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樂記》的音樂美學思想

2020-09-10 17:23路子琦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0年42期
關鍵詞:音樂美學儒家政治

摘要:《樂記》是《禮記》第十九篇的篇名,是中國儒家音樂理論專著。本文簡要闡明了《樂記》的音樂美學思想,主要是從音樂的本質、“禮樂”治國、音樂的社會功能和音樂的審美情感四個方面來介紹。并且分析了《樂記》這一儒家經典理論專著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樂記》;“禮”;“樂”;音樂美學;儒家;政治

《樂記》是先秦時期儒家音樂美學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吸取了孔子荀子的音樂美學思想,成書于兩千多年前西漢時期的儒家音樂理論專著,是現存最早的一部相對而言有完整體系的音樂理論著作?!稑酚洝返於酥袊糯魳访缹W的基礎,也一直是美學學者、研究者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論著在美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一、《樂記》的音樂美學思想

《樂記》吸取了孔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音樂美學思想,甚至還繼承了道家法家的部分思想,加以發展加以改進。有學者研究發現其思想主要來源于《荀子》,“禮”、“樂”結合,用“樂”來體現“禮”,用“禮”規范“樂”,二者相輔相成,這與荀子《樂論》的觀點如出一轍?!胺惨糁?,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狈彩且舻漠a生,都是出于人類有能夠產生感情的心。人思想感情的變動,是外界事物影響的結果。如此看來音的源頭乃是“物”,物既是看得見的物體,也是一切客觀存在的事物。這體現了《樂記》中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稑酚洝分小扒閯佑谥?,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心中情感激動表現出來即為聲,把聲有規律的組合成曲調,就叫做音,體現出它論述了音樂的本質這一命題。先秦儒家很早就明確闡明了音樂可以表達人的情感的觀點。關于音樂與人情感的關系,《樂記》里認為“人情之所以不能免也,樂必發于聲,形于動靜?!币簿褪钦f,音樂脫離不開人的情感,心情愉悅時的音樂更加歡快、喜悅;反之,郁郁寡歡時的音樂則低沉、壓抑?!鞍母姓?,其聲譙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啴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比藗冊诓煌那榫爸?,對音樂的表達也就必然不同?!鞍?、樂、喜、怒”等情感通過相應表達就表現為不同的音樂。見樂可知人心,喜形于色,愁眉苦臉。反過來,通過音樂所表現出聲音的“殺、緩、散、厲”,人們也可以知道音樂中所蘊含的“哀、樂、喜、怒”等情感。所以說音樂與情感是相通的。

“禮樂治國”是儒家的政治主張,封建等級制度造就了禮樂的產生,不管是“禮”還是“樂”都是統治者用來治理國家的手段?!稑酚洝方忉屃艘魳房梢苑从痴危骸笆枪手问乐舭惨詷?,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碧绞⑹赖囊魳钒矘废楹?,國泰民安?;靵y世道的音樂多含怨念憤怒,反映政治混亂,亡國的音樂憂傷凄涼,反映了民間疾苦。由此得來聲音與政治是相通的。什么樣的國家就會孕育出什么樣的音樂?!班嵭l之音,亂世之音也”樂記主張“和樂”、“德樂”反對有如鄭聲的“溺樂”、“淫樂”。最好的音樂一定是平緩舒暢的,最隆重的禮一定是簡樸的?!皹贰鄙钊朊裥?,就會消除怨恨;“禮”得到貫徹,就會消除爭斗。樂“動于內”是強調樂對人的教育和感化作用,禮“動與外”是強調禮能夠規范人的行為舉止。禮樂結合就可以使人德行兼備,塑造恭敬順從的人,這樣的人則是合乎統治者要求的封建奴隸的人物形象?!稑酚洝吠菩卸Y樂制度,就是要發揮禮樂的作用,企圖將每個人都塑造為這種奴隸形象,就有利于統治階級治國理政,平天下,維護其對廣大勞動人民的長久統治,這樣就充分肯定了音樂的教育作用。

