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桌的真心話大冒險

2020-09-12 14:28常煜華
食品與生活 2020年8期
關鍵詞:傳播者版塊食用油

常煜華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在餐桌上吃著吃著,忽然踩到了“地雷陣”,掉進了“埋伏圈”……

等等,你大概會一臉詫異:開玩笑吧,吃個飯還會有這樣夸張的事?其實,這些打了引號的“地雷陣”“埋伏圈”,說的是食品安全方面的潛在風險;它們平時往往不在我們的視野中心,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營養來源,也是我們舌尖上的繽紛感知。同時,食品安全也是全社會非常關注的話題。近期,結合今年的“上海市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一場別開生面的食品安全科普展正在上海自然博物館展出,趣味展覽,超有料;互動展項,超好玩。讓我們一起對其中的亮點一睹為快吧!

亮點一

“步步精心”的設計感

7 月23 日開幕的“餐桌的真心話大冒險—— 食品安全科普展”,由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萍拣^聯合主辦,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承辦,結合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最新關注角度,以互動體驗的方式,為公眾普及日常食品安全風險的防范知識和方法。

大家對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不少困惑,如野生動物為什么不能吃、不好吃?冰箱里的食物怎么擺放才科學?食用油的挑選和儲存,怎樣才算做對了?飲食方面那些光怪陸離的謠言,需要有怎樣的“火眼金睛”?……都可以來這個展覽找到答案。

更有意思的是,整個展覽運用了巧妙的構思,將這些大家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分為四大版塊,分別起了富有場景感的標題,配合層次豐富的現場搭建,為我們開啟了一場神奇的“真心話大冒險”之旅。

第一個版塊是“野味地雷陣”,講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人們普遍關注的禁食野生動物的話題。在這里,你將直觀地看到一批易傳播疾病的野生動物圖片,以及它們所對應的那些可怕的傳染病;你將清晰地讀到我國已經出臺的一些食用野生動物的禁止性條例;你將透徹地明白為什么野生動物不好吃、不能吃;你還將明確地了解到上海出臺的《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和政府監管舉措,從而知道現代人為了控制飲食風險,已經作了大量努力,萬萬不可因為“無知者無畏”的獵奇心理,去觸碰野味這個危險的“地雷陣”。

為了讓觀眾身臨其境,現場特意布置成了“穿越地雷陣”的樣子,在地面上貼上了3D 效果的“地雷陣”圖案,每個圖案上標明了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以及其所對應的野生動物傳播者,如:SARS——傳播者:菊頭蝠、果子貍等;埃博拉——傳播者:果蝠;艾滋病——傳播者:靈長目動物;鼠疫——傳播者:小型哺乳動物、跳蚤;流行性出血熱——傳播者:老鼠;禽流感——傳播者:野生鳥類……是不是讓你一下子有了“小心腳下,不要踩雷”的警惕心?

第二個版塊是“冰箱小黑屋”,講的是如何正確使用冰箱??赡苣銜f:冰箱我們每天都在用,哪有不會用的道理?不過,看了這個版塊,你可能會一下子發現,原來蘊藏在小小冰箱里的知識真不少,如果不將它們好好掌握,就會一直處在誤區中而不自知。

在現場,一個真實的“小黑屋”,向觀眾展示了冰箱使用的種種誤區,比如把冰箱當成保險箱、把空間全塞滿、生熟不分家、區域隨便放、存放腌臘食品、存放任何水果等。原來,久存于冰箱里的食物也是會吃出“冰箱性腸胃炎”的;冰箱內部也需要冷空氣對流;臘肉、火腿等肉類腌制品不宜存放在冰箱中,因為冰箱濕度較大,容易使其變質并產生哈喇味;香蕉、芒果、木瓜、榴蓮、荔枝等熱帶水果不耐低溫,易“凍傷”,反而更易變質,所以這些食物不宜放在冰箱內……

怎么樣,是不是長了不少知識?

