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巴彝族“阿依蒙格”兒童節傳統文化及傳承研究

2020-09-08 00:15阿各莫
中國民族博覽 2020年7期
關鍵詞:非遺文化傳承

【摘要】阿依蒙格是彝族人給兒童祈福、寄托美好愿望的一項古老的習俗,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筆者從康巴彝族阿依蒙格起源入手,分析了阿依蒙格的文化內涵、價值、傳承現狀和面臨的困境。而通過文化熏陶、實踐養成等多種途徑,把蘊含其中的思想理念、價值標準等轉化成現代人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是阿依蒙格活態傳承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康巴彝族;阿依蒙格;非遺;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四川民族學院人文社科一般項目:“康巴彝族‘阿依蒙格傳統文化及文化傳承研究”(項目編號:XYZB18023SB);四川民族學院校級特色孵化一般項目:康巴彝族民間口傳文學收集與整理(項目編號:KBFHB20009)。

一、阿依蒙格文化

“阿依”,彝族人對兒童的統稱;“蒙格”,意為聚會、開會。阿依蒙格即娃娃們的聚會,民間亦稱其為彝族兒童節,會議的主角是彝家的少年兒童們。

目前,涼山吉也所諾波①地區的谷堆鄉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加郡鄉、九龍縣灣壩彝族鄉、小金彝族鄉等地保留有比較完整的阿依蒙格活動。

(一)阿依蒙格活動儀式特點

阿依蒙格活動一般由家支、村落的德古②和蘇尼(畢摩)召集族人給兒童們過節,用雞、羊或豬等牲畜來驅走鬼怪,預防妖魔鬼怪的肆虐,祈佑孩子健康平安。

主持儀式的人在朝著德布洛莫③的方向,用干蒿草枝搭建簡易的有梁有柱的蒿草屋,作為妖魔鬼怪居住的“宮殿”。

孩子們高舉著“武器”(用馬桑樹枝、倒掛刺枝等削制成刀、劍,蒿枝做成棍、棒),喊著口號,用刀、用劍刺,搗毀鬼屋,放火焚燒,把魔鬼及其居處徹底毀掉,使其無法再在人間作祟。然后,主持人口誦祝咒之辭,用雞、豬等圍繞孩子們順時針轉三圈,逆時針方轉三圈,把雞殺死并擲向“德布羅莫”,以此詛咒和禁止魔鬼再降臨凡塵,把肉燒熟后,到場的每人都要“柯西④”雞肉,平均分食豬(羊)肉,保佑人們今年無病無災、吉祥平安。

(二)阿依蒙格的起源說

傳說一:在遠古時候,隨著草木蘇醒,居住在“得布羅莫”⑤的妖魔鬼怪也蘇醒過來,他們到人間抓捕、吸食兒童血液。大人們騎著馬,用刀劍追殺這些妖魔鬼怪,把他們趕到用蒿枝搭建的小屋里,然后放火燒死,被燒死的妖魔鬼怪來年不會再禍害人間。

傳說二:居住于“施拉姆哈⑥”的神、祖先(靈魂)在春季也會擇年舉行“尼木措畢⑦”儀式,到人間找尋祭祀品,往往把兒童錯抓到天上作祭祀品。為了保佑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在春季把孩子們集中到一起,舉行阿依蒙格儀式,以此祈福,庇佑孩子們健康、平安。

(三)承載的歷史記憶

彝族先民自原始初期就敢于嘗試,不斷積累經驗,改造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的決心和愿望從未減弱,但無法科學認識和判斷自然界異象,不自覺地就按照本民族的原始崇拜信仰中心的邏輯,根據已有的認識、理解和要求,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加以形象、人格化,認為萬物都是有靈的,形成了彝族人的原始崇拜。

在彝族傳統文化里,春季也是寓意各種妖魔鬼怪蘇醒、作祟的時節。當流感、麻疹等疾病在春天肆虐人間,體質比較弱、抵抗力低的兒童一旦患病,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痊愈概率很低。少年兒童罹患疾病致死(包括意外死亡),被認為是妖魔鬼怪或祖先神靈在作祟。解決的途徑就是請畢摩、蘇尼主持系列祛禳儀式,達到驅鬼降魔、消災祛病等目的。

傳統文化中的時間記憶,往往是重要的、難以忘記的歷史記憶⑧。阿依蒙格是彝族先輩為兒童祈福求愿禳災的記憶??蛋鸵妥灏⒁烂筛駛鞒腥?、85歲的李萬發⑨談到,古時候,一種可怕的疾病肆虐人間,奪去了許多孩童的生命。人們想盡一切辦法挽救孩子的生命。因患兒太多,大人們只好把孩子們聚集起來,集體舉行祛禳消災儀式。從此,每一年的春季,彝族人都會把孩子們召集在一起舉行禳災儀式,這種習俗延續至今。

二、阿依蒙格新時代價值

阿依蒙格的主角是兒童,但它又不同于法定的“國際兒童節”,是只有在彝族這個族群才出現的民間習俗,體現了彝族人民對兒童教育的奇特方式,其意義和內容都是獨樹一幟的。

(一)有利于培養兒童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精神

阿依蒙格的目的是祈求健康、和平與安寧。彝族的祛禳儀式大都是為了一人、一戶或一族的利益而進行的,只有少數祭咒儀式和兒童節是為全體的健康與成長而進行。阿依蒙格的兒童們統一聽從指揮,敢于和妖魔鬼怪戰斗,共同完成任務。通過不斷參與活動,兒童們的集體主義精神逐漸養成。

