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區域性探索與實踐

2020-08-12 01:16劉俊良
求知導刊 2020年22期
關鍵詞:機制創新

摘 要:本文分析了自江蘇省作為第二批試點省份進入新一輪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以來東臺市區域性推進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現狀,從深化創新機制、堅持協調發展、凝練教改特色三個維度分析了東臺市整體推進課程與教材改革的具體策略,以期為全省乃至全國貢獻更加符合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精神、更加成熟示范的東臺實踐方案。

關鍵詞:區域推進;機制創新;平臺研討;理論建構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2-0022-02

引 言

東臺市位于江蘇省中部,鹽城市的最南端,是中國縣域經濟百強市、長三角沿江經濟開發帶26座中心城市之一,以及江蘇省縣域面積最大的縣級市,素有“黃海明珠金東臺”的美譽。2019年,以東臺沿海濕地為核心區,“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正式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自然遺產。

東臺自古有崇文重教的傳統,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強市建設進程,在資金投入、項目安排、政策引導等方面給予傾斜?!笆濉逼陂g,東臺高質量通過“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市)”等多項示范創建。教育現代化建設監測得分連續三年居鹽城第一。全市現有普通高中8所,在校高中生約120000人。

2018年,江蘇省作為第二批試點省份進入新一輪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在全省的統一部署下,東臺教育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省市委決策部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理性思考、主動參與、激情投入,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從兩年來的實踐成效看,東臺市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推進已初步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學校的發展模式,從整體上提升了全市基礎教育的水平和質量。

一、深化創新機制,保障區域性同步推進的效能

1.創新組織保障機制,以強有力的行政推動和技術引領確保新課程新教材方案的精準實施

東臺市成立了新課程新教材實施領導小組,負責縣域統籌推進領導工作。由黨委、政府出臺推進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綱領性文件,對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作出明確的規定。下設辦公室于市教師發展中心,具體負責全區域整體推進日常事務與跟進工作。

技術組織保障方面著眼于整體推進、協同發展,努力打造各具特色、有序競爭、協同發展的優質高中集群。同時,東臺市積極加強各學校之間人員互通、教學互訪、資源互補,在校際合作基礎上推進良性競爭和有序發展,初步形成“一盤棋”的發展格局。

2.創新經費投入機制,以專項式經費注入和配套改善確保新課程新教材方案的有序推進

為確保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健康平穩有序地進行,東臺市把此項經費作為每年教育專項經費列入預算。各普通高中學校也根據單位實際和課程改革的需要,配套了相應的經費。市政府適時調整了普通高中布局,加快了高中建設,為新課程的實施創造了條件。目前全市形成以4所四星高中為主體,以2所公辦三星高中、2所民辦三星高中為側翼的布局合理的普通高中辦學體系。

3.創新質量監控機制,以多樣化質量檢測和數據分析促進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校的特色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提高全市中小學教學質量,東臺市建立了中小學教學質量臺賬制度,逐步形成了系統的教學質量反饋、監控機制。依據省教學質量監控平臺,東臺市每年都會對區域內各學校進行一次綠色監測,跟蹤質量變化,利用大數據分析教學質量提升或下降的影響因子,排查問題,為教育行政決策提供依據,并努力促使東臺市高中教育實現競爭發展、分類發展、特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目前東臺中學的“勤進”文化、安豐中學的“樂學”思想、東臺市三倉中學的“真我”教育、東臺市第一中學的“堅忠”理念、東臺市唐洋中學的“成長”觀點、東臺市時堰中學的“生本”主張等辦學特色已在區域內形成廣泛影響。

4.創新動態評估機制,以規范化考核方式和有效性思維營造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良性環境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東臺市提出了狠抓精細化教學管理、實施有效教學的工作思路,制訂了《東臺市普通高中有效教學考核方案》;從學校建設升級行動、精致管理推進行動、課程結構優化行動、高效課堂打造行動、教育質量提升行動、隊伍建設提優行動、教育科研助推行動等多方面提出“精細化管理”和“有效教學”的新要求,同時加強督導檢查,建立動態評估機制。由市教師發展中心牽頭,東臺市每年對全市普通高中進行兩次教學專項視導,交流檢查情況,并提出整改意見,對于規范各普通高中教育管理行為、深化東臺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1]。

二、堅持協調發展,搭建區域內深度研討的平臺

1.構建多層級培訓體系,打造“國家+地方”“外引+內聯”的立體網絡

針對部分學校、部分教師不能準確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和內涵要求等現狀,東臺市以省屬高等院校和市教師發展中心為依托,加強大學和官方培訓團隊與全市普通高中的聯系與合作,通過專家與教師的對話和交流,實現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專業水平的提升。近年來,東臺市平均每年組織境外研學30人次、省級培訓300人次,鹽城市級培訓1200人次、東臺市級培訓3400人次;同時,由市財政提供基金,每年組織50名管理人員、骨干教師赴北師大、華師大、東北師大等省外一流學府接受最前沿的理論培訓,并按照市政府對接上海的政策要求,每年安排20多名骨干教師赴上海市靜安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全脫產跟崗交流。

