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教育干預應用于慢性胃炎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2020-08-16 14:00劉治靜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6期
關鍵詞:慢性胃炎健康教育臨床效果

劉治靜

【摘 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臨床中的應用意義。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治療和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全程性健康教育,對兩組患者并發癥及不良反應情況和滿意度進行評價和對比。結果:觀察組滿意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慢性胃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提高患者對臨床工作的理解和依從,有助于降低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效益。

【關鍵詞】健康教育;慢性胃炎;臨床效果

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1]。在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受到慢性胃炎的困擾,根據調查統計,約40%-60%的年輕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疾病,其中慢性胃炎占到很大比重[2]。慢性胃炎的治療不僅僅局限于藥物糾正炎癥反應,還需要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從根源上消除慢性胃炎的發病因素,因此對慢性胃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幫助其規律飲食、規律作息較為重要。為探究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臨床中實際應用效果,展開本組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中選取100例入組研究,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5-48歲,平均年齡33.4±4.2歲,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2-47歲,平均年齡32.8±4.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具有相似性,但無顯著差異(P>0.05)。

1.2 納入標準

1)入組患者均排除其他胃部疾病,胃鏡檢查下確診為慢性胃炎。

2)排除胃癌、消化性潰瘍、慢性膽道疾病患者。

3)排除凝血功能障礙、免疫抑制患者。

4)排除合并其他不適合納入本組研究者。

5)排除精神障礙、無有效溝通患者。

6)入組患者知曉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全程性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入院時健康教育:入院時熱情接待患者,詢問患者體感,對患者病情進行初步判斷。在接待的同時對患者實施基本的健康教育,主要包含三方面內容。首先,給患者講解各類消化系統疾病特點,然后和患者一起對自身病情進行評價后和判斷,幫助患者分析患者發病類型、發病原因,為后續健康教育做好鋪墊。其次,確定患者為慢性胃炎后,詢問患者是否有急性胃炎病史,告訴患者慢性胃炎的基本治療思路和注意,讓患者了解臨床工作的各個細節,降低后續治療和護理中醫患糾紛的發生率。最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對患者預后進行評價,讓患者能夠安心治療。

2)治療期間健康教育:治療期間健康教育主要圍繞臨床活動展開,大體上可概括為以下幾方面。首先,告知患者治療期間注意以及用藥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使患者能夠平靜地面對各類治療期間意外情況或突發狀況;其次,要妥善安撫癥狀激烈患者的情緒,有些慢性胃炎患者出現嘔血、持續腹痛等癥狀后會陷入恐慌情緒,因此應當將可能發生的激烈反應告訴患者,讓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當患者發生上述癥狀后應當注意做好患者情緒的安撫,必要時使用鎮痛藥物干預;此外,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要注意做好醫患溝通工作,可采取一邊操作一邊講解的方式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方便患者理解和配合。

3)院外治療期間健康教育:患者轉入院外治療后展開為期3-6個月的隨訪調查,主要采用電話巡查的方式實現。鼓勵患者克服心理上的困難,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并指導患者進行健康飲食、合理用藥等。

1.4 評價指標

1)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

2)評價并對比兩組患者滿意率。應用問卷調查,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級,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n*100%。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率表示,檢驗值小于0.05提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50例患者,治療期間6例發生并發癥,發生率12.00%,觀察組50例患者,治療期間2例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4.0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滿意率對比

根據表1統計結果,觀察組滿意率88.00%,優于對照組7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胃炎的發生與不良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相關,尤其是不規律的飲食、長期酗酒等。慢性胃炎早期患者癥狀不明顯,隨著病程增加,患者才會逐漸出現不適感以及其他癥狀,如腹痛、嘔血、脹氣等[3-4]。

慢性胃炎的治療周期極長,非常符合“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的特點,除常規的藥物治療外,引導患者克服不良習慣,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是從根源上消除慢性胃炎的關鍵,因此健康教育是慢性胃炎臨床的重要內容。

在本組研究中,共選取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入組研究,隨機平均分組,其中觀察組實施全程性健康教育,結果顯示觀察組滿意率以及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應用效益。

參考文獻

林明宇.健康教育干預應用于慢性胃炎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19,6(45):231-232.

趙明云.健康教育干預應用于慢性胃炎護理的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5):221.

覃艷芳.健康教育干預應用于慢性胃炎護理的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21):3091-3092.

丁玲玲.健康教育干預應用于慢性胃炎護理的臨床效果[J].飲食保健,2019,6(12):260-261.

猜你喜歡
慢性胃炎健康教育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克拉霉素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觀察
授權理論在使用無創呼吸機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健康教育在燒傷護理中的應用
糖尿病足的預防及護理方法初步研究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