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發現式科學記錄能力培養的探索與思考

2020-09-01 03:14高翠
地理教育·當代幼教 2020年5期
關鍵詞:記錄表符號經驗

高翠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思維發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的掌握而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幼兒發現式學習是自主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強調幼兒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式學習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其探索精神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發現式學習是基于兒童立場的探究

(一)注重幼兒的主動性和探索

發現式學習是幼兒在已有經驗基礎上探究新的認知經驗,也是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過程。發現學習過程中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探究與發現,思維能力得到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破冰取物”的科學活動中,幼兒就是將已有經驗通過動手操作來驗證,從而發現使用錘子、刀子、榔頭等不同工具,破冰的力度、時間、難度不同。

(二)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

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當好奇心得到滿足時身心會獲得極大的愉悅和巨大的成就感。通過幼兒自主發現式學習活動來讓幼兒發現規律、建構知識,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對幼兒主動性發展及良好學習習慣培養非常有益。

(三)提高幼兒的探究精神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發現學習過程中,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得出結論,再內化和吸收新知識經驗,他們的探究精神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例如:認識螞蟻時,請幼兒拿著記錄本去院子里尋找螞蟻,觀察螞蟻活動并將看到的畫下來,每天觀察一次,持續一周,幼兒會通過記錄發現很多有趣的現象,了解螞蟻的特點和活動規律等。在科學活動中教師作為觀察者適度介入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為幼兒搭建探究支架。

(四)選擇科學的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自主發現式學習活動

發現式學習也有其局限性,發現會受到學習內容和幼兒心理發展水平的制約。幼兒通過自主發現獲得的知識經驗有限,在科學學習活動中應有基本的探究方法和能力,也需要教師的支持和引導。發現學習的過程較長,而且有些探究發現不一定對兒童的發展具有實際意義??梢?,發現式學習的適用范圍有限,并非所有科學活動都要以發現式學習的方式完成,不加區分地全盤接受或否定都是錯誤的,要科學應用自主發現式學習

二、科學活動中引導幼兒作發現記錄的策略

(一)為幼兒的發現記錄提供支持

幼兒學習科學活動是幼兒自己的動手操作、感知體驗,記錄發現,需要教師提供相應的支持。如“溫度記錄表”“植物澆水記錄表”“植物生長記錄本”“值日生記錄表”等;又如科學活動的“沙漏實驗”、“我們的朋友——螞蟻”、“動物的出生方式”等;數學活動的“電話號碼設計表”等等。教師還要在幼兒記錄的環境中提供記錄需要的材料,如記號筆、油畫棒、標識牌、記錄卡等等。

(二)培養幼兒記錄發現的習慣

在科學活動中,幼兒通過對特定科學內容的持續記錄,獲得相應的認知經驗。教師在組織科學活動時不僅要讓幼兒帶著目的去探索和發現,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時培養幼兒發現記錄的習慣也十分重要。晨間活動、區域活動、戶外自由活動等行為都是幼兒可以發現記錄的時間,教師可充分利用以引導幼兒養成主動記錄的良好習慣。

(三)針對性的培養幼兒發現記錄的能力

教師要針對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觀察對象特點,幫助幼兒選擇合適的記錄方式。小班幼兒可以選擇符號記錄方式;中大班幼兒有一定的記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記錄符號并有一定的繪畫能力,可以采用個人綜合的記錄方式。幼兒發展存在著個體差異,對于動手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鼓勵他們用畫、貼的方式進行記錄;對于數字符號敏感的孩子,可以鼓勵他們用記錄數據的方式進行記錄;對于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鼓勵他們用創編故事、兒歌的方式進行記錄等等。教師的個別指導,可以使幼兒的發現記錄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

(四)提供交流發現記錄的分享平臺

科學記錄的目的是要促使幼兒更細致地觀察科學現象和更深入地思考事物之間的聯系,幫助幼兒將零散的知識經驗系統化,逐步實現自我建構科學知識經驗。幼兒將自己的想法通過符號、圖畫等方法進行表達描述,能讓幼兒認識到依據發現事實交流的價值。幼兒之間進行分享、交流和總結,讓幼兒真正理解科學活動的內在精髓,獲得此年齡階段應該掌握的科學核心經驗。

