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民辦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2020-07-14 08:23孫正林趙紹利王倩文
今日財富 2020年19期
關鍵詞:工科師資隊伍民辦

孫正林 趙紹利 王倩文

我國教育界于2016年提出了新工科概念。在此背景下,民辦本科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論文總結了民辦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設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民辦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取得的成績,探討了創新創業教育在新工科背景下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針對其存在的問題,從改變學生認知觀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全新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打造校企政有機結合的育人共同體四個方面提出了優化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策略,為新工科背景下民辦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幫助。

一、我國民辦本科高校新工科現狀分析

與國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的新工科實踐和探索起步較晚,加之民辦高校的學科建設和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新工科的實效明顯落后于國辦高校。近年來,隨著民辦高校的不斷發展壯大,辦學實力不斷增強,民辦高校的新工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開始嘗試把創新創業教育與產業相融合,與行業相匹配,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以產學研實現多主體協同育人,加強校企合作,建立企業導師人才庫,把企業導師引入課堂,鼓勵企業參與學校教學環節,在實踐過程中,深化產教融合,實現由“工學交替”向“工學交融”轉變,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第二,抓住新工科契機,加強學科建設,整合院系和專業資源。為更好的適應新工科需要,不少民辦高校開始進行院系調整,整合現有學科專業,構建大工科體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夯實新工科的基礎,只有做大才能做強。在專業建設上,主動取消、調整不能適應新經濟發展的夕陽學科,全力做好新工科專業建設,優化學科結構。

二、新工科背景下民辦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缺乏正確認識

民辦本科高校的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觀念相對滯后,積極參與度較低。第一,民辦本科高校的學生雖說是國家計劃內統招,但學生的理論知識不夠扎實,學習能力較弱,存在缺乏學習興趣,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第二,學生的創新創業意愿有待加強,動機不明確。學生更加注重通過創新創業過程、參加競賽等活動來提升自身評優獲獎的競爭力,或者把創業動機定義在獲取物質財富勤工儉學上,并沒有把培養創新創業思維和自身的長遠發展規劃相結合。第三,學生從思想和心理上不愿從事冒風險和有困難的事情。作為“95后”學生大多數在家嬌生慣養,在有著較好家庭條件的這個優勢的同時,也存在組織紀律性差,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打擊抗挫折能力差等劣勢,不能面對逆境,從思想上缺乏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這也影響著創新創業教育的進行。

(二)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隊伍建設不健全

民辦本科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大部分學校并沒有組建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團隊。在新工科背景下,師資力量薄弱,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師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已經不能滿足新工科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首先,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能力不足,各大民辦本科高校雖然成立了專門負責創新創業教育的部門,但師資配置仍以輔導員和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為主,這些老師缺乏創新創業實踐背景,缺少創新創業的思維意識,專業知識匱乏,不能把創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造成創新創業效率低下,效果堪憂;其次,師資隊伍不穩定,不利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健康發展。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主要來源于剛畢業的名牌高校的研究生、博士和國辦高校的退休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構成也不外與此。正是基于該特點,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構成也面臨著流動頻繁、隊伍不穩定、難以形成長久合力的尷尬境地;再次,各民辦本科高校雖然建立了企業導師人才庫,但在實際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對這些企業導師的利用率不高,企業導師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最后,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老師鮮有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民辦本科高校對于從事創新創業教育老師的外出培訓不夠重視,缺少專項培訓資金,安排老師培訓學習的機會少,時間短,覆蓋面低,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師團隊的發展。

(三)缺少適應新工科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民辦本科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沿用了傳統學科的課程設置方法,在新工科背景下,已經不能滿足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首先,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學校把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作為單獨的一門課程來教學,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辦學理念和教學目標結合起來,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與新工科的要求和理念相結合,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建設相結合。其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教學學時較少。沒有把創新創業課程和專業學科交叉融合,在培養創新創業人才需要的專業知識、法律知識、金融知識、管理知識和組織協調能力上沒有形成一套成熟合理的育人模式。

三、新工科背景下加強民辦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對策建議

(一)改變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觀念

民辦高校的學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對象,是創新創業教育成功與否的評價對象之一,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觀念是創新創業教育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第一,學生要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認清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形勢,摒棄創新創業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權宜之計、是暫時減輕經濟負擔的陳舊思維,要認識到創新創業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養,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表現。第二,學校要積極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鼓勵學生參加省市各級創新創業大賽,邀請創業成功人士和創業成功的學長來學校講座,講解他們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和理解,經驗和感受,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

(二)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質量

首先,拓寬教師隊伍建設渠道,優化教師隊伍結構。高校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老師不僅需要具備豐富完備的創新創業理論知識,而且需要創新創業實戰經驗。在這種情況下,高校除了遴選部分具有創新創業理論背景的教師擔任理論教學任務,更需要聘請企業家和成功的創業者作為兼職教師擔任創業實踐項目的任教老師。這部分兼職教師具有一定的創業實戰經驗,熟悉創業計劃,運營管理,風險控制,財務管理,人事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讓企業兼職教師承擔創新創業的實踐教學任務有利于彌補高校自身師資隊伍不足的缺陷。只有這樣,學校才能拓寬教師隊伍建設渠道,打造專兼結合,結構合理,資源共享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

其次,將專業教師納入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體系。新工科建設背景下,要使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落地,就必須把專業課教師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隊伍體系,充分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專業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承擔著傳授本學科前沿理論知識、分析專業就業市場行情和專業內創新創業的機會等任務,前邊提到的專業創業教育體系中的知識也需要由專業教師來傳授。這就需要專業教師除了具備本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知識外,還擁有較強的知識整合能力及創新能力。

再次,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學校要制定長效穩定的師資培訓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培訓力度,擴大培訓覆蓋面,提高師資隊伍培訓頻率。在師資培訓模式上,學校要加強國際國內合作交流,組織教師參加KAB等含金量較高的培訓項目,加強校企合作,選派優秀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學習先進的運營模式和管理經驗,充分了解企業的實時經營狀態,掌握一手教學資料,提升實踐教學能力。

(三)構建與新工科相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新工科背景下,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要堅持“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的原則。根據新工科人才培養要求,加強對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課程設計和整合,把創新創業課程始終貫穿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按照“創新創業思維訓練開發--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升--創新創業成果轉化”三個層次(如表1所示),依次遞進,構建新工科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課程體系。

筆者構建的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在新構建的課程體系中, 在學生從進校開始到畢業結束所遇到的每一個課程模塊中都有創新教育內容,每一年都有創新課程作為選修或必修內容,這就保證了創新創業教育完全融入新工科人才的培養體系之中。

(四)積極打造校企政多維度全方位創新創業育人環境

政府方面,相關部門應根據國家的創新創業政策制定適合民辦本科高校的創新創業政策,對優質創新創業項目給與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在校企合作方面積極為校企合作牽線搭橋,對于對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企業單位給與專項資金補貼或者減稅降費;教育廳(局)、主管部門應對新工科背景下的民辦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進行重點支持,加強政策協同,在審批高校專業設置時,結合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良好政策。(作者單位:青島黃海學院)

本論文為2019年度青島黃海學院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創新創業教育專項課題《新工科背景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路徑探析-以青島黃海學院智能制造學院為例》(2019CXCY0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工科師資隊伍民辦
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課程建設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辦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教育部要求各地為民辦幼兒園紓困
天津大學:成立全球首個新工科教育中心
教育部發布民辦本科教育首份“體檢報告”
關于推進實戰化教學的思考
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困境與革新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