東臺市以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為支撐,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網上學習資源延伸培訓半徑,組織校本培訓;在市級層面建立以東臺市學科專家組、名師工作室為依托,整合各方面力量參與指導的“校本培訓帶動式模式”;積極掌握新形勢下凝聚社會合力、優化教育生態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利用東臺電視臺開通教育頻道,設立“名師講堂”等欄目,構建開放式課程體系,保證了教師培訓的全員參與,打通了培訓目標的“最后一公里”。

2.組建多網絡教研聯盟,實施“名校+弱?!薄凹瘓F+聯盟”的融合發展

通過聯盟活動,東臺市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搭建起一個跨時空的溝通平臺,使校本教研走出“近親繁殖”和“低水平重復”的封閉圈子,形成了更為開放的“高位”發展態勢,提高了教研引領的質量。在鹽城市范圍內,東臺市分學科主持或參與“鹽城市高中教育教學發展共同體”,同時接軌南通教育高地,參與“通泰鹽三市八校聯盟”等多結構、多網絡校際聯盟研討。最后,東臺市以相互促進、整體推進、協同發展為目標,以師資隊伍建設和教科研活動為抓手,以資源共享、互助互動、優勢互補為途徑,不斷提高各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3.依托多學科課程基地,提升“課題+課程”“項目+載體”的輻射影響

項目引領、載體創建一直是東臺市推動課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早在全國第八次課程改革實施時,東臺市教育局主持的“區域性推進中小學研究性學習的研究”獲批教育部教育科學“十五”規劃立項課題,全市各高中學校作為研究主體全面展開相關課程的細化建設,在新課程改革初期初步展現了縣域層面的前瞻性思考。受此影響,全市課題研究蔚然成風,研究成果豐碩喜人。截至2019年底,全市在研省級課題19項,鹽城市級課題近100項,十多項省市級重點課題在省內外形成廣泛影響。

2009年,省教育廳做出了以課程基地建設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大決策。以此為契機,東臺市全面總結凝練多年的課題研究成果,緊跟從課題走向課程的改革步伐,大力推動省級課程基地建設。目前,全市6所公辦高中均已建成省級課程基地。江蘇省東臺中學的“江蘇省普通高中化學課程基地”、東臺市安豐中學的“江蘇省樂學語文課程基地”、東臺市三倉中學的“英語閱讀課程基地”、東臺市第一中學的“生物多樣性體驗課程基地”、東臺市唐洋中學的“語文體驗式學習課程基地”、東臺市時堰中學的“江蘇省高中民俗美術課程基地”等一批省級課程基地在基地選題的前瞻性、建設目標的人文性、頂層設計的統整性、實施方法的創新性、課程研究的深刻性方面按照區域推進的整體規劃同步建設,成績斐然。南京大學等品牌高校的學術支撐,吳為山等名師大家的頂層指導,文化、藝術等學科的多點布局使課程資源得到了有效延伸。各校在建設物型課程的同時注重內涵發展,在教師與課程行為跟進、整體探索、互融共生的過程中,涌現出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鄒施凱,鹽城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楊曉翔等一大批省內外有影響的教學名師。

在課程基地建設的帶動下,東臺市通過樣本建模、制度規范、區域聯動、資源共享等方式在全市各高中落實優化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方案,累計開發出地方課程、校本課程335種,初步形成了區域內整體推進的格局,在不同層面豐富了教師發展的途徑。近年來,東臺市教學質量的持續走高和校本課程的不斷豐富,吸引了陜西耀州、貴州赫章等外省市180多名教師來東臺跟崗學習。

三、凝練教改特色,打造區域間理論建構的高地

2016年,發軔于東臺市基層學校的教學主張“五讓三引”被凝練為“讓學引思”理論,經多輪輻射推廣后升格為《鹽城市中小學“讓學引思”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該理論指明了全市課堂教學改革的整體方向,也體現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要求?!白寣W”就是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過程,在時間和空間上保證學習活動的正常開展和學習行為的真實發生;“引思”就是要引發、引導、引領學生思考,在形式和本質上保證學生大腦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從而實現學習者與思想者的結合。

結 語

多年來,東臺市正視學校教育背景中課堂教學存在各種被動學、機械學,教師代替學、代替思的問題,在教育行政力量的推動下,各學校分別依照要求制訂了各自的“讓學引思”教學改革推行方案,樹立了“讓學引思”教學規范,旨在“讓學習真正發生”,切實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地生根。當前,東臺市區域推進“讓學引思”課堂改革處于“打造教改品牌”關鍵期,趁著全國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強勢推進的東風,東臺市的“讓學引思”教改品牌也必將在理論上更加凝練,在路徑上更加科學,在推進中更加深入,從而為全省乃至全國貢獻更加符合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精神、更加成熟示范的東臺實踐方案。

[參考文獻]

顧俊琪.讓學引思:區域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江蘇教育研究,2018(Z1):14-18.

作者簡介:劉俊良(1973.1—),男,江蘇東臺人,中學高級教師。

猜你喜歡
機制創新
論農機服務產業結構組織與機制創新
國企高管激勵困境與機制創新研究
農村基層治理的主體變遷與機制創新
區域智慧教育持續推進的機制創新
大學生個體目標管理機制研究
遼寧國有企業改革體制機制創新問題研究
互聯網視域下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研究
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運行機制探析
阜新日報社:地方報業轉型的探索與創新
關于政府審計幾點問題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