《樂記》還詳盡論述了音樂的社會功能,承襲了孔子的思想??鬃诱J為音樂對于統治者、國家有著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所以他的音樂核心思想是“仁”?!叭硕蝗?,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用禮與樂相結合,來達到“仁”的境界,也就是用音樂的教化作用來達到社會的和諧一致。還提出“樂統同,禮辨異”。樂的特點是“和”,目的在于“和同”,即通過音樂歌舞的演奏,使不同的人在情感上相融。禮的特點是“異”,目的在于“辨異”,即通過各種不同的集體的文飾等規定把貴賤、上下、親疏等界限區分開來?!稑酚洝氛f“是故德成而上,藝成而下。形成而先,使成而后。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逼渲械摹暗隆奔礊椤皹返隆?,是指能夠具有合乎統治階級所要求德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內容才是主要的,藝術性則是次要的。完成事物的道理亦然,按照封建倫理道德的標準去辦是主要的,完成的程度如何是次要的。音樂與思想情感、與政治階級、與倫理道德、與德化教育、與移風易俗、甚至與天道鬼神等各個方面都有必然的關聯。所以音樂與“禮”共同擔負起維護封建統治制度的責任,是統治者統治人民的有效工具,具有強大的社會功能。

最后,樂記論述了音樂具有審美情感?!拔凡豢梢詾閭巍?,即音樂是真情實感的表露,什么樣的情感表現出來就是什么樣的音樂,做不了假。情感越是真摯,音樂就越是動人。音樂還會隨著人的心境變化而不一樣:“其哀心感者,其聲譙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啴以緩”,心理哀痛的人的聲音短促急迫,心理快樂的人的聲音平靜舒緩,明確表達了音樂具有審美情感這一點?!稑酚洝氛J為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修身養性,還可以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傊魳房梢孕奚?、齊家、治國、平天下?!稑酚洝分羞€提到了關于詩歌、舞蹈等藝術形式的一些觀點,在古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樂記》及儒家音樂美學思想的現實意義

在現代生活中,音樂基本成為第一大藝術門類,蓬勃發展的數字音樂,各種類型的音樂電視綜藝節目,它們的興起,都說明了音樂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既然音樂藝術發展迅速,音樂的種類以及風格也五花八門,怎么樣分辨好的音樂、什么樣的審美標準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這就成了需要我們探究的課題?,F在,“和諧”儼然是社會發展的主題,在音樂的審美標準上“和諧”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儒家思想奠基人孔夫子,他在音樂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上主張“盡善盡美”,即音樂的內容與形式要和諧?!氨M善盡美”是音樂內容與形式相結合的最高審美理想。同時現代音樂與現代社會發展以及政治道德更加要和諧統一,散發著正能量的音樂、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音樂能與國家發展更好的契合,并且能一定程度上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即使是幾千年前的儒家思想,放在今天依然是有重要意義的。

《樂記》中強調樂主“和”,特點是和同,“同”是指不同事物間簡單的相同,“和”是指不同事物之間深層次的和諧共處。首先我們必須正視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的矛盾,和諧社會是允許矛盾存在的社會,因為事物本身的矛盾是可以轉化為有利于事物發展的一面的,今天我們應該用唯物主義辯證的眼光看待矛盾,從而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才能實現社會真正的“和”?!稑酚洝贰疤斓赝汀钡乃枷?,將天、地、人看成一個整體的系統,人類是系統中的一員,依賴于天地整體而生存。同時,人類是系統中唯一具有主觀能動性的部分,要對自然界抱以關懷和愛護。人類需要通過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整個系統保持和諧發展,就如《樂記》中所說:“流而不息,合同而化”,這正是人與自然萬物和諧共存的大同境界。儒家思想重視音樂對整個社會的凈化功能,強調音樂對人對社會的教育作用,倡導“樂善民心”的教育功能,提倡通過“樂教”建造一個充滿“仁”的社會。

不可否認,《樂記》以及儒家思想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產生于封建社會,是維護古代封建統治的思想,有著不可磨滅的階級烙印。在今天看來也許會有不符合時代發展的元素,但其之所以能夠一代代傳承下來,說明它對每個時代都有一定的價值。我們學習和研究古代思想著作的時候,應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會用唯物辯證的觀點去看待這些流傳數千年的經典。

參考文獻:

[1]吉聯抗譯注.樂記[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

[2]張前、王次炤著.音樂美學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5.

[3]喻意志編著.中國音樂史[M].湖南文藝出版社.2010.3.

[4]石蔚.《樂記》音樂美學思想探析[J].管子學刊.2002.

[5]易薇.論《樂記》的音樂美學[D].2007.

作者簡介:路子琦(1996.5-),女,湖南長沙,學生,美聲方向。

(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長沙 410000)

猜你喜歡
音樂美學儒家政治
辦公室政治
知命
第1課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講政治要防止幾個誤區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及其價值的解讀分析
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
茶道
政治法律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