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困境及出路

2020-09-10 08:25丁玄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出路困境

摘要:自2018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以來,人民陪審員制度總體上運轉良好,對提高人民法院的辦案質量和效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具有一定的優越性,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國的人民陪審制度在實踐中也逐漸顯現出諸多的問題。本文從人民陪審員制度實踐入手,深入分析面臨的困境,提出具體對策建議,以期對人民陪審員完善有所幫助。

關鍵詞:人民陪審員制度;困境;出路

人民陪審員制度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審判案件時吸收非職業法官作為陪審員,陪審與職業法官或職業審判員一起審判案件的一種司法制度。這一制度的實施,讓人們以陪審員的身份參與到國家司法審判活動的過程當中,有利于人民群眾充分的了解審判工作,有利于促進司法民主,保障司法公正,扼制司法腐敗,同時也可以作為加大普法力度的一種手段。

一、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優點分析

(一)有利于減輕審判壓力。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法律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法院解決糾紛,使得人民法院的案件數量猛增,受編制的限制、法官選拔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人民法院法官的數量并沒有跟上案件數量的增加。很多法院的法官每年辦理幾百件案件司空見慣,然而法官的精力有限,這無形中造成了案件辦理質量的下降,減低法院和審判的公信力。隨著人民陪審員的加入,使得法院審判隊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擴充,并且人民陪審員來自各行各業,社會閱歷比較豐富,在具體案件的審理中,面對不同的案件的當事人,可以結合人生經歷,設身處地,現身說法,有助于提高審判效率、減輕審判壓力、提高辦案質量。

(二)有利于促進司法民主。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群眾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人民陪審員制度使得一部分公民作為廣大人民群眾的代表可以直接參與司法審判,而且作為合議庭成員與法官具有相同的審判權力參與案件審理,使法院審判過程直接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監督,大大加強了法院審判工作的透明度,確保黨的群眾路線在司法領域落地落實,也是實行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必然途徑。

(三)有利于實現司法公正。公正和效率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永恒主題。司法公正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本質要求,“司法為民”要求做到司法公正,公正又是司法的首要目標,由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判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人民陪審員來自各行各業,人民陪審員可以運用普遍的價值標準和社會良知對案件的是非曲直作出評價,能夠幫助法官了解社情民意,并與法官的專業學識形成橫向互補,有利于迅速查清事實,正確適用法律,作出公正裁判。

(四)有利于提高公眾信任。法律的權威來源于人民對法律的認同與尊重,而這種認同與尊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司法的認同與尊重。人民陪審員來自各個階層,各個職業,對聯系群眾有著天然的優勢,然而由于審判的嚴肅性,使得法院的審判工作與人民群眾有著不小的距離,而人民陪審員的廣泛參與案件,使得陪審員在審判過程中對縮短與群眾的距離起到重要作用,在人民法院與人民群眾之間架起了溝通橋梁,加深公眾對司法的認同度,提高公眾對法律制度的信任度。

二、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在運行中的困境

(一)選拔任用不合理。法院隨機挑選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為實現人民陪審員的選任是人民陪審員制度運行的基礎。參與司法審判活動的人民陪審員應當隨機抽選,但是在實踐中,法院開庭時間與陪審員工作時間存在沖突的現象還比較普遍,不少陪審員均以工作為由推脫,法院往往是采用提前與陪審員溝通聯系,因此時間相對充裕、工作相對輕松的同志參審案件數自然而然的就高于其他同志,我國人民陪審員的任期為五年,任職時間偏長,不合適人員得不到及時更換,久而久之隨機抽選也成為了固定不變,部分人民陪審員已經成了“陪審員專業戶”,與實現司法民主的初衷相背道而馳。

(二)參審作用不明顯。我國的陪審人員的參審與英美國家施行的陪審團參審有所不同,陪審員參審更容易受到法律素養、專業知識等方面的影響,在司法審判活動中,部分人民陪審員受專業知識的影響,庭前閱卷少、案情討論少,難以全面把握案件真實情況。在庭審過程中,一些人民陪審員只是靜坐,不會主動對當事人進行詢問,對于案件爭議事實的認定 、法律適用以及糾紛處理,附和法官的意見多、自己觀點少,庭審過程完全由法官主導進行,案件審理結果實際上僅僅體現主審法官一人的意志。

