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來為教師減負

2020-07-23 16:35宋成英
商情 2020年31期
關鍵詞:心理壓力心理健康教育

宋成英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前些年媒體不時的夸大、宣染教師體罰學生極端事件所引發的負面效應;一些媒體對日益增多的教師被推上法庭的夸張報道,使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如履薄冰;教師超負荷的工作量和缺乏人文關懷的工作環境;社會對廣大教師過高的期望;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還有不少教師積勞成疾而英年早逝;改革引發的不公平競爭等等對教師的心理都產生的巨大的壓力。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的一項調查顯示:93.1%的教師感到“當教師越來越不容易,壓力很大”;中國中小學心理健康課題組采用國際公認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對我國中小學教師進行檢測結果表明約有50%的教師存在著心理障礙。其他心理學家的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論。說明我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教師的心靈需要呵護和慰籍,應引起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的關注。

二、引起教師心理壓力的因素

現行教育實踐中本不該發生的一起起教育慘劇不能不引發我們深思,透過這些沉 甸甸的數據去探究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我們感到教師兩字好辛苦!沉重的工作負擔和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引發教師心理失衡,威脅教師心理健康,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況必然影響到教育教學工作,把自己的焦慮不安情緒帶到工作中去,難免出現過激的言行,由此產生無法挽救的結果,造成了一樁樁人間悲劇。

造成教師心理壓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教育改革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國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將改革的重點從過去的體制變革轉到課程與教學改革上來,關注具體的教育情境、關注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果,教材更新力度的加大和速度的加快,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的紛紛涌現,這一切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教育具體實踐者的教師被寄予高度期望,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老教師被視為教育手段改革障礙而要求不斷自我改造。無論如何,老教師要不斷調整和改變自己舊有的教育觀念和行為,以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已不可避免。教師必須付出數倍于以往的精力才能跟上現代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自然使教師感到自己身上巨大的社會壓力和精神負擔。

(二)人事制度改革浪潮的沖擊

教師職業曾一度為穩定的代名詞,今天學校這個“圣地”同樣接受競爭的洗禮。學校內部人事制度與分配制度改革的出發點是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同時變革要求教師超越自我舒適地帶的憂慮而引發的恐懼也給教師帶來了竟解壓力,一些教師缺乏歸宿感。為了使自己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教師們不得不全力搏擊。

(三)社會過高的期望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角色定位,使教師被賦予了太多的使命和責任,承擔了多重角色:知識文化的傳播者;班集體的管理者;學生成長的良師益友等等。另一方面就業難的現實又強化了家長望子成龍的愿望,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不斷提升。教師們感嘆:“學生越來越難教,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越來越難當”。

(四)繁重的工作負擔

教學改革要求教師一專多能,教師除了要完成教學本職工作,還有科研課題和社會服務。教師疲于奔命于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探索教育教學創新、各種名目的考試外,還要完成科研任務、社會服務、撰寫論文等。目前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個性強,教育管理難度大,這又加重了教師的工作量和精神負擔,一般教師每天工作時間不少于10小時。超負荷的工作量給教師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五)教育改革的挑戰帶來的壓力

在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化過程中,教師在與時俱進,無時不在改變:根據不同的學生調整自己的行為重組課堂;嘗試不同的教學手段以幫助學生更加投入學習;試用不一樣的課本;嘗試不同的溝通技巧;改變課程主題的次序等。教育教學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尚未健全,造成教師認識與實際工作的矛盾,使許多教師不得不面對各種檢查評比及其榮譽的驅使,從而加大了工作量,增強的心理壓力。

(六)人際社會關系的復雜性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的變革必然影響到每一個家庭,家人的下崗、經濟的詰據、子女升學和就業的困難、孩子的脯育和老人的贍養等因素都會加重教師的心理負擔。工作中的人際關系:信任、理解與尊重微妙的影響著每一位教師的心態。教師往往因為“載不動許多愁”而產生較重的心理負擔。