(二)有利于塑造優秀的人格品質

當孩子們手持刀、劍、弓箭等武器,敢于向邪惡勢力做斗爭,將“鬼屋”搗爛、焚毀時,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嫉惡如仇的心理和無畏的品質就得到了很好的誘導,逐步培養克服困難、戰勝挑戰的堅定意志。

(三)體現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在彝族的傳統文化里,某些時候母親比父親尊貴,如母親死時要隆重操辦喪事,父喪可以從簡。在阿依蒙格中,女童和男孩一樣,拿起大刀和弓箭與男孩們并肩作戰,說明在彝族社會里男女是平等的,女孩一樣可以行軍打仗,女孩享有與男孩同等的權利。

三、阿依蒙格傳承現狀及思考

(一)阿依蒙格活動,以頑強的生命力活躍在康巴彝族人的生活中,但其活態傳承現狀堪憂

活動儀式流于程序化。在康巴彝族人聚居(或雜居)的鄉村,每年的春季都會組織舉行阿依蒙格。民眾參與積極性較高,特別是年歲越大的人對阿依蒙格越重視。但是,現在的阿依蒙格活動基本處于“走過場”狀態,活動的儀式感不強,兒童的參與性浮于表面,活動儀式簡單化,只圖完成活動即可,沒有挖掘活動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活態傳承土壤急劇縮減。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革、經濟發展的增速,大量的農民從農村向城市流動,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不發達地區向發達城市輸出,年長一輩的傳承人相繼離世,與此同時,居住在城市的許多年輕人,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文化觀都在發生轉變,不會說母語,更談不上掌握母語文字和傳承傳統文化,對于民族的傳統祭祀、習俗等活動不了解、不感興趣,缺失了最基本的民族文化自覺性,傳統文化逐漸被邊緣化,也就逐漸失去了民眾賴以生存的土壤。

(二)阿依蒙格的活態傳承思考

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建立充分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覺性,無論是傳承人還是普通群眾,都需要立足于本土,緊緊圍繞民族傳統文化這個土壤建立文化自信。非物質文化遺產阿依蒙格,經過幾千年發展演變而形成的文化價值,體現了阿依蒙格文化的精神魅力。

就阿依蒙格傳承現狀而言,沒有正式組織活動的主體,官方層面基本沒有介入,民間層面也沒有形成有效的傳播途徑,更缺乏弘揚其精神的有效載體。這樣的現實困境無疑對阿依蒙格文化的傳播與文化自信的提升產生了很大的阻礙。為了增強廣大民眾對阿依蒙格文化的認知,可以通過上下聯動的方式進行。比如,官方介入,確定時間節點,依靠民間層面組織并舉辦隆重的蒙格活動,使廣大民眾近距離接觸,感受其文化魅力和影響,提升對阿依蒙格文化的了解度和參與度,從而培養對傳承主體的認同、情感、傳承功能的決心和覺醒,實現有效的傳承民族文化,弘揚精神,提升文化自信。當然,在傳承過程中,應該以辯證的眼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汲取其中的文化精髓。

四、結束語

哈布瓦赫曾說過,社會交往及群體意識是保證集體記憶延續的重要條件。彝族阿依蒙格活動與彝族族群發展歷程有著重大關系,也與國家與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密切聯系,更與彝族族群的歷史變遷緊密不可分割。阿依蒙格對彝族兒童健全人格的產生和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我們應深入挖掘其價值,揚棄地傳承、發展、創新阿依蒙格文化,為更好地建構民族文化自信、活態傳承非遺文化做出積極貢獻。

注釋:

①彝語音譯,雷波縣境內一座山峰的名字。

②彝族人里面的智者。

③彝族人認為那是魔王居住的地方。

④彝語音譯,意為嘗一口。

⑤傳說中妖魔鬼怪居住的地方。

⑥彝族語,意為天堂。

⑦送祖靈儀式。

⑧(德)揚·阿斯曼:《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金壽福,黃曉晨譯,第67頁。

⑨傳承人訪談資料整理:訪談人,李音;被訪談人,李萬發,訪談時間:2019年5月6日,訪談地點:瀘定縣加郡鄉劉河壩村李萬發家中。

參考文獻:

[1]楊士杰.小涼山彝族的鬼魂觀與兩個文明建設[J].貴州民族研究,1987.

[2]周瑋,朱云峰.近20年城市記憶研究綜述[J].城市問題,2015(3).

[3](德)揚·阿斯曼著,金壽福,黃曉晨譯.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4]莫里斯·哈布瓦赫.記憶的社會性結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陳錦均.文化自信視域下西江流域龍母文化的新時代價值與現實進路[J].廣西民族研究,2019(6).

作者簡介:阿各莫(1976-),女,彝族,四川九龍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彝族文化、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非遺文化傳承
談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幾點啟示
非遺視角下探析豫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策略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致力非遺保護,實現文化傳承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