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興園尋味記

2020-09-12 14:28沈嘉祿
食品與生活 2020年8期
關鍵詞:豬肚川菜師傅

沈嘉祿

從“鄧記食園”到“南興園”

鄧華東先生(大家叫他鄧師傅)是上海餐飲江湖上的一個傳說?,F在想來,其實我早就跟著新聞界老前輩“阿德哥”(陳賢德)品嘗過他的拿手菜了。20 多年前他來上海打拼,在幾家生意火爆的飯店掌廚,他做的雞豆花、麻婆豆腐、夫妻肺片、魚香肉絲、宮保雞丁我都吃過,只是當年他“真人不露相”,顧客一般很少能與他面對面交流。

直到多年以后的一個歲末時分,我才在定西路上的“鄧記食園”見到了鄧師傅本尊。那天的菜品相當豐富,一道道緊著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肝膏湯。每人一例,湯色清澄,肝膏嫩滑,沒有半點油星,湯面反射著燈光點點,恍然如夢,又如王維的田園詩,清新脫俗,再細細品賞,耗時四五個小時吊成的清湯鮮潤奇絕,肝膏入口即化。食后我有至少三四分鐘的沉默,不再去碰杯盞。

鄧師傅與南興園

因為“鄧記食園”生意一直很好,必須提前訂位,所以我也不可能經常去。兩年多前突然聽說“鄧記食園”關張了,可能是涉及到房租問題。后來再見到鄧師傅,我與大多數朋友一樣,懇切希望他重新出山。鄧師傅淡然地微笑, 很是篤定。其實他也不想讓“武功”廢掉,“在地鐵可抵達的地方找三四間房,不要太大,每天做三五桌,不想發財,與知味的朋友交流廚藝, 不愿為一擲千金的土豪折腰?!?p>

后來鄧師傅與人合伙在香港開了一家川菜館,毫無懸念地一炮打響。消息傳來,上海的老吃客垂涎三尺,有人還專程去香港大吃一頓。后來鄧師傅在朋友幫助下,在上海的湖南路找到了一塊清靜之地,大隱于市的“南興園”就這樣開張了。

川菜也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結晶

走進南興園,里面曲徑通幽,墻上一張黑白老照片吸引我佇立很久。

鄧師傅在成都餐廳培訓時與前輩大師的留影

我知道鄧華東當過知青,回城后被分配到成都市飲食公司下屬的一家餐廳做服務員,后來他主動要求去又臟又累的廚房干,領導樂得滿足他的要求。鄧華東工作態度認真,學藝的自覺性也強,幾個月下來,師傅都喜歡上了這個能干好學的小伙子,無私地將廚房基本功教給他。后來他在公司組織的廚藝大賽中脫穎而出,提前拿到了滿師后的工資。鄧師傅總是說:“我很幸運,跟隨川菜大師陳廷新學藝,走的是一條正路?!?/p>

看我在老照片前盤桓,鄧師傅就上來介紹說: “那是當年成都市飲食公司在成都餐廳舉辦培訓班,這個班號稱‘黃埔軍校,結業后師生一起留個影,前排都是業界泰斗人物,我很幸運,在培訓班里學到很多知識?!?/p>

以前,餐飲界的培訓班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終都要落實到某家設備較好的飯店,師傅在灶頭前向學員講授知識與經驗,學員通過操作掌握要領。汕頭有“標準餐室”,上海有“南國酒家”,成都就是“成都飯店”。

“成都飯店”當時在蓉城首屈一指,有接待外賓的任務,許多“榮樂園”出身的老法師都匯集于此,其中包括鄧華東的師爺——川菜泰斗孔道生。

“在培訓期間,我系統地學習了高檔宴席菜的做法,也知道了南堂川菜的由來和演變?!编噹煾涤謧械匮a充一句,“這個場景見證了川菜最輝煌的時刻,往后還會有嗎?我不敢說?!?/p>

移步到園子里喝茶的時候,鄧師傅跟我說: “南堂川菜是川菜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川菜大融合時期的產物。歷史上,四川經歷過三次大規模人口遷徙,最大的那次就是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大量外來人口進入巴蜀,客觀上促進了飲食業的交流和融合?!?p>

桃酥蝦糕

清末民初,一些江浙人來四川做綢緞生意,市場繁盛的時候,在錦江邊上形成了一條街,俗稱“江南館”。街上不少江浙人開的飯館,用料比較講究,烹飪手法多變,起初只是供江浙人酌酬,后來四川的達官顯貴也去吃,評價不錯。一時間,去“江南館”吃飯成了身份的象征。具體來說,滿族廚子關正興于咸豐十年在成都開設包席館“正興園”,引進了魯菜前身的官府菜,同時也吸收融合了四川民間和私房菜,初步搭建起了川菜包席的結構。

鄧師傅看了我一眼說:“這不奇怪啊,早在唐代就有揚州菜大舉進入成都了,當時就有說法:揚一益二。揚州菜在四川菜之上嘛!”

