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化自信下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與保護利用

2020-09-08 00:15宋愛珍
中國民族博覽 2020年7期
關鍵詞:文化資源紅色文化文化自信

【摘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實踐中產生的特有的文化資源,紅色基因薪火相傳,珍貴的歷史記憶需要保護,更需要傳承。文化在一個國家與民族的發展過程中起到根本性作用,可以說失去文化的國家與民族是缺乏靈魂的。實現文化的繁榮需要文化自信,尤其是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階段,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十分重要。在文化自信視域下,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實現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能實現良好的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確保紅色文化的教育功能與社會效益等得以實現。

【關鍵詞】文化自信;紅色文化;文化資源

【中圖分類號】D642 【文獻標識碼】A

紅色文化資源在我國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得到人們的喜愛,尤其是一些具有時代精神及內涵的文化更是受到人們的追捧。紅色文化資源包含多重屬性,比如文化、政治等,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當下在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中初見規模與效益,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紅色精神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鼓舞和激勵人民不斷攻堅克難的強大精神動力。

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得以解放,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紅色文化,比如井岡山精神、紅船精神等精神文化,也譜寫了一曲亮麗的具有時代精神的紅色文化圖譜。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的70年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充分發揚紅色文化精神,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發展中華民族新文化注入了新的精神內涵。

紅色文化資源,既包括革命精神、政治思想、理論綱要、政治制度等非物質文化資源,也包括革命舊址、紀念館、古建筑、文化遺跡、文物、文獻等物質文化資源。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偉大實踐中,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整合,打造出人民喜愛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而且對于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激勵人民奮勇前進、加強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反映了一個成熟的政黨和充滿生機的國家在理論和信仰上的忠誠堅定,“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诖?,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與保護利用,對于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世界,堅定文化自信,繁榮社會主義特色文化,促進各民族同心同德發展,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

一、基于文化自信下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與保護利用的意義

(一)關鍵的教育意義

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革命歷史就是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核,也是中華兒女在中國大地上譜寫的一曲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是革命傳統精神的濃縮與沉淀,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有效整合與保護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站在教育的視角上,紅色文化對于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對國家的發展也具有深遠影響。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斗爭中孕育的紅色精神,蘊含著馬克思主義信仰,具有時代精神和普遍價值,是中國人民始終艱苦奮斗、敢為人先、迎難而上的精神力量源泉。紅色文化蘊含著巨大的思想魅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努力奮斗,鼓舞著全國人民群眾團結起來實現一個又一個宏偉的發展目標。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和保護利用,能夠更好地發揮紅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懷,使我們不斷從紅色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及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支持。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南粵大地是一片紅色的土地,近代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及愛國仁人志士在廣東地區留下了豐富的革命歷史遺跡和精神財富。作為廣東省內建館時間最早的專題性革命歷史博物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尤為重視博物館社會教育的使命,充分利用館藏紅色文化資源,近年來舉辦了“開學第一課”系列活動、“近代廣州”展覽講解講座系列活動等,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目光,拓寬了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功能的寬度和深度。2020年5月4日,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推出“孟夏紅棉放 嶺南有段古”五四青年節101周年紀念活動,由“粵語講古”傳人彭嘉志為觀眾講述張太雷等廣州起義英烈的故事,活動通過網絡平臺全程直播,一個小時內直播點擊量就超75.2萬,并收到留言上千條,有學生表示:“活動特別有意義,激勵青年人奮發向上?!?/p>

(二)重要的現實意義

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代表。近年來,隨著紅色文化的升溫,在很多文學與影視作品中,共產黨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成為很多作品的焦點,也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新的載體,也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時尚。紅色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在滿足人們文化娛樂需要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豐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紅色文化蘊含了黨在長期領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所創造和積累的豐富歷史經驗,革命歷史、革命傳統精神和黨的理想信念對提高廣大黨員的思想道德素養等有著重要的作用,充分整合和利用好各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可以作為開展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中深化對黨的群眾路線的教育和體驗,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以革命先輩為鏡子、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黨性修養,做好人民公仆。

(三)深遠的歷史意義

文化自信關系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獨立性。堅定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培固民族精神之“根”,熔鑄理想信念之“魂”,涵養核心價值之“源”。這些年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為提升人民精神力量需要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在建設社會主義強國過程中也需要強化文化建設。紅色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民群眾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具有極大的生命力與創新力,不是“老掉牙的東西”,更不是“已經過時”。盡管與過去相比,當代的我們所處的環境有異、條件不同,但紅色文化資源所蘊含的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內涵在今天仍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遺產和精神財富。

紅色文化資源是特殊歷史時期所產生的具有不平凡意義的文化資源,所代表的同樣是特殊時期的歷史情感和文化背景,不能被任何其他時期的事物所替代。近年來,一些地方為了旅游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將紅色文化資源隨意更改或重修再造,不僅有悖于歷史的本質,而且有損于當時的情感,失去了紅色文化資源應有的價值。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與保護利用是基于其原真性的展現,不論是防護與修復還是重建與遷建,都應以“修舊如舊”為首要原則,以保存歷史的原本面貌為目的,使歷史的滄桑感得到保持,使紅色文化資源始終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經濟價值、政治價值等多重價值的保護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基于文化自信下如何進行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與保護利用

對于紅色文化資源,尊重歷史和加強保護文物、遺址是首要工作。一方面,在保護利用的過程中,要立足特色、突出主題,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背后的精神內涵,發揮其時代價值;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創新推進,拓展紅色文化資源的時空范圍,建立相應的以市場為主的管理體制,有效整合紅色文化資源,促進紅色文化資源滿足市場化需求,提升紅色文化資源利用的活力。