更貼心的是,這個版塊還用圖示講解的方式,讓你一目了然地懂得不同的食物應該擺放在冰箱的哪個位置,以及為什么要這樣放。學會了這樣的方法,以后你家的冰箱就會更加井井有條,更加健康安全。

第三個版塊是“食用油埋伏圈”,展示了地溝油的危害和監管措施,并教大家如何正確地挑選和儲存食用油。

在這里,你不僅能看到近年來各地政府與地溝油的“斗智斗勇”,還能看到將地溝油變廢為寶的最新生物科技。除了展板,還有電子屏幕滾動播放著地溝油的“前世今生”,將人們所憂慮的這一食品安全問題用淺顯易懂的形式講透。

與我們的一日三餐更貼近的是食用油的使用。徜徉在展臺間,你可以親眼看到用玻璃瓶盛放的各個品種食用油的標本,有澄清透明的玉米油,有色澤金黃的葵花籽油,還有帶點淺綠的橄欖油……一旁簡潔的文字展示了它們的制取方式和營養價值,以及所適合的烹飪方法。而在“挑選食用油有哪些誤區?”的欄目中,你會恍然大悟,原來“壓榨油”不一定比“浸出油”好,等級高或價格貴的油不一定營養更好。在“儲存食用油要注意些什么?”的欄目中,你又會發現, 只要注意6 個儲存技巧,就能享用到安全健康的食用油。

第四個版塊是“謠言沼澤地”,選取了歷年來與生活相關度較大、影響面較大的食品方面謠言,為人們一一辨析。觀眾可以翻開一個個塑料小模塊,去看諸如“吃碘鹽可以防輻射”“微波爐加熱的食品會產生致癌物質”“櫻桃番茄是一種轉基因食品”“面條里含工業膠水”之類的謠言到底是怎么回事。同時,腳下還會走過一個又一個“沼澤地”形狀的圖案,時時提醒大家:謠言如沼澤,只有用科學來武裝自己,才不會輕易陷入其中!

這么一圈走下來,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對禁食野生動物、正確使用冰箱、健康使用食用油、食品相關辟謠這四類緊貼市民飲食安全的內容留下生動可感的印象。

亮點二

富有趣味的互動裝置

為了讓大家對餐桌少一些困惑,多一份把握,科普展也需要豐富多樣的形式。在這場展覽中,富有趣味的形式也讓食品安全知識更加入腦入心。

為了讓展覽傳遞更扎實、實用的科學知識,食品與生活雜志社提供了嚴謹的學術支持;為了讓這些知識既準確又活潑易懂、適合親子觀摩,擅長少兒科普的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設計了總體形式并撰寫文本。在實地布置中,也到處可見或幽默或可愛的元素,如向自己身上撒雞精的穿山甲漫畫、請求“拉我一把”的冰箱門……孩子們不但能看懂,還能時時會心一笑。

而遍布全場的可以“動手”的互動裝置更是吸引了許多觀眾,停下腳步,摸一摸,玩一玩。

在“野味地雷陣”版塊,現場特意擺放了一頭牛的平面模型,為大家介紹牛肉的不同食用部位。我們平時吃的“上腦”“眼肉”“西冷”到底是哪兒的肉?“金錢腱”“板腱”“牛仔骨”又是哪個部位?“辣椒條”“大黃瓜條”“鯉魚管”這些奇怪的名稱又是什么東西?……這些你可能不甚了了的知識,在這里一覽無遺。而在靠近觀眾的展臺上,是一組可以拼貼的磁力貼,觀眾可以按照所學到的牛肉知識,一塊一塊地將磁力貼貼到牛模型上的正確位置,拼成一頭完整的“?!?,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也對這些知識印象深刻。

在“冰箱小黑屋”版塊,“小黑屋”里的“冰箱門”一拉開,相關的知識就映入眼簾;順著參觀路線走出“小黑屋”后,即可看到一臺42 英寸的觸摸屏游戲機,觀眾可通過好玩的觸摸游戲來體會冰箱的正確使用方式。再向前走幾步,“腸識有意思”欄目擴展了腸道健康的知識,大家可以跟著展板上的圖示為腸道做個活力健康操,也可以在電子屏幕上津津有味地看一段有害菌、中性菌和有益菌的大纏斗。

在“食用油埋伏圈”版塊,轉動小圓桌就可以輕松地了解到什么是地溝油、地溝油如何變廢為寶等知識,還有有趣的動畫片幫助觀眾加深了解??粗暫堋俺簟钡牡販嫌突蚣庸こ缮锊裼?,供汽車、船舶作燃料油,或供化工企業使用,或加工后用來生產肥皂等日化用品,被科學利用,相信那個“地溝油去哪里了”的問題你已經有了答案。