(五)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征的發現記錄表

各年齡段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科學記錄的內容、方式、工具以及教師的介入程度也不同。為幼兒設計觀察表要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從易到難。指導幼兒用表格記錄時,也要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盡管,從嚴格科學的視角審視,幼兒的有些記錄并不規范、科學,但對于幼兒自身卻具有獨特的價值,是他們自己學習的成果,記錄著他們嘗試、探索的過程。此外,還要對幼兒記錄中的錯誤進行記錄和分析,給幼兒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和思考,讓幼兒在觀察、思考以及和同伴的交流中自己發現問題,并逐漸調整和改變,掌握正確的記錄方法

三、科學活動中支持幼兒發現記錄的記錄方法

(一)表格記錄法

表格記錄是幼兒在設計好的表格上做標記發現的記錄方法。幼兒通過對自己發現問題——猜想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整個過程的記錄描述,獲得新的認知經驗。表格記錄也有利于幼兒對自己的記錄進行分享,請同伴參與討論,幫助幼兒提升自己原有的科學經驗,并能夠在遇到自己發現不同的結果時進行比較分析,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學會對發現結果進行合理的質疑。例如:生活區中幼兒由最近的天氣好熱引起對天氣的興趣,再到對溫度變化的興趣,由此幼兒一起討論設計了“溫度記錄表”,幼兒通過對當天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記錄,從而對當月的溫度變化形成了一個系統立體的經驗。

(二)符號記錄法

符號可以把幼兒的感性經驗上升歸納到符號的表述,生動形象。符號記錄是幼兒運用各種數字符號或圖形符號記錄發現的方法。符號記錄可以幫助幼兒直觀形象表達自己的發現和結果。符號要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來選擇,小班幼兒符號儲備較少,可以利用點、線、圈等簡潔的符號記錄;中大班幼兒則可以有更多選擇,比如:數字或圖形。

(三)圖畫記錄法

科學記錄方式中繪畫記錄的方式更適宜于幼兒操作,讓幼兒的觀察結果記錄得更清晰明了,也便于幼兒與同伴交流。幼兒通過對撕、剪或畫的方式對自己的發現、觀察、實驗結果進行記錄,引導幼兒像科學家一樣記錄,培養幼兒的科學情懷。例如,在大蒜觀察記錄表中,幼兒參與大蒜的種植,記錄種植——發芽——成熟的生長過程,形成了三種大蒜種植記錄表,記錄了幼兒設想的三種種植方式:水培、土培、嫁接。隨后,幼兒根據三種培植方式探索,并做出一系列的記錄。

(四)照片記錄法

用照片的形式將科學活動過程中幼兒探索發現的事物記錄下來,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展示,讓幼兒觀看和討論。在科學活動中,有些時候幼兒發現的問題,通過同伴討論可以讓他們得到答案。照片記錄法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發現的事實,是幼兒有效討論的必要材料。但是,這種方法更多需要教師的有效支持。

(五)圖書記錄法

圖書記錄法是幼兒把自己的系統記錄做成圖書的記錄方式,可以引導幼兒持之以恒地觀察科學現象。正如科學家需要不斷地重復觀察,才能發現新的問題或者得到新的結論,幼兒以圖書的方式記錄了解科學,并非是完全的娛樂記錄,更多的是養成科學對待事物的態度。例如,自然角中記錄小烏龜的生活習性,可以綜合使用照片記錄法、符號記錄法、圖畫記錄法、語言記錄法等,制作成《小烏龜成長記》。幼兒將烏龜生長過程和自己對烏龜成長的觀察、發現和思考進行連續的記錄,最后裝訂成小書,成為個性化的記錄。

猜你喜歡
記錄表符號經驗
讓閱讀更方便的小符號
從科學探索坊中的“被記錄”現象談開
樂淘淘“先進”經驗
樂淘淘“先進”經驗
加減運算符號的由來
小學語文 “群文閱讀”教學的探索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記錄大班幼兒科學探索活動的有效方法
相關經驗
草繩和奇怪的符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