析與比較
無信號T型交叉口左轉電動自行車與機動車沖突研究
電動自行車的管理難題以及應對之策
電動自行車違規行駛現象統計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