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汛期更應注意飲食安全

2020-09-12 14:28
食品與生活 2020年8期
關鍵詞:剩菜健康狀況儲存

近期,受持續降雨影響,我國南方多省發生洪澇災害。洪澇災害可導致食品供應鏈各環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如農作物發生霉變、牲畜出現疫病或死亡、水和食物可能被致病生物及各種有毒有害化學物污染等,食用這些食物可能引發腹瀉、痢疾等,甚至傳染疾病。

為保證受災群眾的飲食安全,食品生產加工經營者和消費者務必注意以下幾點:

保證食品原料安全和加工用水衛生

不要食用被洪水淹沒、浸泡或已經發霉變質的谷物或其他食物原料加工、生產、制作的食品;不出售、不購買、不食用被洪水或雨水浸泡的預包裝加工食品;不直接飲用未經任何處理的地表水、雨水、洪水;不用洪水洗餐具和沖洗食物;不要食用洪水沖刷地面后留下的動物尸體或野生植物(包括野菜、野果等)。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注意環境和個人衛生

飯前便后、接觸過洪水后要洗手。切配的刀、砧板和盛裝熟食的容器,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凈,并用滾開的水或蒸煮等方式消毒殺菌。

洪澇災害過后,要及時清除室內外的淤泥、垃圾、積水,防止蚊蠅孽生,保證環境清潔衛生;

要及時對食品生產加工的設備、設施、用具和內外環境進行徹底清潔、消毒,避免二次污染;要保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文明用餐,使用公勺公筷。

食物要燒熟煮透并合理儲存

汛期高溫、高濕,盡量不要一次采購和儲存大量食材,避免長時間儲存造成食物腐爛變質;短期存放食物應注意低溫、防塵、防蠅蟲、防鼠和隔水防潮。如發現食材變味、發黏、發霉等,應及時處理,不要食用。

食物要燒熟煮透后食用,存放時應注意生熟分開,少吃冷葷類菜肴,不吃生的動物性食品。洪澇期間,食物不易保存,特別是受災群眾聚集地或參與救災人員的食堂,要按需加工食物。盡量不要食用剩飯、剩菜,如果家中不可避免有剩菜、剩飯,應及時分類冷藏保存,再次食用時務必徹底加熱。

注意科學飲食,關注身體健康狀況

伏天人體大量出汗,胃腸道蠕動減弱,消化功能減退,易出現食欲不振、厭食等。要注意科學飲食,葷素搭配、蔬果兼顧,特別要保證孕婦、青少年及老年人的營養攝入。此外,要關注身體健康狀況,如有不適須及時就醫。

(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猜你喜歡
剩菜健康狀況儲存
節省的“剩菜處理員”
冬季養羊這樣儲存草料
“剩菜扣分”不如“光盤獎勵”
遏制浪費需要剩菜“論克罰款”硬招
安防云儲存時代已來
精液長時間冷凍儲存與冷凍復蘇率的相關性研究
冬眠
餐飲:剩菜打包服務將出臺行業標準
高校教師健康狀況調查
“中小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問題雜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