牛頭方菠餃

“進入民國以后,四川與外省的交流更加頻繁,原先在‘正興園掌勺的藍光鑒另起爐灶創辦了‘榮樂園,從四川官府菜的鮑參燕轉向了淮揚風格的川菜宴席,但保留了官府菜的富貴氣,就此形成了‘南堂派的體系?!畼s樂園 在100 年間培養出一批川菜大師,其中就包括我的師爺孔道生先生。所以我認為川菜就是融合菜,外幫菜系與巴蜀地區物產、氣候相結合的產物?!?/p>

南堂川菜是“外來物種”,包容性強,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大江南北地方菜的一些元素,對本地食材與調味品的利用也相當積極。

成都有個“少城”,是清朝朝廷為八旗兵及其家屬專門修建的“城中城”。它是怎么來的呢?話說當年清政府平定三藩之亂以后,八旗官兵就駐扎成都,并逐漸增多,于是清政府就在成都城西部修建了一個營盤安置他們,是為“滿城”,由于這塊地方正處在戰國秦張儀修建的少城遺址上,所以稱“少城”。清末民初改朝換代之際,吃皇糧的八旗子弟坐吃山空,為了養家糊口,就開起了飯館,做包席館,只有包房不設散席,以魯菜為基礎,以山珍海味為食材,市場反響不錯。于是“榮樂園”就將魯菜的元素融合進來,后來“南堂川菜” 就成為川菜中高級宴會菜的一個支流……在今天的寬窄巷子還能見到“少城”的影子。

川菜也可以是不辣的

微風徐來,暮色四合,庭院里燭光搖曳,一切顯得格外溫馨。鄧師傅這一番龍門陣擺得意猶未盡,一口喝干了杯中茶,起身走入廚房,今天他要請我們品嘗南堂川菜。

八小碟中的陳皮牛肉大名鼎鼎,煮到酥而不爛,色澤沉郁,肌理清晰,入口卻無筋無渣,越嚼越香。紅油雞片與蒜泥白腰也是別處吃不到的美味,嫩滑鮮香,無與倫比,配四川產的白酒一流。

熱菜中的敘府廣肚我是第一次吃到,廣肚在川菜中的使用也有些年頭了,不唯粵港才有。這道菜加了敘府(宜賓)出產的芽菜,芽菜是用芥菜的嫩莖劃成絲腌制而成,是川菜中炒菜煲湯經常用的輔料。芽菜與水發魚肚一起干燒后,下墊雞蛋面條一卷,再跟一碟泡菜上桌,香脆甜嫩的口感提升了這道菜的風味。

川汁東海大黃魚

桃酥蝦糕有西菜的畫風。將蝦仁打爛后壓制成形,再切1 厘米厚的片,拍粉后兩面油煎,外脆里滑,口感松酥,表面留有白色的粉質感,像剛剛出爐的面包。鄧師傅說:“此菜全靠廚師對火候的精準把握,多幾秒少幾秒都不行?!?/p>

宮保雞丁和火爆雙脆是鄧師傅的拿手菜,不少飯店做宮保雞丁選用的是冷凍的雞脯肉,味道可想而知,精益求精的鄧師傅選用當天活殺小公雞的帶皮雞腿,他認為雞腿肉質較松,留有空隙, 滑鍋后加調味急火翻炒,容易熟,而且雞腿皮在高溫下會保持脆性和彈性,吃起來更加鮮香?!澳吓d園”的這款宮保雞丁,肯定是我近20 年來吃過的最好的一款。

竹蓀肝膏湯

鄧師傅走出廚房跟大家介紹:“這道菜是荔枝味型,雞塊要加上花生米和京蔥段一起入口, 才能咀嚼出不同食材混合后的鮮香風味。以前老師傅用當場活殺的小公雞做這道菜,從宰殺、放血到褪毛、取肉、下鍋滑炒,一連串動作環環相扣, 一氣呵成,3 分鐘后即可上桌?!蔽椅⑿χ噹煾?,覺得他說的就是自己。

羊肚菌豆渣澳帶,用豆腐渣為澳帶加持,也是“粗菜細做”這一思路的體現。豆渣以干鍋炒熟, 油鍋炒香,然后加調味炒成墊底,上面是羊肚菌釀蝦仁和澳洲鮮帶。

“急火短炒,一鍋成菜”