(三)配套機制不完善。健全的管理和保障機制同時兼具補償和激勵功能,當前,我國人民陪審員的相應配套機制還不夠完善。一方面,監督管理措施不完善。在審判活動中,人民陪審員享有與法官同等的審判權,如不在陪審工作紀律、職業道德規范、錯案追究、獎懲措施等方面進行明確,難免會影響審判效率,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司法公信和制度的健康運行。另一方面,經費保障制度不完善。實踐中,多數法院雖然對經費保障進行了明確,但是由于經濟水平的差異,導致補助標準不統一,不少法院的補助標準較低,有的甚至沒有,與其付出的勞動不成正比,難以彌補因陪審造成的經濟損失,加之經費審批時間長,從而影響陪審員參審積極性。

(四)社會認識不到位。只有獲得大眾的認知認同,才能得到全社會的認可和支持。人民陪審員制度是黨的群眾路線和工作方法在司法工作中的具體體現,但是由于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起步較晚,發展還不成熟,人們對陪審員制度知之甚少,加之受傳統文化和法制素養等因素的影響,公眾對法院、法律等還存在距離感,從而影響社會大眾參加陪審員選拔的積極性。作為能接觸到人民陪審員的案件當事人來說,不少人海認為人民陪審員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沒有什么實際作用,其發言和意見缺乏權威性,難以對人民陪審員產生信任。

三、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意見建議

(一)逐步完善立法保障。憲法的支撐就是人民陪審員制度最強大的保障。隨著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的頒布實施以來,雖然還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但實踐證明,這項制度在強化審判權的監督,規范審判行為,增近社會認同,提升司法公信力等方面的重要意義無庸置疑。因此,“人民陪審員制度應得到憲法確認”“恢復人民陪審員制度在憲法中作為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的呼聲也日益高漲,讓人民陪審員制度在憲法層面得到確認,有助于推動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改革步伐,有助于其價值功能的發揮,有助于制度平穩健康運行。

(二)健全管理保障機制。人民陪審員選任辦法中明確,要求其應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但是由于受經濟和教育水平不均衡的影響,使得中西部等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人民陪審員的選任的基礎相對薄弱,數量龐大的工人、農民群體難以覆蓋。因此,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確定人民陪審員選任標準,確保人民陪審員來源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制定經濟補助標準,避免經濟發達地區“吃不飽”,經濟欠發達地區“跟不上”等問題,同時,經濟補助應以審理案件的數量、質量、難度為標準,而不是以工作日為標準,更好調動人民陪審員參審的積極性。

(三)建立專業陪審隊伍。人民陪審員的專業特長有著職業法官無法比擬的優勢,應注重發揮人民陪審員的專長。人民法院在人民陪審員選任后,應當按專業特長進行分類,并在審理涉及到某些專業案件時,對于具有專業特長的人民陪審員人中隨機進行抽取,使人民陪審員的專業知識在在事實認定、調解等方面得以發揮,有利于解決陪而不審、審而不議等陪審中的“痼癥頑疾”,更好發揮人民陪審員的價值功能。

(四)提高社會大眾認知。營造輿論氛圍,是推進陪審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各級法院應借助各類媒體或開辟專欄等多種渠道,宣傳人民陪審員制度的重要意義,介紹人民陪審員工作的推進情況,增進人民群眾對陪審工作的理解支持,提高社會大眾對人民陪審員制度的認同感,并以宣傳陪審制度為契機,鼓勵民眾參與司法,在了解司法并累積信任司法能量的同時,不斷擴大人民陪審員候選人隊伍,提升司法公信力。

四、結語

陪審制度是重要的司法制度,在世界法制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我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陪審制度,有利于實現司法民主,有利于促進司法公正,有利于提高公民法治素養,有利于維護司法權威。目前,我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還不是特別成熟,在司法實踐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但是隨著人民陪審員制度的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社會大眾法治意識的逐步提高,其必將在我國的司法民主化進程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日趨健全和完善。

作者簡介:

丁玄,碩士研究生,四川輕化工大學 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

四川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層司法能力研究中心JSCF2020-19資助。

猜你喜歡
出路困境
跟蹤導練(三)
跟蹤導練(一)
探析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困境及出路
以外國文學教學為例談如何提高師范學校課堂教學質量
大學生參與法治社區建設探微
基層民事檢察監督工作的困境與出路
關于刑法中因果關系的認定出路分析
神奇的設計師
安吉拉·默克爾能否解救歐洲的困境
中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2008年4期)2008-12-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