在“謠言沼澤地”版塊,一排可以翻轉的“大方塊”非常引人注目。原來,這就是供觀眾們動手翻一翻的裝置,方塊的正面是一個個像模像樣的謠言,也許就是你身邊曾經大肆流傳過的那些; 反面則是這條謠言的相應辨析,仔細讀一讀,讓你擁有“火眼金睛”。

參觀路線的最后,還有一面大大的涂鴉墻, 畫滿了各種食物的輪廓,小朋友們可以拿起畫筆, 盡情地涂抹出自己對食物的理解。

亮點三

“熱話題”里的“冷知識”?

如果說,這次展覽中的話題都是百姓關心的“熱話題”,那么其中穿插的不少知識卻屬于“冷知識”,平時我們也許并不在意,或者壓根不曾了解,卻也和我們在飲食方面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例如,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人們過上普遍擁有冰箱的日子只有短短100 多年,而在之前的漫長歲月中,人類為保存食物動了許多腦筋,如晾曬、腌漬、封蠟、藏于地下、留在樹上……由此也誕生了一些相應的食物品種和飲食文化。本次展覽中,“冰箱小黑屋”版塊就展示了這樣的冷知識,同時也告訴大家現代冰箱是如何一步步被發明出來的。

再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聞報道或一些科普資料中,可能會出現病毒的“自然宿主”或“中間宿主”這樣的說法,那么它們有什么區別呢?在“野味地雷陣”版塊,專門設置一塊內容幫大家做了這個名詞解釋:原來,“自然宿主”是可以長期和病毒和平共處而不發病的,病毒還可以在這些動物身上進化;“中間宿主”只是病毒從自然界跑到人間的“中轉站”,這些動物本身也會發病。弄清了這樣的知識點,對“野味”的危害機制可就更加心中有數了。

現場還有許多“冷知識”留待大家慢慢探索, 通過這些展示,我們會發現,餐桌雖小,卻包含著很多學問。要想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吃得有滋有味,還需要多掌握科學的道理,樹立有益的飲食觀念,在日常生活中有所為、有所不為。

這次展覽歷經4 個多月的策劃和籌備,將在上海自然博物館B2 展廳展出3 個月(7 月23 日至10 月31 日),將成為我們關注食品安全、普及科學常識的新起點。相信通過觀展,大家對“吃” 的學問會有更多了解,對“吃”的誤區也會有更多警惕;餐桌的“真心話”,我們要更注意聆聽; 飲食的“大冒險”,我們要遠遠地避開……愿大家都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分辨良莠,抵御謠言,為自己和家人打造美味又放心的餐桌,營造舒適又安心的生活。

最后,就以本次展覽的序言來歸納它對于我們每個普通人的意義吧——

“無論在遼遠的歷史記憶里,抑或在切近的現代日常中,食物,總是人類無法離開的滋養之源。掀起餐桌的面紗,我們會發現,它可以簡單到一粥一飯、青蔬淡茶,卻蘊藏著浩瀚的學問;它可以復雜到千滋百味、上天入地,卻依然有不容忽略的風險。

“2020 年,我們剛剛經歷與來自野生動物世界的病毒的搏擊,食品安全的警鐘以一種比過往更為嚴肅的姿態敲響。探究食物那紛繁的奧秘, 聆聽餐桌那無聲的講述,正是我們解析大自然與人類自身生命歷程的方式之一。讓科學認知的力量,守護我們品嘗更悠長的時光?!?/p>

猜你喜歡
傳播者版塊食用油
誤傳了幾千年的俗語,你也是傳播者嗎?
廢食用油改性瀝青性能研究
《科學與社會》“STS研究”版塊2021年征稿啟事
加大對“無抗”、“替抗”的產品的研發,潤盈明年要在中草藥版塊再度發力
開封后的食用油應該怎么存放
2019上海食用油展、食用油包裝展覽會
2019上海食用油展、食用油包裝展覽
讓我們都成為直銷正能量的傳播者
新聞傳播者的現代意識
拾起遺落在祖國版塊上的明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