火爆雙脆是鄧師傅經常用來向知味客解釋“運斤成風”這一成語審美內涵的“戲碼”,它是一道傳統魯菜,始于清朝中期,被歷代大廚視為看家絕活。豬肚和雞胗都是動物內臟,粗鄙之物,成為名菜,靠得就是庖廚的真功夫?!凹被鸲坛?,一鍋成菜”,不滑鍋、不潷水,投料一次準足,才能炒出誘人的鑊氣。選料也講究,豬肚選用肚尖部位,要厚要白,一年以上的豬,才能獲得這樣的豬肚;然后精選豬肚中最厚實的部位,撕去表面的一層膜衣,也就是北方廚師所說的“肚仁”,才能用來做這道菜。雞胗與豬肚一起剞成菊花狀,無需上漿穿衣,直接入熱油鍋爆炒,加黑木耳、萵筍、京蔥白、紅椒,色澤悅目,誘人食欲,口感脆嫩滑潤, 清鮮爽口。鄧師傅后來告訴我:“這道火爆雙脆用了四只豬肚?!蓖?,太奢侈了!

清朝第一吃貨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也提到了這道名菜:“將豬肚洗凈,取極厚處,去上下皮, 單用中心,切骰子塊,滾油爆炒,加佐料起鍋, 以極脆為佳?!被鸨p脆做法之難,在上海的餐飲界已難得一見了。

牛頭方菠餃應該是一道大菜,油光紅亮的一塊塊牛頭方,切得方方正正,間夾著碧綠生青的菠菜汁皮面蝦仁蒸餃,在白瓷大盤內形成一個方陣,賞心悅目,頗具民間繪畫意趣。此前我也吃過牛頭方,做成夫妻肺片的牛頭皮也領教過,但這道經由鄧師傅改良過的牛頭方讓我充滿期待。挾起一塊細察,好家伙,牛頭方太厚了,幾乎接近2 厘米。此前聽說牛頭方一定要留薄薄一層瘦肉, 鄧師傅卻認為不應該留。為了將黃牛天靈蓋部位的這塊牛頭皮煨至酥軟入味,不爛不塌,不僅前期處理有好幾道工序,小火煨制時間也有七八個小時以上,邊煨邊添加雞湯助味。一塊入口,唇齒間被豐富的膠原蛋白封住,說話都困難啦,得趕緊吃一只菠餃中和一下,方能開口說笑。

與上海的糖醋大黃魚不一樣畫風的,就是川汁東海大黃魚。這是糖醋脆皮魚的升級版,川泡椒打碎上色,但是不怎么辣,甜酸味占主導。鄧師傅告訴我,魚身用鹽定位,所以也不覺得很甜。另外還必須說明的是,糖醋黃魚總是平躺在盤內再澆汁的,川汁東海大黃魚卻是背脊朝上定位澆汁,魚身兩邊翻卷撐開,如武生演員的亮相,吃起來也方便。

潤物無聲的肝膏湯

最后,我最期待的竹蓀肝膏湯上來了。竹蓀肝膏湯貴為川菜四大清湯之一,在業內又叫“定桌子湯”。食材普通,功夫不淺:選上好的豬肝,最好是金沙肝,用小錘搗爛,邊搗邊抽去筋膜,然后用白綢布或200 目篩網過濾;將濾去渣滓的肝醬加少許雞蛋清打勻,倒在抹有熟豬油的大盤內。接下來上籠屜蒸,得采用“花色蒸”的技法,在蒸制過程中要不斷調節火候,才能保證肝膏不走樣,不變形,不出水,不見氣泡,這是中式烹飪蒸法中最精細的做法。肝膏蒸好后,注以事先吊好的高湯,與竹蓀再合烹片刻。最后用竹絲兜底劃出肚膏,分別裝入位上的小瓷盤內上桌。膏體細膩嫩滑,湯水清澄醇美,是川菜高級筵席上“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完美體現。

我閉起眼睛細細品賞,“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心頭激起一陣漣漪。

至于作為隨飯菜的麻婆豆腐,一上桌便齊聲叫好,每一塊豆腐似乎正在完成從廚房到餐廳的那段光輝歷程,于微微顫抖中盡情詮釋著“麻、辣、燙、香、酥、嫩、鮮、活”八字要義。要一小碗米飯,拌著豆腐,大快朵頤,誰也攔不住。我瞎想,某天奔走在塵世,路經南興園,拍去一肩浮塵,進來要一盤麻婆豆腐,加一碗白飯,不要驚動鄧師傅,吃完即走。人生快意,莫過如此。

酒足飯飽,我慢慢行走在寧靜的湖南路上,漸漸明白了鄧華東大廚的用心。他其實想在海派川菜曾經大行其道的上海,用傳統川菜來講述一座移民城市融合外來文化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對研究上海城市發展史與上海人的集體性格,不也是很有意義的嗎?

猜你喜歡
豬肚川菜師傅
豬肚雞要上市
師傅開快點兒/你笑起來真好看
蜂蜜的妙用
人太消瘦喝豬肚湯
翠花,上川菜!
第二道 川菜資格人
川菜資格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