(七)教師自身的因素

知識分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爭強好勝,自尊心極強。教師這種高標準的自我期望與現實的沖突越激烈,則產生的壓力越大;其次是教師偏低的能力素質會使教師常常沒有安全感,因而產生心理壓力;再者,教師過強的感受力也會造成教師的心理壓力。

三、誰來為教師減負

教師的職業是崇高的。教師職業是一種精細的、帶有創造性的、持續緊張的精神勞動,需要教師嘔心瀝血地去追求;另一方面教育教學的形式需要教師高度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要求教師在學生面前保持平靜、耐心、愛心、積極、樂觀的心態。教師是食人間煙火的凡人,如此多的壓力使教師不堪負重。誰來為教師營造寬松的、和諧的、有利于調動教師主體積極性的執教環境呢?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社會各界都在大聲疾呼為學生減負。為了教師的心理健康,誰來為教師減負呢?

(一)社會各界都來關心教育的發展

社會輿論、各媒體在批評某種教育現象時,請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對教師是否期望太高,有些角色可能是教師們無法獨自擔當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應該做“三個代表”的真正實踐者,轉變管理觀念和方式,變管理教師為指導、幫助和服務教師,改變社會對教師的片面認識,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同時政府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工資待遇,讓尊師重教之風深入人心;學校應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機制,尊重教師的權利、主體地位和個人價值,使教師的主人翁地位得到體現,公平、公正辦事,為教師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氛圍;工會組織有責任和義務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主動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當教師產生不良情緒時,應及時疏通化解,避免不良情緒升級,為教師們遭遇的各種不公不待遇鼓與呼。防止教師過度疲勞,努力改變教師超負荷工作的局面,保障教師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二)教師要學會心理調適

教育改革的浪潮把教師推到了風口浪尖,教師自身要終生學習。教師的心理壓力甚至發展為心理疾病與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有關。教師本人要重視心理健康,善于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和保持心理平衡,在諸多的矛盾和困難面前調整好自己的心狀,保持積極、樂觀和向上的心態,正確認識教師的職責,以高尚的師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回報社會。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學會自我調適,保持心理健康。

(三)建立健全教師評價機制

學校應在調研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改革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增強各種評比的科學性和激勵因素,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基本功訓練和先進教學技能方法的推廣。

(四)社會各界都來關心教師心理健康

前兩年媒體夸張的披露了幾起教師體罰學生的極端事件,整個輿論一片嘩然,對教師的指責聲不絕于耳。作為教師推殘學生的身心的行為當然是絕對不允許的,是嚴重有悖于師德的起碼要求。但是,人們卻忽視了另一種現象:現在的初高中生身體發育都很好,在家深受溺愛,更有些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欺負,鼓勵自己的孩子在與其它孩子發生沖突時采取攻擊行為,身強力壯的學生事實上對教師也有施暴行為;另一方面,教師體罰學生的背后往往有著當事教師患有強迫癥等心理疾病的辛酸。

(五)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教師自身要有面對現實,正視壓力的勇氣、信心與能力。教師本人應樂觀進取,適應環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理解他人與原諒他人;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獲取新知,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

四、結束語

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就是關心教育,就是關心國家未來的發展。為了使教師健康而輕松的應對各種現實矛盾,創造性的完成教學任務,希望政府和學校為教師提供激化改進的元素,以促進教師不斷進步,讓教師產生信心和樂于償試。大家都來為教師減負,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吧!《教育法》規定:“禁止侮辱、歐打教師,禁止體罰學生”。面對學生的施暴,教師可以實施正當防衛,情節嚴重的,應送交公安機關處理。學校應旗幟鮮明的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對于施暴的學生,必須給予處分,以嚴肅校紀,教育他人。

猜你喜歡
心理壓力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BSTL與XGDT算法對多級別心理壓力的評估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通過圖片看內心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