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十分重視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研究及利用,如何以紅色文化資源為基礎講好時代故事,厚植紅色文化基因,賡續紅色文化血脈,推動紅色文化快速發展,是紅色文化資源有效整合與保護利用的一項重要課題。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自1959年建館以來,持續收集、整理有關廣東革命歷史、廣東近代歷史和廣州文化遺產的文物和文獻,對廣東革命史、廣州近代史的科學研究、陳列展示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具有豐富經驗。近年來,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在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與保護利用上進行了有益實踐,為基于文化自信下紅色文化資源的充分發掘探索了新的方向。

(一)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紅色文化是在中國地面上生長出來的,是黨在長期領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所創造和積累的豐富歷史經驗,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近年來,黨和國家大力弘揚紅色精神,推動紅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為紅色文化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使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得以更好地發揮。

重投入,深挖掘,邊保護,邊開發。隨著一個個革命舊址修繕開放,一段段塵封的記憶被重新喚起,一批批紅色書籍相繼出版,一處處紅色景點成為革命傳統教育、全民國防教育的課堂,紅色文化品牌的積極打造正在不斷吸引人們的關注和目光。

在近一個世紀的革命歷程中,廣東保存和遺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紅色遺產。經過50年的持續收集、整理,目前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現有文物文獻藏品10000多件(套),歷史照片2.5萬多張。利用館藏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設立了“近代廣州”“廣州起義”“胡志明在廣東”“工運領航者——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廣州”等多個常設展覽,每年吸引超過百萬的觀眾進入博物館,并舉辦“近代廣州社會風情圖片展”“廣州起義”“梨花風氣正清明——清明節俗展”等多個流動展覽送大中小學、機關團體單位和社區進行巡展,使革命館在觀眾的認知形象中逐漸豐滿起來,進一步打造了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的紅色文化品牌。

(二)弘揚紅色文化價值

紅色文化內容豐富多彩,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要擴大紅色文化資源的知名度,應該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價值。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完善設施建設,嘗試對紅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提煉升華,引發人民群眾的情感共鳴和思想共振;另一方面,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與新興傳播媒介的更新迭代,借助新媒體的力量來弘揚紅色文化尤為重要,利用新型媒體傳播的廣度和深度,能夠極大地增強人民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可度,讓紅色文化煥發勃勃生機,充分發揮紅色文化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積極作用。

近年來,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積極與國內外多個博物館達成展覽合作、文物保管復制交流等意向,結對共建,共同推進紅色文化資源挖掘、研究等工作,推動市民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同時,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還有效促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開展體驗式活動,其管轄的廣州起義紀念館舉辦“小小講解員”系列活動,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屬于自己年齡段的語言引導同齡孩子參觀、學習革命歷史。此外,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還積極運用網絡平臺探索新模式,清明節前夕,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與荔灣區康有為紀念小學聯合開展了線上的“博·學堂之革博‘語你相伴”社教活動,組織學生收聽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錄制的“金牌解說在線”音頻,讓學生回顧、銘記歷史,學習金牌講解員的朗讀技巧。一系列反饋積極的實踐探索,使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在弘揚紅色文化價值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三)展現紅色文化氣質

為提升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做好文化資源的挖掘工作,就需要不斷創作群眾喜愛的紅色文化產品,展現紅色文化氣質。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陣地,各地紅色文化紀念館、博物館可以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挖掘深厚精神內涵,以文化、創意為核心,以滿足公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積極探索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與實踐之路,激發紅色文化的內在活力;另一方面,文藝作品本身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能夠向人們傳遞正能量,春風化雨般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可以不斷挖掘和開放其有價值、有特色的紅色文化內涵,創作具有時代價值與藝術氣息的紅色文化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再現并升華紅色革命時期的故事,具體形式有小說、話劇、書畫等,增強紅色文化產品的吸引力,展現紅色文化氣質。

近十年來,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加大了對學術研究的投入,2009年以來出版了包括《我們見證那段血與火的歲月——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口述史》《歷史的另一面——時代迭變中的黃埔人》《氣壯山河——中國遠征軍中的黃埔生將領》等在內的13本書籍。廣東革命史、廣州近代史以書籍的形式與人們面對面,紅色文化是一種對革命先輩精神內涵的繼承,發揚他們的優良作風,不忘初心,發揚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

三、結語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關鍵,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具有長遠的力量。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代表,紅色文化蘊含著巨大的思想魅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努力奮斗,鼓舞著全國人民群眾團結起來實現一個又一個宏偉的發展目標。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良傳統,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保護、開發與利用,具有關鍵的教育意義、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谖幕孕?,我們要積極打造紅色文化品牌,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價值,充分展現紅色文化氣質,在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與保護利用上進行有益的實踐和探索,最大化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勢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盧致苑,謝云天.文化自信視野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24):82-83.

[2]沈成飛,連文妹.論紅色文化的內涵、特征及其當代價值[J].教學與研究,2018(1):97-104.

[3]陳茂禮.我國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7.

[4]張排房.紅色資源的審視與挖掘[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31):47-48.

[5]張勇.活化利用廣東紅色文化資源[J].人文嶺南第39期,2019(6).

作者簡介:宋愛珍(1968-),女,漢族,湖南湘鄉市,中級職稱,畢業于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本科,研究方向:文物保管。

猜你喜歡
文化資源紅色文化文化自信
武當山道教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的轉化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