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初探

2020-08-31 15:51徐璐潔
學習周報·教與學 2020年30期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道德與法治合作學習

徐璐潔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道德與法治》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學習方式變革的一個顯著特征,對培養學生積極進取、自由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重要意義。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從任務分配、小組建設、推動競爭、教師參與等幾個方面重點加以把握。同時,為了更有效促進合作學習模式的推廣,提升教育教學效果,教師在相關理念、素養、教學策略與方法工具上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關鍵詞:合作學習;新課程改革;教學策略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種結構化的、系統的學習策略,一般由2-6名能力各異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小組學習目標,在促進每個人的學習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體成績,獲取小組獎勵。

作為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合作學習上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適用科目范圍廣泛,本文試結合小學階段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開展情況,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合作學習是新常態下實現課程目標的必然要求

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發布。與此同時,使用了14年的人教版小學《品德與生活》教材更名為《道德與法治》。此次教材改革不僅對課程內容做了較大調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變化。

新版《道德與法治》更加關注兒童立場,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以期更好幫助兒童逐漸樹立道德與法治意識?;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上,也呈現出了多種教學模式。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因其便于組織開展且實施效果較好的特點,逐步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形式和基本組織形式。

當前,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有效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是符合時代進步和發展的學習方式,對促進學生積極進取、自由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重要意義。此外,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及學習效率,培養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特別在小學低年級階段(以一年級《道德與法治》為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和架構所蘊含有的活動性、游戲性、體驗性和探究性,符合低幼兒童成長特性和認知規律,可以更好促進課程“構建具有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遵守規則”的目標達成,突出體現課程“活動型、綜合性”的鮮明特征。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低年級教學實踐中的實施重點

合作學習是一種具有系統性、結構化特點的教與學模式,但居于主體地位的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知識和閱歷都非常有限,所以,學生的合作交流是否有效,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一)合理分配學習任務

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么、怎樣完成任務、小組任務及個人學習成果評價的標準是什么,等等。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于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

(二)進行多樣化的小組結構

學生知識層次的差距,參與的積極程度不同,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不同課程主題和教學內容,采取多種形式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如,結構分組/異層分組:優中差混合編組,它適合優生帶動差生;自由結合分組:根據興趣愛好,自由組合,它適合選擇多種內容的活動學習。等等。

(三)引入良性競爭機制

良性競爭機制的前提是有效、公平的成果評估標準。這個標準最好是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的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對于表現良好的小組和個人應當給予適當的激勵,以精神獎勵為主,激發學生的團隊榮譽感,有條件可以采取適當的物質獎勵。長此以往,有助于班級良好學習氛圍的行程,有利于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的建設。

(四)老師要參與合作學習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不僅是一個組織者、旁觀者,而且還是一個參與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有了老師的參與,才使學生克服畏懼心理,使膽小的同學愿意與同學交談與老師交談。除此之外,在真誠的溝通與彼此信賴的氛圍中,師生彼此間還都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并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使學生形成尊師而不畏師、重本而不唯本、好問而不恥問的良好習慣。

三、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策略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學習方式變革的一個顯著特征。但反觀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實踐現狀,當前還存在“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義、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和監督不夠、教學組織松散、學生參與程度不均衡、部分學生表達有余而傾聽不足、教師教學策略準備不足、缺乏合理有效的評價方式等若干誤區和問題,需要予以調整和改進。

基于以上情況,教師需要在準確把握課程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加強學習研究,深入領會新課程內涵,把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調整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水平,善于靈活運用和開發教學資源,并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篩選和整合,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同時,也要逐步引導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愛學樂學,使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合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育昂揚向上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屈長誼.淺談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環節──課堂活動 體驗學習.《學苑教育》.2018年第7期.

[2]錢娟萍.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中合作學習的有效設計.《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年Z2期.

[3]任洪飛.小組學習模式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微.《華夏教師》.2017年第2期.

[4]黃友文.小組合作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課堂.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上).

猜你喜歡
新課程改革道德與法治合作學習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組織研究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推進合作學習激活中職英語教學研究
合作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